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看懂一本书?

 羊梨笔记 2021-12-25

这里是羊梨答疑系列节目第五集。

很多朋友在评论区和咨询中表达过类似这样的意思:像《被讨厌的勇气》、《七个习惯》这种书,自己从前就看过,看的时候很受触动,感觉学到了不少。但过上几周,其他的事情一多就给忘了,好像从来没学过一般。从接受一个思想,到真正影响自己的行为和思维习惯,还是很难。问我有没有什么建议?

这种感觉我特别能理解,因为我年轻时看书也这样。

我们看书大致可以分为略读和精读,大部分的书略读就好,少部分的书需要精读。我们今天探讨的,也都是需要精读的那些书。

需要精读的书质量都比较高,通常都是严肃读物,我们会抱着学习的目的看这些书,想要把书上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分为两步:“看懂”和“会用”,分别对应着两个关键词:“空杯心态”和“批判性思维”

先说说“空杯心态”。它需要我们先放下各种成见,仔细看明白这本书在讲什么。

就好像《被讨厌的勇气》这样的书里边,有很多反常识的思想,如果我们带着成见,一看到原生家庭背锅论,看到“你的人生由你自己负责”,“你的愤怒是有目的的”等等观点就觉得作者是在指责自己,就上头来气,那我们肯定看不下去,跟书中的思想无缘。

还有的书,我们乍一看上去感觉自己是懂的,但其实人家想说的,跟我们理解的并不一样。就好像一看见《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名字,就感觉很俗;再一看见第一个习惯叫“积极主动”,就感觉好像在看“没有任何借口”那种很low的鸡汤。如果带上这种成见,那我们肯定也看不下去。

我们经常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不说看书了,哪怕一集短短的视频节目,都能经常看到这种明明没有好好看完,却要妄下评判的观众,这些都是缺乏“空杯心态”的表现。

有了“空杯心态”,我们看书时就能把自己下评判的那股冲动先压制住,不要急着judge这本书。要先努力看明白作者在说什么,然后看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接着再想如果作者所说的这些思想自己试着用一用,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对自己有没有用?牢记这个次序,我们就不难做到“看懂”一本书。

再说说“批判性思维”。

注意,批判性思维不是指批判这本书。经过了第一步看懂以后,仍然没到我们judge的时机。

我们看懂书中的思想之后,还需要从书里走出来,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书中的这些理论,到底适用于哪些场合?面对反面的观点,它又该如何为自己辩护并做到逻辑自洽?并主动设计出一些极端场合和困难场合来对书中理论做“压力测试”,看看它们是不是还仍然适用。

习惯看我节目的朋友,对这种思考方式,应该会比较熟悉。比如在讲课题分离时,我会讲到,领导给你下达的KPI没完成,到底是谁的课题?那个问题很复杂,最后我把它分解成了四个阶段来探讨课题的归属,这就是对课题分离思想的压力测试。

不仅是这一集,几乎在拆书节目的每一集里,我都会对书中理论做压力测试。这种测试,不仅探明了每一个理论的适用范围,更是在自己的头脑中反复演练正反观点的碰撞。这样的测试和碰撞过程,就是理论在自己脑袋里生根的安装过程。

有了这个过程,你才能既看懂这本书,又用好这本书,还能不盲从这本书。这本书的营养,才会被彻底吸收,化作你自己的操作系统的一部分,正如我现在这样。

以前有读者朋友开玩笑说,为什么为什么,同样是看一本书,你能看出那么多我没看出来的内容?秘诀也就正在于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