分享

原真太极医道新老学员交流心得

 慧然 2021-12-24

河洛原真·太极医道

Image

原真太极医道

2021.冬至

原真太极医道“传承·修身立命”培训课程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开课,在开学典礼上,往期培训课程的学长和新学员开心交流,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从医体会。

本期公众号整理部分与广大朋友们共享。

01

学习心得

莫非师兄

Image

莫非

原真中医

师父晚上好,各位同道晚上好,我叫莫非。

我与吴老师结缘在2017年,这也是我人生中的重要转折。中医与传统文化于我来讲,一直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来吸引着我。但之前的本科和研究生八年的院校教育,并没有解决我人生中乃至临床中的许多困惑,之前的学习之路也很迷茫。有幸与吴老师相遇,打开了我真正学习中医的大门。追随吴老师的脚步,让我从一名针灸推拿医生,转化角色,成为一名拥有中医思维的中医医生。只有在中医领域浸润过,在中医院工作过的朋友才知道,这一点是多么难能可贵。若只从这一点出发呢,今天在座各位能够少走很多弯路,以这种方式与中医结缘,都是福缘,望大家珍惜。

吴老师昨天晚上让我们几个师兄弟来分享学习经验,我既荣幸又忐忑。那么,几个师兄中,我资历最浅,怕讲不好,愧对老师的期望。但是我想起师父每次来长春带教,行程都非常满,一路奔波,每次我问师父累不累,师父都说:“玩嘛,开心”。一开始我赞叹吴老师体力好,精神好,但后来,我明白了,能够驱动我们不断前进的源动力是兴趣,以玩的心态来学习中医,才能真正地学好中医。

熟玩阴阳,不仅治病救人,还能明了世间法,这是人生幸事呀!因为医与道同源同体,包罗万象。大家加入进来的目的各有不同,我给到大家的建议是清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现在流行的不忘初心,然后专注完成并消化当下的每一节课内容,做到不昧己。这一路是一场马拉松,所以大家要做好体能的分配,坚持下去,然后等待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于学习内容,我认为最基础的,往往是最重要的,所以,《伤寒集要》的内容之后大家要反复听,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看都有不同的收获。师父给予我们最宝贵的是理与法,而不是方与药。所以提升认知真的很重要,基础知识打牢了之后,再旁通各家,心有定见,才不容易走偏。

听课打下一定基础之后,我觉得要多交流,我平时与姜涛师兄,陈文科师兄私下里也频繁地交流碰撞。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也会请教他们。原真中医是一个大家庭,大家抱团取暖,同修的路上才不孤单。另外,“人命至贵,勿误来者”,这个绝不是空话,我在临床中是有过血的教训的,大家一定,一定,一定要认真。

以上就是我想跟大家真诚分享的东西,最后,希望大家在中医在传统文化的领域中,开疆扩土,获得身心自在,谢谢大家。

莫非

2021.12

02

学习心得

陈文科师兄

Image

长春带教

各位老师,师兄们,大家晚上好,首先欢迎各位师兄来到太极医道的大家庭,很荣幸在第一堂课与大家分享。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陈文科,就职于长春市中医院,同时与俊峰师兄一起做医馆,也欢迎大家都能来长春一起交流相聚。

那么缘起大学时期,也同大多数学者一样,因为没有名师指点,毫无章法的学习,从各类伤寒注解、本经类的、陶弘景的《辅行诀》、李东垣的《脾胃论》,乃至圆运动、周胜斋的《医家秘奥》、《四圣心源》,再到各类的运气学等等。治疗也是有好有坏,有时候甚至好了,但不知道怎么好的,出现的问题也不知道哪儿的差错,可以说是走了很多弯路。

直到2015年,姜涛师兄、莫非师兄我们几个大学本科同学,有幸结识了太极医道,认识了吴自然先生,并于2016年正式开始学习,至今已有五年。通过学习《伤寒集要》,了解人体的气化结构、生生不息的灵敏变化,学习《内经知要》的养性之道、郑氏三书的临证准绳,就这样思路就越来越清晰,临床的疗效也是越来越理想。

所以再次要感恩师父,回头来看,不是说书不好,或者作者有什么问题,而是没有系统地学习不行。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好的基础,房子盖得再高,也是虚无缥缈,经不起推敲,当你拥有了夯实的理论基础,再去触类旁通,便会锦上添花。现场带教方面呢,师父每年都会来长春一到两次,给大家开小灶,开句玩笑,师父不会偏心,讲的也是平时在课堂讲的内容,只不过现场是跟诊形式,使学术要点更加生动、形象化,具体求落实。

俗话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最开始被师父折服也就是因为强大的理论体系,加上圆融通透的临床思辨能力。师父是一位伟大的临床家,虽然本门的气化学说看上去云里雾里,实则讲的是人体生理病理的功能,是指导临床重要的法门,每一次跟诊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平时积攒的一些小问题大问题,通过跟诊,师父不用直接解答,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因而一次次突破瓶颈。

解惑方面,每当临床遇到棘手的问题和让我们头痛的患者,我们都会请教师父。师父往往一语中的,当然也会给我们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待我们理顺思路后,处方往往是立竿见影。所以给大家建议:未来请教师父,先自己多思考,东北话叫硬憋,把自己憋得实在是不行了,再去问。而不是不过脑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那就不深刻。

寄语:所谓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技不近仙者不可为医。技艺方面可以通过跟吴老师慢慢地学习沉淀,只要跟住老师地步伐,在一年内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学习都能够学好;而德往往是最重要的。德要靠我们平时修行,点点滴滴地做人。

首先就是尊师重道!吴老师希望我们都能够青出于蓝,可能在坐的师兄,以后也有超过老师的,但是不要忘本。像莫非师兄所说,就是不要忘了初心,也不要学好了本门这个理法方药之后,诋毁其他老师。所谓同行是冤家,但咱们要厚德载物,要有胸襟胸怀。

师父常常教导我们正、敏、勤。正字为先,正心诚意端端正正,不骄不躁,一门深入。希望各位师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希望各位师兄都能够学有所成,成为一方名医,谢谢大家。

陈文科

2021.12

03

学习心得

肖亚云师兄

Image

医馆开张

园林老师、各位师兄,大家晚上好,我叫肖亚云,来自湖南常德。我今天参加老师第四届开学典礼。首先是为大家感到高兴,因为大家今天听老师讲的课,这个真的是一个大礼包。我们以前学习,可能学习一年也听不到这一课。

我跟着老师时间比较长,我是2007年跟着老师,我们还不是第一班。2007年到2010年,在3年的时间当中,我记得一共就听了3课。当然老师讲的其他的课也挺多,就讲《伤寒集要》,零散的给我们讲了3课,“五行本论”,“开阖枢”,“本标中”,讲的都是伤寒气化的精要。

我是在听到老师讲的这些课之后,才对伤寒的气化理论有一个圆融圆贯的认识。因为历代的医家讲伤寒气化学说,都是各讲各的,各家流派都有,各种说法都有,很难圆融;且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讲到这个源头。今天老师给大家送了一份大礼,今天老师讲的这些,全部是讲的源头。

师爷当年著这个《伤寒集要》,他在序言里面讲,多年求索“伤寒”而难懂,这个的确难懂,而不是说哪一个人难懂,像黄元御是状元之才,他读伤寒一年,是漠然不知所之。师爷有这个经验,但是他后来玩索有得,一旦豁然而悟。他悟什么呢?知脏腑经络脾肉筋骨脉等有形者,也就是我们现在教科书上讲的脏腑辩证、经络辩证、三焦辩证,这些都是有形的。你看现在到医院里面去看病,西医讲的全是有形的,也包括我们现在的新冠病毒。为什么没有要中医去治疗呢?其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形。因为西医在电子显微镜下能看到病毒,它有形有相,因而西医有实据。那中医怎么讲呢?你对这种疾病拿不出诊断标准来,所以你中医不能上,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但是有形有相的是生命的本体吗?这是个问题,这是个大问题,那师爷他当然领悟了,这些有形的,随应无形之理气,当然这个气指是一个无字下面四点。什么是无形之理气——我们师门就是传承的这个。《伤寒集要》看上去是比较简单,文字精妙且美,看上去容易理解,但里面的义理很深。

我从07年跟着老师,到现在有十多年,而只是在近两年,我才对《伤寒集要》的一部分内容,有真正的领会。你看这时间多长,而且我是没有停止过对医学的践研。所以老师今天首先给大家点了题,点了这个无形的理气,给大家把心胸洞开,知道中医的本源从哪里来。

老师要我分享学医的一点点心得。首先我从师父这里传承的理论体系,包括身心层面,还是源于师爷的慈悲心,源于祖师们的慈悲心,这样一脉传承下来。如果没有祖师师爷师父的悲悯之心,我们是很难有机会去听闻这些大道的。这是很值得我们感恩的!张涛师兄讲得很对,我也感动于老师的慈悲心。我们师兄入了门,不管是不是从事医学,大家应该从师父身上感觉到摄受力。希望大家不管在哪个行当,能够在生活当中去体悟这种慈悲心。这是我学习的第一点心得。

第二点,在医学的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本门的东西比较难。就像前面的师兄讲的,看上去容易,听的时候有理,但是你要真正去体悟是比较难。那比较难怎么学,我个人提出两点心得:第一个是学习要像孔夫子所讲“学而时习之”。学是属于理论范畴的,但是这个习就是属于践研、操习。要实践,看似医学它的理论比较玄妙,比较深邃,比较系统,也很好玩,但是它实际上需要操习。因为只有通过实践之后,通过检验之后,你才知道你学的理论的深度以及它的真实性。

这个很重要,如果说大家学了这样比较精妙的医学而不去实践的话,那是一种很大的浪费,而且学的可能就不落实。另外一点呢,就和前面的师兄讲的一样,就是学习遇到问题的的时候要知道怎么去学,因为我们对于医学的方面有很多的问题,在自己进行认真的学习和思考之后,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与同门的师兄切磋,去及时地向老师请益。如果这两点,大家在学习当中能够注意到的话,可能会有所收获。

那么最后感恩师父,祝各位师兄学有所得,谢谢大家!

肖亚云

2021.12

04

学习心得

蔡德志师兄

Image

善元坊

河洛原真

师父晚上好,各位师兄晚上好!大家有缘聚于太极医道的课堂,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蔡德志,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现在在广东东莞开设了一家中医诊所,各位师兄如果过来的话,我们可以现场交流一下。

我简单的讲一下我的学习过程。我本来在大学学的就是中医学专业,在除开专业课程以外还有去了解一点课外的书籍,然后对传统中医学理论和扶阳学说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然后慢慢在临床中也有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有效果不太好的时候,会产生困惑,后面有机缘之下,认识了师父,然后在进一步了解和交流之后,加入了太极医道的课堂。经过系统的学习,慢慢地搞清楚了以前挺多的困惑。在系统地学习了《伤寒集要》、《邪势别治论贯解》、《郑氏三书》、《吴佩衡医案》等等课程之后,对于人体的气化,还有整体的一个认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现在对于人体的运作也有一定的认识和轮廓,当然并非非常清楚,仍需要继续努力。

师父过来广东这边的时候我跟诊,师父的理论和用药方面可以得到相互的印证,在这一点上面,我是非常地认可和佩服师父的处方用药、处置方案。在和病患的交流过程中,也慢慢地认识到师父之前课堂上讲的性命功夫方面的问题。我们的生活种下的因,然后在身体上面很容易就有所反馈,我们也没有无缘无故地生病。所以去回顾性命功夫和我们自身身体的关系就非常重要。临床的这些医学课程经过系统学习之后,我相信各位师兄也会得到比较明显的进步,也会解答挺多困惑,特别通过结合医学和道学,对身体认识会达到一定的高度。

然后经过了这么几年的学习,我想跟师兄们分享一下,我们要时刻去反省和时刻去回顾我们为什么要去学医?为什么要进入太极医道这个课堂?是因为爱好还是因为使命?还是因为可以照顾到家庭?我们要守住这一份出发点,守住这个发心,然后在这个课堂上好好地学习,然后应用体证。我们静下心来,才会慢慢地认识到我们这人究竟是怎么样的人,然后多用,慢慢还是可以得到验证的,相信大家在往后的学习中,收获会满满,大家一起加油吧!

蔡德志

2021.12

05

学习心得

姜涛师兄

Image

吴老师带诊

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太极医道这个大家庭,我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姜涛,来自天津,目前在一家三甲医院工作。跟随吴老师学习已经有十余个年头,最初接触吴老师的时候,还是在上大学。那个时候,吴老师在民间中医网,为热爱中医的人群答疑解惑,慢慢呢就发心将本门的医术发扬光大,能让这些热爱中医的人能学到中医的精髓,少走弯路,认清中医看病的本质,于是就办了太极医道培训班。

目前呢,这已经是第四次招生了。作为相对来说,所谓的这个老学员,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学习中一些粗浅的经验。首先,你肯定得按时听课,不能迟到,这个是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吴老师强调的《伤寒集要》。这个课程非常重要,每次听后如果有疑问,下来一定要反复地听,因为这个里头不仅是伤寒集要的内容,吴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把整个医道体系也穿插的在里面进行了一个串讲,这里边的信息量很大,一定要反复听。这也是吴老师之前,经常跟我们说的话,下来要反复听。确实是每次反复听的时候呢,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这个不是虚言,这是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如果这么做的话,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第二个是每节课后如果吴老师在场,会有一些答疑解惑的时间,有不明白的或者是不太理解的,可以勇敢地提出来。每次发问都是一个难得可贵的机会,也是进步的过程。大家可能刚开始来上课的时候呢,有些拘束有些怯场,但是这些东西都不是主要的,我们能有收获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呢是要有沉淀,读经典博采众长,听课只是学习的一个部分,是精华,但是呢我们还是要在课下的时候添枝加叶。就好比师父就是教大家练功,他告诉你怎么去练,这十八般兵器怎么去耍,但是实战来说呢,还是要靠自己在摸爬滚打中才能有收获,才能成长。平常老师在咱们这个微信群里分享医案,包括展现这个治疗思路和处方用药的这个过程,虽然你看到了,每次你也看到了有一些体会,但是你自己不去天天实操的话,这个体会往往就是特别的浅,可能过段时间呢,你也就忘了,实际存留下来的呢,只是一些鹦鹉学舌照猫画虎的一个招式,所谓的功夫没有上升到自己的身上。所以说呢学中医的时候啊,一定要做这个中医文化底蕴这个层面的沉淀,才能叫我们平常听课的时候事半功倍。

希望大家在这次开展第四次培训班的时候,珍惜这个良好的机会,希望能学有所成,不负韶华,也不要辜负了吴老师这一片赤诚的发心。谢谢大家,我就简单的介绍到这里。希望能学有所成,不负韶华。也不要辜负了吴老师这一片赤诚的发心。谢谢大家!我就简单的介绍到这里。

姜涛

2021.12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