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2018年,一部名为《我不是药神》的电影让白血病患者受到广泛地关注。而电影中的“救命药”格列宁的原型就是第一代格列卫(伊马替尼)。 伊马替尼是一款酪氨酸激酶抑制剂,2001年被美国 FDA 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和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等。
在伊马替尼获批的这些年,不断地有格列卫仿制药(包含一代、二代)被批准上市。但耐药的出现阻碍了白血病患者的长期生存,尤其是T315I 突变,这是最常见的耐药突变类型之一。
中国首个三代“格列卫”上市,打破耐药僵局
11月25日,中国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亚盛医药全资子公司广州顺健生物的原创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耐立克)正式获批。而近日,在奥雷巴替尼(耐立克)上市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院士表示:“耐立克®是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第三代BCR-ABL抑制剂,填补了国内白血病耐药后治疗药品的空白,有效地解决了国内慢粒白血病患者耐药后无药可医的局面。”
20年来,慢粒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从传统化疗到造血干细胞移植,再到第一代靶向药物伊马替尼上市,随后各种一代、二代TKI仿制药的诞生,直到今天的三代TKI耐立克®上市,治疗方案在不断更新,药物疗效也在逐渐改善,为慢粒白血病耐药患者带来巨大的生存获益,尤其是T315I突变的患者。
一代、二代和三代格列卫有什么区别
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王文生介绍,一代、二代、三代格列卫的差异在于其不同的适应症。
一代格列卫(伊马替尼)是靶向BCR-ABL靶点的药物,可使80%的患者长期生存。
二代格列卫(尼罗替尼-达希纳、达沙替尼-施达赛等)适用于对一代药物耐药的患者。
三代格列卫(耐立克®)适用于对一代、二代药物耐药的患者及T315I基因突变的慢粒白血病患者。
耐立克®的显著疗效 亚盛医药在美国“ASH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耐立克®的II期临床试验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在入组64例患者(41例CML-CP患者、23例CML-AP患者)中,CML-CP总生存率95%,CML-AP总生存率69.1% 。
经历三年多的中位随访发现,耐立克®的疗效比较稳定,慢性期,有90%的患者病情没有进一步发展;加速期,60%—70%的患者仍能维持原来较好的结果,疗效令人欣慰。另外,与其他三代格列卫相比,耐立克®的不良反应要低很多。
总结
中国首个三代“格列卫”的上市,不仅给耐药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还给予了经现有药物治疗失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很大的生存机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