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1年7月13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主持召开了全苏最后一次经济形势会议

 不沉俾斯麦 2021-12-25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1991年12月26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立国69年的苏联从此正式解体,世界从此发生剧变。

解体原因能写本书,扯几句苏联解体前后的经济情况吧。


1991年7月中旬,中国一个经济考察团前往苏联,他们先后考察了新西伯利亚、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里雅宾斯克、伏尔加格勒四个州,访问了众多苏联基层工厂和企业,根据他们的报告,苏联经济问题的症结,在基层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

一、工业管理体制过于集中。

 苏联是经济权利高度集中于中央的国家,在车里雅宾斯克州,该州90%以上的工业企业都归苏联中央管理;伏尔加格勒州,中央管理的企业约占82%。苏联这么大的工业摊子,由中央高度集中管理是很难管好的,因此放权势在必行。

二、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这是苏联工业的最大特点。全苏实行中央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造成产业结构严重失调,重工业、军工比重过大,农业、轻工和第三产业发展长期滞后,造成产业结构严重失调,重工业比重达到74%。在车里雅宾斯克州和伏尔加格勒州的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92%和70%,属于典型的畸形发展。

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造成消费品供应短缺。如果不是在莫斯科、列宁格勒之类的大城市,商品种类就非常单一。当地市场的共同特点就是普通日用品很少,连旅游宾馆也不能保证啤酒供应。苏联轻重工业的比例是1: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的工业结构长期停留在三四十年代的水平,绝非一下子能调整过来的。

三、缺乏生产后劲。

苏联企业的一个特点是要承担社会福利功能。企业要负责职工住宅、医院、疗养所、幼儿园等等,还要给所在州交纳建筑税等等,企业用于社会福利的支出比重占到留利的60%左右,只有不到30%能用于生产发展。这导致工厂设备老化,无力进行技术改造,劳动条件恶劣。在伏尔加格勒铝厂,这个厂1898年沙皇时期的旧设备,直到1990年才基本更新完毕,导致即使该厂领导将生产第一线工人的月工资加到720卢布,也无力阻止工人外流。

图片

在这次考察中,考察团也发现苏联有一些经验是可资借鉴的。

他们到的州工业都比较发达,如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工业产值在俄联邦位居第二,土地面积为19.4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河北省的面积;车里雅宾斯克州位居第六,土地面积9.7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省的面积。各州政府编制比较精干,包括州经委、工业厅、建设厅、外贸局等管理机构,总共只有100人左右,都集中在一个楼里办公。

又如在工厂的领导管理体制上如何体现厂长既能代表国家利益又能代表企业利益,防止厂长和职工坐在一起挖国家的问题。几个苏联大企业里,厂长都是由中央主管部任命的,任期5年,厂长的工资是在厂长与主管部门签订合同时由部里确定的,副厂长和车间主任及科室责任人都有厂长任命,形成了以厂长为中心的生产指挥系统。

图片

差不多与此同时,1991年7月13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主持召开了全苏最后一次经济形势会议,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各部门负责人和学者们参加了会议,苏联总理帕夫洛夫在会上作了关于经济形势的报告。

帕夫洛夫总结道,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情况很不乐观。工业生产方面,五分之四的主要产品出现减产,某些产品的下降幅度竟然达到了15%。

前五个月,中央预算短收约460亿卢布,其中各共和国欠交约310亿卢布。33座高炉和7座炼焦炉停产,许多城市的食品储备不超过一天。

1991年1-5月,苏联工业品的批发价格指数和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分别比去年上涨了96%和60%。食品生产比去年下降12%。4月初,燃料储备降到了最低点。由于生产下降,市场消费品供应短缺,食品供应更加紧张。

帕夫洛夫说道:出现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不是天灾造成的,是过去经济政策的必然后果。

如何解决经济问题,帕夫洛夫给出了上中下三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政府出台并执行反危机纲领。如果出台并执行,全年国民收入将下降10%;如果不出台,将下降20%;如果放弃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可能下降30%。

根据当时西方国家有关人士的估计,一般认为苏联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将比去年下降15-30%左右。

苏联的目标是把这个数字控制在10%以内,并希望在第四季度能够把工农业生产稳定下来。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苏联已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更换大面额货币、进行物价改革等种种手段,但收效甚微。

图片

苏联也试图向国外借债稳定经济形势,但是它已经借不到钱了。

1989年,苏联的外债已达到540亿美元,1990年又增加了很多,根据国外银行的资料,1990年苏联欠西方的外债已上升到688亿美元。

按照国际惯例,国家外债不能超过两条警戒线,一旦超过,其资信度就会大大下降,难以继续在国际上借到更多的外债。1990年苏联虽然还未超过第一条警戒线(当年出口收汇总额),但是已经突破了第二条警戒线(偿债率)。

根据西方银行家的估计,1991年苏联需要偿债83亿美元,约占国家当年出口收汇总额的21%,突破了警戒线。因此,苏联的债务资信度大大下降,由1988年的甲级资信度沦为资信度不高的债务国。

所以,苏联向外国借钱比过去更困难了,如果没有债权国的政府做担保,苏联很难再借到大笔贷款。比如德国银行界就认为与苏联签订协议是冒险的,他们不愿意再把钱借给苏联。作为苏联在西方获得贷款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的德意志银行监事会主席威尔赫姆·克里斯蒂安斯就说:没有政府担保,我们绝不向苏联多贷一个马克。

图片

国家财政连年赤字,货币发行猛增,外债上升,通货膨胀,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1991年的苏联经济更加困难重重。

结局不用多说,苏联为平稳经济的努力最终全部失败,经济动荡让本来潜伏着的各种问题浮出水面,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本文无力探讨,这里只说一句:即使在巅峰时期,苏联也远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强大。

1991年7月13日那次经济形势会议,也就成为了全苏最后一次经济形势会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