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故事”征文︱算盘

 文乡枞阳 2021-12-24


提起老物件,首先想到的就是家里那个已经褪了色的算盘。
在过去生意人的手里,算盘的作用就是为了算账。而到了作家金庸与古龙老先生的笔下后,算盘不但能算账还能变成“伤人”的武器。
你先看那些古装剧里的酒楼与客栈内,柜台上必摆有算盘。一声:“掌柜的,结账!”“好咧!”那掌柜的一边应着一边“噼里啪啦”地扒拉一阵算盘珠子后,妥了!
你再看那《碧血剑》中的铜笔铁算盘黄真、《楚留香传奇》中的姬冰雁、《天龙八部》里的崔百泉,在刀光剑影中,那些个算盘珠子也是“嗖嗖嗖”地如利器一样,颗颗夺人命杀伤力甚是厉害。
我也玩过多年算盘,不过不是当武器玩,而是用来核算账目的。
许是遗传了父亲的基因,我对算盘也很感兴趣。父亲退休前是单位的财务科长,精通打算盘。在八十年代就有了计算器,可父亲说,用它还不如算盘来的得心应手。他算账的时候,眼不带看算盘的,只管盯着账本上的数字,手指拨算盘珠子就行了。
那一个个小小的算盘珠子,在他灵巧的手指下不停地翻滚着。听着珠子与珠子,珠子与横梁之间因碰撞而发出的“噼里啪啦”声,有的人嫌吵,而我却觉得是在享受一曲美妙的音乐!
我和二姐也学会了打算盘,虽然在指法和速度上不如父亲,但在门市部上班的那两年里,我一直都在坚持练习。
记忆里练习算盘最执着的一次,是在一个寒天冷冻的冬夜。那时的门市部门朝北四扇门大开着,不像现在有挡风的帘子或者玻璃门。公司有规定营业的时候不能掩门,任那刺骨的寒风夹杂着雪粒子一窝蜂地往店里钻,弄得整个店就像个冰洞。本来就冷又突然停了电,时间更是难熬了。点燃了两根蜡烛,黑暗中才稍微有点随时都会被风吹熄的光。明知冷飕飕的夜晚不会有人来买东西,可我们也不敢掩门。
在冷与无聊中,我拨起了算盘,想用那“噼里啪啦”声转移注意力为自己驱寒。果然,在忘我的境界中寒风奈我何?这一拨就是半个多小时直到来电。拨算盘的右手指头确实不冷了,可左手和两只脚被冻得像冰棍一样僵硬。现在想想吴姐还真不错,她一边在店里来回走动着驱寒,一边还要忍受我制造出来的声音。
随着单位人员调整,我被分配到科室里当了一名记账员和统计员,每天都与数字打交道的我,更是离不开算盘。工作之余,大部分时间我都是自己安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练习指法,提高手指的灵活与准确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算盘越打越好也越打越快,甚至到了像父亲那样,只看数字不用看算盘就可以算账的地步。快而准,是对会计、记账员和统计员最基本的要求。因为算盘用的好,每次单位派人到乡下门店里盘点时,我都会被点卯。渐渐地,我的算盘在单位也有了一些小名气!
熟悉了算盘,掌握了算盘,就不要再用口诀,因为口诀很限制人的思维与速度,若还跟着它走,会影响到你的正常发挥。不过,像现在的科技都这么发达了,谁还会去用算盘呢?
时代在进步,大算盘演变成了银行里专用的那种小算盘,每档7珠变成了5珠,圆溜溜的算盘珠子也有了棱,框外还有一个可以清除数据的按钮,用着也很方便。新而小的算盘,拨动时发出的声音自然小了许多,没有了我喜欢的悦耳动听。
虽说要与时俱进,可我依然喜欢老算盘。科室解散时,正逢我产假期间,等接到通知再去单位,那个陪我多年的算盘早已不知去向。
在离开单位后的最初几年里,每回想起总会念叨几句。家人说,你也是太念旧了!念得久了,也就想通了,本就不是自家的东西,只不过是与它有缘了才能相伴多年,才能生出许多的感情,如今它去了,也许就是与我的缘尽了吧!
几年前,机缘巧合又得一款式与那个一模一样的算盘。失而复得之喜无以言表,就算几次搬家,也不舍得丢下。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