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人追捧的魏碑,也有良莠之别

 mengk4fz0yyf5h 2019-11-21

古人照着石碑拓本或刻帖复制品来学习,是退而求其次、无可奈何的办法。历史上一流的书法家,大都是上层文人,因为他们有机会看到更多真迹,或者他家书法底子厚,老爸就是书法家,照着老爸的字学(那也是真迹呀),一下子就超过了大部分照着复制品学的。清朝的考据学发达,发掘出很多古代石碑。康有为他们盯上了这些石碑,同时有感于刻帖质量的不堪,于是大力倡碑而抑帖。但他们的转向石碑,其实还是跟真迹隔了一层,虽鄙家鸡,却挑了野鹜,能好到哪儿去?也许康有为没见过御府所藏的古代真迹,不知道什么是真好!

康有为们的倡碑,其实已经不光是书法圈的事了,而是跟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有关。我们都知道历史课本上的康有为干了什么。在那个时代,变法思潮乃一时风气,波及到书法圈,巧不巧,正好是精力旺盛的变法领袖康有为起来提倡碑学,他的影响力大,碑学趁着社会变革思潮的东风,成了气候。

康有为具体提倡的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穷乡儿女造像,朴拙烂漫,好得不得了。他从这些以前没人留意的石碑中,发现了很多据说妙极的笔法。康有为无视大量古代经典墨迹,有他的时代和社会局限性,可是今天,照相术可以高度还原真迹,随便买一本靠谱的字帖,相当于看到了真迹,那我们就不能再无视经典墨迹了。可是,康有为们的见解,直到今天,还有很多继承(学步)者。

比如,某身居高位的书坛大咖认为,古代士大夫的字,因为熟,有可能俗,而工匠们制作碑字,是有家族技艺传承的,技术关很严苛,反而不俗。

我的天,我不知道这位前辈的逻辑在哪里。工匠是有家族传承,但工匠不也是天天重复劳动吗?天天重复劳动,难道不是熟?难道就不会俗?

再者,很多漫漶残泐的碑,被爱碑的人称为朴拙烂漫、有金石气。难道残损不是因为风吹日晒吗?如果是书写者把字写的残损不全、漫漶难辨,还不把刻字工匠给气死?(瓜豆君语)咱逆向思维一下:把今天那些书法家写的所谓朴拙烂漫的字拿去给石匠刻一刻,我保证石匠一边刻一边骂娘。

​魏碑里有很多元姓石碑,都是北魏王族的碑,精品就多,因为给王族立碑,当然要尽量找高手写。插一个笑话:黄惇先生参加某次书法会议,携带了一批从南京城砖上随机拓下来的字,在会场上展示,并冒称“金陵二十品”,与会人士纷纷叫好,说可以跟“龙门二十品”媲美。真是啪啪啪打脸。顺带说一句:龙门二十品,也不都是上上品,中品、下品都有。

可叹的是,今天有的人,不知从哪里搞到一块无厘头魏碑拓片,闭门学习,出门炫耀:你看我学的这个,没人学。自以为掌握了葵花宝典。

是不是有点江湖郎中的感觉?实际上,这就是今天的书法生态。我们虽活在21世纪,但我们的书法生态还停滞在清末,其他生态可能也差不多。

插一笔。有位学者起来反驳康有为,说康有为提倡古代的穷乡儿女造像,却为什么不提倡他身边的平民书法?并从历史学、社会学等各种学科的角度进行艺术批评,最后提出了“娟娟发屋”。学者说,这四个写在某理发店招牌上的字,很有意思,大可师法。你康有为提倡古代的平民书法,我就可以提倡现在的理发店招牌书法、公厕招牌、补胎大字书法等等。这种观点,真不知说什么好。瓜瓜君感觉是,为了清除牛粪的臭味,就拿鸡粪盖住它,因为鸡粪比牛粪更臭嘛。学者是美国人,美国人做汉学,路子好奇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