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遠的石庫門】107-緔鞋、打掌的皮匠攤

 井蟾斋主 2021-12-25

皮匠

即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修鞋行當

老輩人的布鞋大都自己做

納千層底,縫鞋面

臨了請皮匠緔

一並釘上橡膠質的前後掌

當然

皮匠的經營範圍

包括修皮鞋、補套鞋

有的還外帶修拉鏈和陽傘等等

107-01-公平路425衖 (2014)

107-02-河南北路426衖 (2010)

107-03-羅浮路64衖 (2015)

107-04-天目東路245衖 (2012)

107-05-嶽州路 (2011)

107-06-嶽州路 (2014)

107-07-橫浜路 (2010)

107-08-懷德路 (2010)

107-09-閔行路188衖 (2011)

107-10-山西北路 (2011)


107-11-松潘路120衖 (2014)

107-12-舟山路391衖 (2014)


微  博  評  論

@老Q識途:

上海弄堂裡以前最多額就是小皮匠,老皮匠,

《72家房客》裏也安排了“小皮匠”角色,也是源于生活。

@井蟾齋主:

服飾中磨損最快的是鞋,尤其是布底鞋。

@無話可說_48080:

不可或缺的手藝人。

@南山紅楓:

鞋匠,偶爾還能看到一、二位,有些已經和修車混業了。

@井蟾齋主:

需求量一少,便來了“一專多能”的組合。

@婁先生-建築:

原來市民家穿的布鞋都是自已紮鞋底、剪鞋面,

交皮匠攤緔鞋,

再噴水上鞋楦楦鞋,樣子挺括。

13.6元經濟皮鞋出來後,穿皮鞋少了,

後來,皮匠攤打鞋掌、修包、修拉練。

@高參88:

"13.6元經濟皮鞋"時代烙印。

@南山紅楓:

最早的經濟皮鞋,是765(7.65元)好伐!

@高參88:

是,也穿過。

@老Q識途:

豬皮額。

@高參88:

還算是真皮,現在真皮的概念不理解。

@Qian_gq:

7.65豬皮船鞋,13.6與12.6小圓頭荷蘭式要憑工業卷購買證買,

每戶僅一雙/年。

那是六十年代未,七十年代初。

7.65出來己是八十年代了,皮鞋己敞開供應了。

以寶屐皮鞋廠李德榮廠長發明二層皮鞋也很流行了。

@魏泰康的blog:

那時的皮鞋分怎麽幾檔:

一,豬皮硫化底7.65元元(經濟型);

二,豬皮CC底13.60元;

三,牛皮暗上底16.90元;

四,牛皮CC底明線17.20元;

五,優級牛皮CC底17.80元。

@南山紅楓:

記得真詳細,你是商業街局的?

@魏泰康的blog:

鶴鳴鞋帽商店。

@老Q識途:

老早,

南京西路藍裳就是前店後工場,

專門手工制作女式皮鞋額。

當然藍裳皮鞋額制作工藝比圖十一衖堂口皮鞋攤,

伐曉得要複雜多少了,

光一只靴頭,

儕是按照顧客腳樣做好編好號碼存放在庫,

顧客定制,

馬上好尋出來依樣制作。

@井蟾齋主:

海派一流製作的地位已經失守了。

@婁先生-建築:

男式博步,女式兰裳,早已衰退了!

@魏泰康的blog:

修補鞋的叫“老皮匠”;製作鞋的叫“小皮匠”。

@井蟾齋主:

還有這般講究?!

@南山紅楓:

記得有相聲說,藍棠這名字聽上去像濫蕩(馬路),資産階級味道。

@上海市收藏協會玩具收藏沙龍:

曾經的行當!還有玩具攤,也消失了。

@Eileen旼_酷魚潮人:

留在心中默默懷念。

@井蟾齋主:

見過以金屬絲彎折玩具的攤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