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排名提升160名|吉大一院梅河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初见成效

 尚振奇 2021-12-24

图片


吉大一院梅河医院,2021年9月7日正式揭牌、10月10日正式派驻专家开展实质性工作。在春城与梅城之间,架起了一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桥梁,将“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图片

全面梳理和优化卒中工作框架


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在吉大一院党建引领“一一三五十”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引导下,吉大一院卒中中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帮助梅河医院对标高级卒中中心建设评估指标,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及时加强薄弱环节,开展不同层面的卒中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进一步优化卒中诊疗流程,提升诊疗质量,促进梅河医院卒中防治工作朝着更精准、更细致、更扎实的方向努力,更好地为卒中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图片

自10月启动卒中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吉大一院卒中中心整合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康复科、影像科、超声科、检验科等多个学科的临床诊疗资源,构建了专业的卒中诊治医疗团队,在梅河医院具体开展各县干工作。派驻的各位专家结合梅河医院现状,发挥各自优势,将经验复制共享,创新开展各项工作,为卒中中心的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图片
全国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医院
最新排名上升160名

 近日,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办公室在国家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平台公布了2021年11月全国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医院排名,吉大一院梅河医院名次上升显著,位居全国第37名,比9月份提升了160名次;在全国综合防治卒中中心静脉溶栓技术排名中位居全国第62名,比9月份提升了219名次。

图片图片

成绩的背后,是吉大一院党委、吉大一院卒中中心、派驻专家团队以及梅河医院职工的辛勤与汗水,是吉大一院梅河医院以创新模式助力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图片
卒中中心专家团队全身心投入工作

吉大一院卒中中心的专家团队在梅河医院积极开通卒中绿色通道、开展规范化诊疗、多学科合作、卒中质量控制,同时通过远程技术指导等途径,探索卒中治疗技术协作,工作成效有目共睹,赢得了梅河医院同行的赞誉,深得梅城人民的信赖。

在目前的工作中,团队仍在持续完善卒中救治流程,全面落实各项质量控制指标,不断提高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率,缩短DNT(患者从入院到给药时间)和DPT(患者从入院到穿刺时间),降低住院死亡率及致残率。

图片

图片

神经内科教授靳航,牵头卒中中心建设工作,聚焦于打造卒中绿色通道,完善院内卒中急救标识,与院前120、院内各科室充分沟通,并申请设置了“卒中绿色通道护士岗位”;带领开展急诊多模式影像评估工作及超时间窗静脉溶栓工作,并在周宏伟教授的协调组织下,对神经内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绿色通道护士以及CT工作人员进行多模式CT的重建和应用的培训。

通过早晨溶栓交班的日质控和每周组织召开的卒中绿色通道周质控会,分析绿道流程各个质控环节,逐一问题分析、整改,使绿道流程工作有序推进,经过不懈努力,梅河医院的卒中急救展现出全新风貌,溶栓数量翻倍,入院到给药时间(DNT)减半。

在日常工作中,她对耐心细致,深受患者喜爱,门诊量明显升高。她带队研讨疑难、危重患者诊治方案,每周主持疑难病例讨论,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帮助临床医生开拓视野、提升业务水平。

图片

图片

神经血管外科教授陈儇,认真对待每位患者,耐心解答各种疑问,他入驻梅河医院期间,门诊量和手术量都有明显增加。他充分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和临床需求,术前仔细向患者介绍手术适应证、注意事项等,术后及时查房,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定期开展教学查房,分享精彩病例,帮助临床医生重新梳理相关文献知识和解读最新指南;多次进行手术演示,指导手术治疗的整体方案,就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给予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带动了梅河医院神经外科诊疗水平的提升,他用积极的状态,专业的技术,赢得了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图片

图片

放射线科教授周宏伟,利用早交班时间,为影像科医生解读《急诊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规范化应用中国指南》,规范了在急诊卒中患者诊治过程中,急诊CT和核磁应进行哪些扫描,并如何对扫描结果进行精确解读,目的就是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尽量缩短DNT。他建立了急诊绿色通道和慢性血管狭窄患者影像科规范扫描制度,梳理了对绿道和慢病患者影像应用过程中的不规范状态,实现了影像技术规范化、扫描规范化、诊断规范化;同时开展了SWI、磁共振频谱、弥散张量成像、血管拉直MPR重建成像、Meancurve曲线成像等等,全面推进了梅河医院神经影像的迅速发展。

图片

图片

神经内科教授王丽娟,建立了血管超声标准化评估制度,制定了颈动脉超声规范化操作流程,从颈动脉超声的操作要点到病变血管的测量及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使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阳性率明显提高;统一了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报告模板,提高了超声医生的工作效率及超声报告的规范性,并将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侧支开放的精准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授,有效地促进了血管探测想着更加全面,更有深度,更加精准度的方向转变。

王丽娟教授先后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如发泡实验、微栓子监测、卧立位脑血流、超声无创评估高颅压等,对于血栓形成、动脉夹层、动静脉畸形、颈动脉蹼、动脉支架术前评估、术后随访等易误诊、漏诊病例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大量的理论授课及实操培训,推动了梅河医院头颈血管超声一体化评估的进程,促进了血管超声的诊断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升。

图片

图片

神经内科、卒中绿色通道护士刘银章,对梅河医院新组建的绿色通道护理团队进行了规范化的理论及实际操作培训,并协同护理部,专门设置了“绿色通道护士岗位说明书”,明确了绿道护士的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绿道护士已经能够独立值班,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过程中,大大缩短了DNT,绿道护士从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同时在急诊内科抢救室,开辟专用区域,设立脑卒中溶栓单元,并完成了各种医疗设备、器材、药物、标识等的配备工作,建立了完善的交接班制度、文件管理制度等,编写了《吉大一院梅河医院卒中中心基础知识手册》,便于医护人员学习和宣教。

来源:吉大一院卒中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