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石堆“捡到”有字石板,专家释读文字惊喜:此乃三国诸葛亮真迹

 海曲上人 2021-12-24

01、乱石堆里“捡”石碑


2006年春节,家住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的张店村的张振洋回老家过年。

吃过午饭后,他便在村里闲逛,找熟人拉拉家常。没一会儿,张振良便来到了村民杨仓家新修房屋的背后。

也许是房子刚修好,旁边还有一大堆横七竖八的石料堆放在一起,没有人清理。

张振洋无意中一瞥,却再也移不开自己的目光……

他走到那堆石料旁,三下五除二地刨出了一块四四方方的石板,认真看了起来。

石板长106厘米,宽40厘米,厚19厘米,表面很光滑,还依稀看得见上面刻满了字迹,不过灰尘有些厚,阻碍了视线。

张振洋此时不知哪里来的一股心气,就是想看清楚上面写的什么东西,于是赶紧用清水清洗了石板,露出了上面的字迹……

文章图片1

不过,这些字单个读,他几乎都认得;可是要连起来念,他便觉得晦涩难懂……

眼瞧着这些刻文字体古朴秀美,不像是现代之物,张振洋便找了几个人将其抬回了家中。

02、刻文揭秘


说来也巧,当时的郏县正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张振洋便找来专家询问。

专家们将石板上的文字进行了拓印,一共是57个字,说好过些日子有结果了通知他。

谁曾想,这一回,得到的答案让张振洋惊喜万分!

几天之后,张振洋便接到了电话,电话那头的专家言语之间激动万分,告诉了他一个惊天好消息!

原来,石刻共六行五十七个字,字体为汉隶,文载:

“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宗。观地势不严,然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

文章图片2

啥意思?专家告诉张振洋,这碑可是个大宝贝啊!

铭文所记,居然是建安6年诸葛亮携元直在拜留侯祖庙,瞻仰张良像后所写的一篇短文。

03、诸葛亮书法真迹


专家认为,这块不起眼的石板上的57个刻字,应该是诸葛亮亲笔书写的真迹!

而且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书法真迹!

张振洋听得也是一愣一愣的,这扔在乱石堆没人要的石板,居然和神人诸葛亮有关系?

不过,张振洋的老家河南省平顶山,确实和诸葛亮有过交集,历史上便有记载!

诸葛亮,祖籍琅琊阳都。3岁母亲病逝,8岁丧父,

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

在战乱纷起辗转流离之中,诸葛亮和叔父曾寓居在平顶山脚下,

在这里诸葛亮度过了他的青年时光……

文章图片3

从碑文可知,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刚满20岁的诸葛亮还是个久居山野的小人物。

他与好友徐庶一起到平顶山附近游览,途中拜谒了西汉著名的谋士“留侯”张良的宗祠。

二人对张良颇为仰慕,希望自己也能够像他一样扬名立万……

这块石碑被命名为“诸葛亮留侯祠铭碑”,经过专家鉴定,石碑具有东汉石刻特点,确实是距今千年的古物!

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专家们在观看刻文拓片后认为,“此石隶书结体方正,清隽而疏朗。因非庙堂之用,故又具洒脱飘逸之气。”具有东汉隶书特征。

诸葛亮生活时期,书写多用竹简,真迹留世甚少。特别是青年时期的诸葛亮,真迹更为稀缺!

文章图片4

这篇刻文,很可能是在诸葛亮大有作为之后,张良的后人循其当时的“铭记”书法刻碑而成!

毕竟,人一旦出名之后,墨宝价值提升,这在现代也不算什么稀奇事……

作为汉隶书的珍贵书法,“诸葛亮留侯祠铭碑”的拓片早已被收录至《中原文化大典·书法典》,作为后世人学习的典范。

诸葛亮,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已经神化,人们向往和他有时空交集,哪怕是一丝一毫也不愿意错过!

因此,珍藏于河南郏县博物馆的这块东汉石刻,寄托了我们对诸葛亮无限的敬仰,成了一件无价之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