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子产死的那一年,孔子二十九岁

 畅读历史 2021-12-25

孔子与子产生前从未蒙面,听到子产的死讯,孔子却痛哭流涕,

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古之遗爱,即古代圣贤的继承人,仁爱的继承者。

郑子产何方人士?竟能受到孔圣人的如此青睐?

郑子产,名侨,字子产,公孙氏,又称公孙侨。

他是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字子国)之子,前554年为卿,前543年执政,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卒于前522年。

还是孩童的子产,就有灵敏的政治嗅觉。

郑国的背后是晋国,蔡国的背后是楚国,

郑国攻打了蔡国,俘虏了蔡国的司马,郑国人都很高兴,只有郑子产不随声附和,子产说,“作为小国没有文治,却有武功,没有比这更大的祸患了。如果楚国打过来,我们不可能不顺从楚国,顺从了楚国,晋国又要打过来。郑国这四五年是不会安稳了。”事实果如子产所料。

子产与孔子生在同一个时代:春秋。

礼崩乐坏,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这种乱象,自上而下,从周王室到诸侯国,无一幸免,真是“世衰道微”了。

孔子认为,要救世,只能恢复周礼,推行仁政。可惜的是,孔子不是当权者,无法推行自己的政治抱负,只能转而教书育人。

子产与之不同,他是郑穆公的孙子,七穆之一,后来为郑国的执政(CEO),执政期间,郑子产做了三项改革,

1、为田洫,这是田制改革, 划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限制了贵族的扩张,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对私田按地亩课税;

2、作丘赋,丘是野的行政组织,作丘赋也就是把承担兵役、军赋的范围从国人扩大到了野人,这其实是打破了国野的分界;

3、铸刑书,就是把成文法铸在刑鼎上,并公布出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单说铸刑书,孔子是绝对反对的,

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晋国叔向写信给子产,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征之。”

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鼎,孔子说这是亡国之举,“ 民在鼎矣,何以尊贵?”,

从此人民在乎的是鼎上的法律条纹,哪里还有“礼乐”什么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耻且格。

这是说,以礼来教化人民,人民就会知道耻辱,恪守礼法。而用法律来约束人民,人虽然不犯法,却已无羞耻之心。

孔子选择了前者,子产选择了后者。

说是“选择”,其实是迫不得已。子产在给叔向的信中写道,“侨(子产)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

这说明在礼乐的框架下,社会矛盾已无法协调,只能通过法律条文来“救世”:无论贵族还是贫民,大家遵守的都是刑书上的法律条文。

子产这样做,贵族和平民的分野会逐渐消失,所以子产说“不能及子孙”。却可以缓和郑国的国内矛盾,故曰“救世也”。

子产虽然铸刑书,却不是彻底的法家,从“不毁乡校”就可以看出来,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郑国大夫然明就劝说子产把乡校毁掉。子产说,为什么要毁呢?让大家议论吧,“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孔子听说后说,子产真是仁者啊!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前522年,子产去世,

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上一篇:项羽的失败,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推荐: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