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寸话中医之:黄帝

 Xiac2cmv1bxedf 2021-12-24

方寸话中医系列之五

明堂论医著内经——黄帝

作者简介: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黄帝,是上古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英雄神,古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在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中位居首位。

    《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居于轩辕之丘。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因生长于姬水之滨,乃改姬姓,后又因发明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而号轩辕,故称姬轩辕。实际上,正是因为发明了大车,才为黄帝部落的游牧迁徙提供了运载工具。

几内亚(2007)为中国农历丁亥年发行的生肖邮票,邮票上有中华人文初祖黄帝的头像和生肖猪的形象,以红色打底更凸显出浓郁的中国特色。

     黄帝从小心地善良,长大后更是既厚道又聪明,凭自己的天资和勤奋,于二十岁时继承了有熊部落酋长的职务,成为部落首领。此后,他更是惜物爱民,向大家传授农业知识和畜牧知识。黄帝的元妃嫘祖发明了养蚕,亲自教民缫丝织衣,有熊部落很快变得十分富庶,周边很多小部落都赶过来投靠,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

中国邮政(2019)“嫘祖始蚕”首日原地极限片。黄帝的元妃嫘祖发明了养蚕,亲自教族人缫丝织衣,泽被华夏,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西北黄土高原孕育了黄帝部落,让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然而经过长时间发展,随着部落不断壮大,物质资源开始缺乏,于是便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向外扩张。就这样,部落里一部分人留在了原地,另一部分人随黄帝顺着渭北高原缓慢地向东方迁徙。这个过程中,黄帝带领部落最重要的一支渡过了黄河,沿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台地缓慢地北上,最终来到了阪泉附近。

     黄帝与炎帝在这里相遇,部落间发生了激烈的战斗。阪泉之战中,黄帝“三战然后得志”,彻底打败了炎帝。炎帝向黄帝认输并归顺,炎黄二帝就此结成庞大的军事联盟,黄帝任联盟首领。在中原一带,黄帝率领炎黄联军向勇猛无比的蚩尤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经过一系列生死之战后,黄帝终于在河北涿鹿南之野擒杀了蚩尤,取得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

重庆市钢城邮联于1993年印制的《中国历代帝王》纪念张之第1枚“黄帝”,图案为“黄帝出征图”,介绍了炎黄结盟在河北涿鹿南之野擒杀蚩尤的传说。

     虽然诛灭了蚩尤,但黄帝作为胜利者,对蚩尤的勇猛威武依然打心底里佩服。他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还将他令人畏惧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像蚩尤一样英勇作战。

     这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使黄帝与炎帝倍感团结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于是更加牢固地结成一体,随即又将长江流域的其他部族也收于麾下,实现了华夏与东夷两大民族集团的大融合,后来又进一步融合了南方地区的苗蛮民族和西北、东北地区的戎狄各民族,统一万邦,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古华夏民族开始形成,成为汉民族的前身。

个性化邮票《轩辕黄帝》之“统一万邦”。黄帝修德治兵,联合炎帝建立联盟,以武力征伐强暴,消灭蚩尤,众部落慕其威望,前来通好,仰仗归众,古华夏民族开始形成。

     统一中华后,黄帝与大臣们巡游各地,商讨治国之良策,进而在泰山之巅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封禅仪式进行至高潮时,天上突然显现黄色大蚯蚓和大蝼蛄,人们都说这是黄帝以土德为帝。这一年,黄帝37岁,成为中华第一帝王——中央天帝。

     登上天子位后,黄帝亲自制作了华夏旗帜。当时有人提议用有熊部落的熊为图腾,但黄帝否决了这个意见。他认为图腾是为了联系各部落的情感,而不是突出自己的有熊部落。因此,他将伏羲先祖创造的动物——龙,选作华夏的图腾。就这样,黄帝把中华民族正式建成了一个初步的国家系统,他高擎龙旗,把各个姓氏不同的民族团结在一起,建立文化生活,中国的文化、科学、宗教、哲学由此拉开了帷幕。

个性化邮票《轩辕黄帝》之“高擎龙旗”。黄帝统一天下后,选伏羲先祖创造的龙为华夏图腾,龙就此成为中华各部族大融合、大团结的象征。

     众所周知,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人类要繁衍生息,就必须同疾病作斗争。一日,黄帝于荆山极高处的昆台上,与众臣商讨国事,当谈及当今黎庶深受疾病折磨之苦时,他心情沉重。

     黄帝说:“神农尝百草辨药性为人治病,开创中药学,使黎民百姓在生病之后有药可用,但仅此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所了解的草药还很有限,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寻找更多的草药。”

     黄帝下决心要将世上懂草药、擅医术、能够为黎民百姓解除病痛的医生都召集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医药学特长,救黎民百姓于病痛之中。很快,华夏名医都汇聚在黄帝麾下了,有岐伯、雷公、俞跗、鬼臾区、伯高、少师、少俞、桐君等人,他们被黄帝任命为医学大臣。

     黄帝体恤百姓,将人病当己病,发誓要以医济世,为民众谋福利。他决心去学习医学,从此攻读不止,谦虚地向各位医学大臣请教,渐渐掌握了一些医药学知识

个性化邮票《黄帝》,人文初祖黄帝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是一个走下圣坛、极为亲民的先祖形象,他的心中装着百姓,发誓要用中医药来解除民众的疾苦。

     黄帝自学习医道以来,认真整理了神农尝百草所总结的草药的性味和治病经验,掌握了一些药学知识。神农尝百草的经历,特别是神农被断肠草毒死的悲痛事件,深深震撼了黄帝的心,进一步坚定了他学习、弘扬医药学,以此造福民众的决心。他拜岐伯、伯高、少俞等名医为师,虚心向他们讨教医学知识,每日整理记录,细心揣摩至深更半夜。

     黄帝对现采的草药,总要效法神农亲口品尝。一次,黄帝亲自尝了一下新采来的草药,不料很快就头晕目眩,上吐下泻,口冒白沫,浑身打颤,昏死了过去。岐伯闻讯赶来,急忙熬了解药汤喂黄帝喝下,待黄帝醒过来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这时,岐伯真情流露地对黄帝说:“轩辕黄帝,您身为一国之君,新采来的草药绝不能由您来品尝。以后,凡是新采来的草药一概由我品尝。”

     黄帝笑道:“品尝草药确实危险,但是若不品尝就不知其性味,你尝我尝其实都是一样的,何必一定要你去品尝呢!”

     岐伯一听更急了,说:“轩辕黄帝,既然我是您册封的掌管医药的大臣,医药的事情就该由我来作主,今后没有我的许可,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品尝新采来的草药。”

     看到岐伯如此真诚,黄帝深为感动,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中国铁路(2017)《炎帝黄帝》站台票,由“神农氏炎帝”和“轩辕黄帝”两枚站台票组成了一枚小全张,巧妙地设计成黄帝用手指向正在尝草辨药的神农,表达了他要效仿神农大力发展中医药造福万民的决心。

     接着,岐伯又对黄帝说:“轩辕黄帝,我还有一事相求,希望您能颁布一道法令,让天下百姓都来献药献方,对于献上方药的百姓一概予以奖励,对于收集到的方药,组织相关人员予以研究,编撰成书,以此造福普天下的黎民百姓,让医药惠及万世。”

     黄帝一听,非常高兴,立即答应了他的请求。自此以后,黄帝对岐伯更加信任,拜他为大天师,更加谦虚地向他请教医道,并且经常与众医学大臣们一起对疑难杂症进行讨论,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他的医术也越来越高明了。

     为进一步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揭开生命的密码,黄帝博览群书,阅尽所能搜罗到的书籍。遇到不解之处,就向各位医学老师请教。他经常坐在宽敞明亮的殿堂里,与岐伯、雷公、伯高、少俞、桐君等人谈论医道,探讨医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原理。

     在明堂论医这个探究医理的过程中,君臣你问我答,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去诸物,近取诸身,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就在这一问一答之中, 医理得以阐明,形成了中医药学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久而久之,这些内容就被后人以黄帝和岐伯等人的对话形式编纂成了一部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由此创造了中医学。由于这部中医学的创世之作主要是轩辕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因此中医学当时又被称为“轩岐之道”,后又演变为“岐黄之术”。

个性化邮票《轩辕黄帝》之“访贤问道”。黄帝求贤若渴,把天下名医都招募到身边,向他们请教医道,君臣一问一答,医理得以阐明,久而久之,就被后人编纂成了《黄帝内经》一书。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早期的第一部医学总集,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该志记载了医经七家,其中包括《黄帝内经》十八卷,《黄帝外经》三十七卷。这七家中《黄帝外经》和其他五家均佚,《黄帝内经》是仅存者。

     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已经有更加古老的医学文献存在于世,《黄帝内经》中所引用的古代医书多达二十余种,如《上经》《下经》《揆度》《奇恒》《从容》《五色》等。可见,《黄帝内经》是在其他更为古老的医学文献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黄帝内经》作为“言医之祖”,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不朽传世巨著,以研究人体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为主要内容,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中国邮政(2000)特种邮资明信片“中医中药”,其背面图案(与邮资图同图)展示的就是中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等著作。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原书各九卷,每卷九篇,各为八十一篇,合计一百六十二篇。《素问》是黄帝请问他的医学老师(岐伯等人)生命与天地之间的道理,内容侧重于人体生理、心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等理论的阐述,具体理论有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神、津液、精、病因病机、辩证原则、诊治法则及预防养生等。

     《灵枢》也是黄帝与医学老师的问答记录,比较偏重医药,侧重于人体解剖、脏腑功能、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等方面的说明。正是这些重要论述,构建起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洋洋二十万言,集中国古代医学经验之大成,系统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问题,开创了中医理论体系之先河,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启示作用。这部不朽的经典之作,与《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一起被合称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四大经典名著。

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背面图案《黄帝内经养生法——健康总纲》:《黄帝内经》强调做人做事要顺应自然,守时、守位,并且要始终保持这种情志操守……

   《黄帝内经》处处闪烁着医学的光辉与先哲的智慧,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像一盏闪亮的明灯,在几千年砥砺岁月中,照亮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方向。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崩,葬桥山。”

     黄帝在一百二十岁的时候,叫人取来首山之铜,铸宝鼎于荆山之下。宝鼎铸成的那一天,正当黄帝设宴欢庆之际,忽然看见空中霞光万道,一条黄龙从天而降,停留在宴席之前。众臣一见都非常吃惊,黄帝则笑道:“大家不要惊慌,这是天帝派来迎我升天的。”

     果然,黄龙对黄帝说话了:“天帝非常高兴看到你促使中华文明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特地派我来带你升天去觐见天帝。”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起身离开席位,款步来到黄龙身边,向大家道别后便骑上了龙背。臣民们一看急了,急忙上前阻拦,可是已经晚了一步,黄龙已腾空而起。

     臣民们挽留黄帝心切,见黄龙已腾空而起,立即张弓搭箭向黄龙射去。黄龙被箭射中受了伤,在飞到桥山的时候降落下来休息片刻。桥山人民见状,立即涌上前来拉黄帝,他们想把他从龙背上拉下来,阻止他升天。

     就在大家扯住黄帝的袍服的时候,黄龙不顾伤痛奋力向天上飞去,黄帝终于乘龙升天了,而他的衣襟、靴子和宝剑则都被拽下来了。

《龙年黄帝陵祭祖纪念》纪念封,生肖龙票销“陕西黄陵”邮政日戳,左侧封上图案形象地展示了黄帝乘黄龙升天的场景。

     黄帝升天了,臣民们将从他身上扯下来的衣物都埋在桥山,于是这里便成了黄帝的衣冠冢,被称为黄帝陵。黄帝陵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

     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后,由华族部落联盟首领成为天下共主,使华夏民族由蛮荒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作为华夏民族始祖、人文初祖、言医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受到后世的敬仰和崇拜。黄帝升天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

中国邮政于2018年发行《两岸“三通”十周年》纪念邮票一枚,票图上的“轩辕庙”体现了两岸同胞的同根同源。这是用这枚邮票制作的“轩辕庙”极限片,销“陕西黄陵·轩辕庙”原地戳。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在黄帝升天后的几千年里,历代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过。从虞、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时候将黄帝同时作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无一例外地将黄帝作为祖先祭祀。不同时代的黄帝陵祭祀有不同的历史背景、祭祀观念和祭祀礼仪,但都体现了民族认同、国家统一、和谐振兴的中华民族精神,并将这种精神的主旨传承至今,绵延不绝。

中国人民邮政(1983)“黄帝陵——轩辕柏”邮票。黄帝陵古柏群中的“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故又称“轩辕柏”。黄帝陵,今天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