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行的基础是因果

 心明斋 2021-12-25
文章图片1

因果不只是信仰,更是规律。

生活中,因果关系随处可见。比如“吃”和“饱”,比如“穿”和“暖”;比如“耕种”与“收成”,比如“工作”与“报酬”;比如“学习”与“知识”,比如“运动”与“肌肉”等等。没有因果作用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因果规律不会因为不相信就不存在。只有认识到凡事皆有因果,才能在正确的因上去努力,从而影响并改变结果使之更有可能发展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比如命运,或性格决定,或人格决定,或改变性格,或改变人格,大多都在本性难移的说法前望洋兴叹,乃至有了宿命论。其实,世上没有无因之果。如果说当下的性格或当下的人格决定了当下的命运无可非议,可是,如果任由当下的性格或当下的人格继续给未来的命运带来不良的、甚至是恶性的影响就一无是处了。

本性难移,并非不可移。就像治病,曾经的不治之症找对了原因和正确的方法就是可治的。难就难在自己不想治,“放弃治疗”也许才是最难治的病。这无关智商高低,有时反而是智商越高,“病”越难治。因为无论是改变本性还是治疗疾病,过程未必是愉悦的,甚至还可能是痛苦的。趋乐避苦可能是一切生物的本能。只不过大多生物只会顾眼前苦乐,而人,尤其是更有智慧的人会顾及未来更长时间里的苦与乐。所以,“猴子拔毛”这个故事里的猴子未必不聪明;古今中外那些为一时之乐而作茧自缚的人也未必不聪明。

修行,不是去改变当下的果,而是通过合理的练习让一切行为更合理、让一切的因更合理,然后相应的果自然也就更合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合理修行的基础首先是辨别出哪个是瓜的种子、哪个是豆的种子,按抉择播种才能求瓜得瓜、求豆得豆。

自己当下的样子,是以前修行的结果,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总之当下的果已经不可改变;自己未来的样子,则取决于当下的修行,仍然选择被动修行,则未来仍然成就一个随机的自己;也可以选择主动修行,未来成就一个自己想要的自己。

修行的基础是因果。

以修行为生活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