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熟悉中药:化瘀活血的“三七”,还有哪些功用特点?

 新用户72453587 2021-12-24

我们知道,古代的科学水平低下,人们在征服自然的时候,难免会受到一些损伤,有损伤最常见的是什么?在我们眼里那就是伤口。在中医眼里,损伤最常见的其实是“瘀血”。

所以,中医历来很重视对瘀血阻滞的调理,提出了“化瘀”的对应治法。而想要化瘀那就必然得活血,因此,一般又将两者放在一起,称为“活血化瘀”。

在活血化瘀一类中药里,三七是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一味。

由于古代没有什么输血的概念,遇到一些跌打损伤导致的出血,如何快速制止出血就是最重要的。而三七古名“金不换”,就是有不错的止血之用而得。

 那么,三七除了止血之外,还有哪些功用特点呢?

首先我们需要理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化瘀和止血并不矛盾。

中医认为,由于瘀血阻滞经络,会导致血不循经而外溢,从而导致出血。这时候的止血就得去瘀,祛瘀又得活血。因此,止血和祛瘀并不矛盾。

从植物属性来说,三七属于多年生五加科草本植物,入药者是三七的根茎,出产于广西、云南,一般研末生用,此外还有田七、滇三七等别名。

按照《本草纲目拾遗》的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实际上,现代植物学认为,人参和三七本来就是近亲,这个说法也就更好理解了。

按照《本草纲目》等本草家的认为,三七性味甘、微苦而温,能入肝、胃经,主要就是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下面,我们就这几个方面来综述一下历代医家对它的使用经验:

1、 化瘀止血:

这是三七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功用,常被用于各种内外出血之证,尤其以有瘀血者最为适宜。

三七既能止血,又能散瘀,古人称它为“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这是其他化瘀药、或者止血药所不具备的一个特点,于是才被历代医家称为血证良药。

正因为这个“血症良药”的称号,古代中医但凡遇到各种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三七。

三七的使用,可以是单味研末内服,也可以是研末外用,当然,也可以和可花蕊石、血余炭同配伍用。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所创立的化血丹,就是以三七为君药。

 2、 活血定痛:

生活中各种外伤,出血可能还算比较少的,而“痛”则必定是各种外伤都具备的一个特征。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想要止痛就得让经络通畅起来,这就需要理气活血了。

对于各种跌打损伤、瘀滞疼痛,三七能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古代伤科要药。既可单味内服或外敷,还可以和其他行气活血药同用。

 3、 近代研究:

现代科学发展起来之后,对于三七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探讨,也证实了其化瘀这方面的功用,并拓展应用到各类心脑血管的问题上。

三七的主要成分有三七皂苷、黄酮苷、槲皮素、槲皮苷、β—谷甾醇等,这些物质有止血作用,同时又有活血作用。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止血又能抗凝,促进纤溶,并使全血粘度下降。

现代科学还证实,三七能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有一定的抗炎、镇痛、镇静、调节糖代谢、保肝、抗衰老等作用。

所以,近年来民间还有用三七以养生的做法,但我个人的观点倒不是很提倡,更倾向于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理使用为好。

三七在古代还有一个“山漆”的别名,则是因为它产于山间,能够止血,质地黏粘如漆而得。

总而言之,三七是一味名贵中草药,它的功用有三个主要特征,那就是:止血、化瘀、止痛三种。

在使用上,三七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尤其是它 “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得到历代医家的肯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