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雪

 同人王皓宇 2021-12-24

人类究竟是变聪明了,还是变蠢了?
在学习中医和经典的时候,我们时常会做这样的感慨,上古的人为什么会写出《黄帝内经》和《周易》那样的书?而现在的人为什么写不出?
从猿到人,人类的脑容量一直呈变大的趋势,直到一万年前,人的平均脑容量到了1500立方厘米,这到达了一个顶峰,从一万年前至今,人类的脑容量降低了百分之十左右
就单个个体而言,为了生存,古人掌握的综合技能要远远多于现代人。例如,一万年以前的智人,可能会射箭捕猎、制作弓箭,也会上树摘果子,还可以制作简单的工具,可以生火做饭,可以修理山洞;为了生存,可以观测天气和星象,可以分辨出来丛林中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不能吃.....。而现代人,假如是一个腾讯的工程师,一上班可能就一头扎到某个技术环节当中干一天。至于吃饭、打扫卫生等等生活环节都依赖于其他人。一个大型企业,技术、人体资源、财务、保洁后勤、餐饮等都分的非常清楚。
人类大概从一万年前进入农业社会。严格意义上讲,“财产”这个词,是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之后才有的。在进入农业社会前,那时地球大概只有几百万人口,人们住着山洞,依靠狩猎、采集来生活,平均每天的工作小时不超过5小时。人们不用担心洪水会淹没田地和房屋,也不用担心干旱会导致没有收成。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大,洪水和地震来了躲在山上就可以。干旱来了,换一个地方再生活。进入农业社会后,人们开垦了土地进行种植,形成了村庄,还驯化了牛羊猪等“财产”。这样一来,人们开始患得患失的担忧起来,洪水和干旱会毁掉田地,地震会让村庄倒塌,让人类和牲畜伤亡。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文明”推进,人口逐渐爆炸,阶级形成,产生一群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精英分子。国王、官员、艺术家、思想家,这些聪明的精英分子,并不耕种和劳动,依靠知识和脑子,他们却拥有更多的财富,还修起来皇宫、庙宇,养活了一大批不从事劳作的文化分子,历史记录的也全是这些人的故事。而大部分辛苦耕种的农夫,不仅吃不饱肚子,还时常受到战争和灾荒的威胁。
人们因为有了土地、村庄和财产,所以还需要结婚生孩子来提供劳动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孩子继承财产,如此代代相传。
在农业社会,人类的财产主要是粮食、土地、房屋、禽畜、以及金银。通常富人会把金银放在坛子里在自家后院,而很少想到像今天那样去投资。对财产威胁最大的是洪水、地震、干旱、战争和土匪抢劫。在现代社会里,人类的财产更多样化了,可能是房子、工厂、股票、上市公司、汽车、投资理财......,像腾讯、阿里、美团这些财富,实际上是虚拟数据创造的。对财产造成的损失风险也远比古代更多,可能是股市、国家政策、限电、安全事故........,所以我们比古人更患得患失。现代经济是依靠消费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经济增长、意味着消费增多,消费增多意味着财产更加多样化。其实很多消费品在开始往往是奢侈品,例如十多年前的智能手机。苹果刚出的智能手机大家只是觉得更好玩、更方便、人机界面更友好。但是到了今天,如果没有智能手机,可能寸步难行,机场、地铁、写字楼、社区,到处都会要求你出示健康码,几乎所有的商店都不收现金了。飞机、火车、汽车、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等,在开始进入人类生活都是奢侈品,现在全变成了必需品。人们一旦习惯某种奢侈品,就开始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接着就是一种依赖。
人类刚开始发明手机和电脑的时候,电脑和手机只是我们的工具,觉得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效率。但现在放眼看去,地铁上、机场里、服务大厅的等候人员,绝大多数人都在低头看手机。我们发明了工具,但最后工具控制奴役了我们。

相比古人,每个个体的生活空间变得更小了。古人可以在田野耕作、可以上山打柴、可以在自己院子里种种蔬菜、养殖牲口,亲近一下自然。而现在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不到100平米的“家”里,办公室只不过是几平米的卡位,上班的路上挤在空间狭小的地铁里。绝大多数人一生的活动地点大部分时间消耗在这些地方。同时,还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喝着含有化学物质的水,吃着含有各种激素、添加剂和防腐剂的食物。我们大脑里充斥着解决公司某个具体的流程、股票的财务数据、聚焦着一个个精细的事情人类整体的能力大幅增加,个人能力也随之削弱。现代社会里,因为技术分工越来越细、协同越来越强,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深陷某个领域当中。社会流程和网格给大部分人挖了一个“井”,我们一生深陷其中
因此我们没有李白那样的视角可以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看手机、发微信和翻看朋友圈,所以我们没有机会像王维那样骑马走在河西走廊上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不能像《黄帝内经》的作者岐伯和黄帝一样,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观察感悟自然当中。也不能像张仲景那样感受到身体气血运行的上下左右,温热寒凉以及升降沉浮。所以,我们逐渐丧失了应该有的自然天性和“智慧”。
我们的视角被限制,身体感受越来越弱,绝大部分人戴上了眼睛、很多人得了焦虑症、抑郁症,肌肉麻痹症、痛风、肌肉无力,苦痛也总是随之增长。和其他动物类似,人类的天性可能就是在田野中奔跑、戏耍,而不是坐在电脑前打字、看手机、发微信。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颈椎病、腰肌劳损、视力下降、因过度用眼导致的焦虑、失眠,已经成了现代人的普遍疾病。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这个文明被终结毁灭。三千年以后的历史学家,能从今天这个时代考古发现到什么?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建筑设计寿命不超过一百年,高楼、桥梁、管道、火车、飞机在三千年以后基本彻底腐烂。不会像赵州桥已经有了1400年的历史,也不会有罗马斗兽场、耶路撒冷那样的石质遗址。我们的沟通信息、文字、货币交易都是虚拟的,都在手机和互联网络里。一旦终结腐烂,不会像古人那样留下竹木简、教堂上的壁画、敦煌莫高窟、乾隆通宝.....。只能通过一些未能完全腐蚀风化的劣质人造材质略略来推断这时的生活。三千年的后人可能会得出结论:这个时代是追求低品质消费、蒙昧无知,缺乏文明和焦虑烦躁的落后时代。

相比古人,我们更担心“未来”。我们财产越多,我们就越来越患得患失。现代社会衍生出了很多技术,家长之所以对孩子的学习忧心忡忡,就是担心孩子不能掌握更多的技能,以致于在未来的无法获得更好的生活。很多人在一生的终点感悟到,这一生其实没有真正幸福过,大部分时间是在担心焦虑“未来”。
《黄帝内经》所提到的上古时代,可能的确没有“未来”的概念。因为人们没有财产,不需要为“未来”学习掌握知识,也不会用信用卡消费未来的钱,更不会分期付款用未来的时间还款。饿了就找点东西吃,困了就睡觉,经常在大雨中奔跑,晴朗的夜晚观测星象,和自然和谐生存,总是活在“当下”。
从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来看,不存在“未来”这个事。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了“不确定原理”,就是说:微观世界实际上是不具体的。微观粒子所处的“状态”并不是“客观”的,它与观测者的状态有关。
用海森堡自己的话说: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得出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
未来”很大可能是出自人类自己的想象和身体情绪的焦虑,自己吓唬自己,白忙活担忧一场而已。
小雪时节,寒流活跃。今年北方很多地方下起了厚厚的雪。

老天爷给人类编织了一场梦。

1. 点击这里,报名参加线上直播《迈入中医之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