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150家中国创新药公司完成早期融资,这些前沿技术和疗法备受关注!

 remax 2021-12-26
图片

在生物医药领域,无论是初创企业的成长,还是一款款创新疗法的诞生,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这一点在2021年中再次得到了印证。公开资料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不含体外诊断和检测等)融资整体较为活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2月8日,至少有320多家中国生物医药公司完成了380多起不同轮次和性质的融资。

其中,完成早期融资(B轮以前,不含B轮)的新药研发公司有150多家,占到了总数的约47%

在新锐公司的整个融资链条中,早期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大。投资机构的认可一方面表明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环境持续向好,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初创公司的技术或在研产品具有其潜在的优势和较好的开发前景。本文将对这些完成早期融资的创新药初创公司进行复盘,看看它们关注的前沿技术和疗法都有哪些特点?

01
趋势一:CAR-T之外,
新型细胞疗法正在蓬勃发展

CAR-T疗法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自2017年CAR-T疗法首次获批以来,已经有无数的血液癌症患者从中获益。事实上,除了血液癌症,包括CAR-T在内的细胞疗法还有望治疗更多疾病的潜力。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许多新型的细胞疗法,以期让这种前沿疗法能惠及更多的患者,这点可从我们的统计中略见一斑。

在我们统计的150多家新锐公司中,有26家公司的开发领域为细胞疗法。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锐公司中的大多数都在进行新型细胞疗法的开发,包括CAR-NK疗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T细胞抗原受体(TCR)-T细胞疗法、γδT细胞疗法、干细胞疗法等等

例如,星奕昂生物、贝斯生物、瑞顺生物等正在开发现货“通用型(off-the-shelf)”细胞疗法。其中:由王立群博士创立的星奕昂生物致力于开发iPSC-CAR-NK通用型现货免疫细胞产品;贝斯生物专注于研发新型基因编辑通用型NK细胞治疗产品;而瑞顺生物则聚焦现货通用型双阴性T细胞(DNT细胞)药物的开发等。

目前,已经获批和大多数在研的CAR-T细胞疗法需要从患者体内获取T淋巴细胞进行基因工程改造,然后注回患者体内。这一生产流程不但复杂而且耗时耗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AR-T疗法的广泛使用,开发“通用型”细胞疗法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与此同时,可瑞生物、新景智源、臻知医学等公司在开发TCR-T细胞疗法,劲风生物、沙砾生物、君赛生物等在进行TIL细胞疗法的研发,以治疗实体瘤。众所周知,CAR-T疗法尚未在实体瘤领域取得突破,以TCR-T细胞疗法和TIL细胞疗法等为代表的新型细胞疗法,具有治疗实体瘤的潜力

其中:可瑞生物正在开发TCR-T细胞治疗产品,用于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宫颈癌和头颈部肿瘤、KRAS G12V突变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等;沙砾生物的核心产品GT101是一种未经基因修饰的TIL疗法,目前正在中国进行针对实体瘤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随着诱导干细胞和基因编辑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成熟,干细胞疗法也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我们的统计中,茵冠生物、血霁生物、智新浩正、士泽生物、跃赛生物、华卫恒源、霍德生物、赛元生物等公司均在利用干细胞技术,开发治疗不同疾病的创新疗法。

其中,士泽生物致力于为帕金森病等重大疾病提供规模化、低成本的干细胞治疗方案;跃赛生物专注于开发新一代基于人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细胞治疗药物,其产品管线涵盖神经退行性疾病、罕见病及肿瘤等疾病;霍德生物在应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及神经细胞分化技术,开发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其它疾病的创新细胞疗法;华卫恒源则专注于利用细胞重编程和干细胞诱导技术,开发人源免疫豁免细胞治疗产品,解决免疫排斥问题。
 
此外,还有许多公司在开发一些新型的细胞疗法。例如:清辉联诺在探索γδT细胞疗法在肿瘤和感染性疾病领域的治疗潜力;西湖生物医药专注于红细胞创新治疗产品的研发,以治疗罕见病、癌症、免疫与代谢等多种疾病。

02
趋势二:双抗、ADC等引领,
新型抗体药物备受青睐

1986年,全球首个单克隆抗体药物获得美国FDA批准,开创了抗体药物治疗疾病的先河。在过去的30多年里,随着抗体发现技术和方法的成熟,抗体药物的研发也越来越多样化,一些新形式的抗体正在不断涌现,并成为当前创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我们的统计中,有20家完成早期融资的新药公司研究方向包括抗体类药物。梳理这些公司的研发管线,我们发现它们的研究方向包括单克隆抗体、双/多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纳米抗体等不同类型的抗体药物,涉及肿瘤、自身免疫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多个领域。


其中,天劢源和、康源久远、橙帆医药、拓创生物、健信生物等多家新锐都在进行双/多特异性抗体的开发。天劢源和由亿一生物联合创立,该公司正在利用T细胞衔接器(T cell engager)原理开发双/多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分子的一端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相结合,另一端特异衔接T细胞,进而激活T细胞杀死癌细胞。另一家公司康源久远则正在用其开发的聚乙醇双特异性链接子技术,开发双特异性抗体。据介绍,利用这种技术开发的双抗具有安全性好、成药性高等特点。

新一代ADC也已成为初创公司的关注重点之一。目前,ADC的广泛应用还面临许多挑战,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优化ADC的设计策略,以期最大化ADC的治疗潜力。普方生物、宜联生物、康源久远、新码生物等多家公司都在进行新型ADC的开发。其中,康源久远正在利用其聚乙醇双特异性链接子技术开发双特异性ADC等。

双特异性ADC将传统ADC的抗体部分由单抗换成了双抗,这样的设计有可能提高抗体内化或改善肿瘤特异性。新码生物正在和合作伙伴一起基于非天然氨基酸定点偶联新技术开发新型ADC,基于此新技术开发的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抗-AS269偶联物(ARX788)已于2021年5月在中国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在开发新型的抗体药物,以治疗不同的疾病。例如:洛启生物在进行纳米抗体生物药的研发;免疫方舟医药专注于4-1BB单抗等肿瘤免疫激动性抗体的研发;泰诺麦博致力于开发天然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新药,治疗感染性疾病、肿瘤等;华辉安健则正在开发具有乙肝功能性治愈潜力的抗体药物,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的创始人李文辉博士曾在2020年荣获全球乙肝研究和治疗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巴鲁克·布隆伯格奖”。

03
趋势三:RNA疗法的潜力
正在不断拓展

在我们统计的完成早期融资的公司中,有十几家新锐公司专注于RNA疗法开发,它们的研究方向包括环状RNA疗法、mRNA疗法、RNA干扰(RNAi)药物、小激活RNA药物等等。RNA疗法是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之一,这种疗法能利用人体细胞的内在运作机制,改变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一系列潜在的治疗效果。

mRNA技术在新冠疫苗开发方面的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公司的关注。目前,许多公司正在更多疾病中探索mRNA技术的潜力。华芢生物、深信生物、近邻生物、传信生物、启辰生生物等多家致力于该领域的公司,都在2021年完成了早期融资。

其中:传信生物在开发针对新型传染病和肿瘤的mRNA疫苗,该公司还表示后续将开发新一代核酸递送技术,拓展RNA药物在靶向治疗和蛋白补充疗法等领域的应用;深信生物正在基于mRNA技术及相关递送技术,开发预防性和治疗性新型疫苗及药物;近邻生物专注于mRNA药物的研发,该公司的研究领域涵盖传染性疾病、肿瘤和蛋白质增强。


与此同时,一些新型的RNA技术也正在受到关注。其中,圆因生物、环码生物等在利用一种新型的技术——环状RNA技术,来开发疫苗和新型疗法。环状RNA是一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天然存在的RNA,它们通过RNA前体的不同剪接方式而生成。与线状RNA相比,环状RNA具有稳定性更高、生产过程可能并不会更为复杂、可以提高RNA疗法的递送效率等许多潜在优势。

另一家公司中美瑞康正在以“RNA激活”技术为核心,开发小激活RNA药物。据悉,RNA激活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内源性基因激活、并已进入临床验证的新技术,它能够通过重新开启内源性基因的表达,恢复蛋白质的天然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小激活RNA药物通过RNA激活机制在基因转录水平激活基因表达,从而达到增加蛋白表达,来治疗各种因蛋白缺失或者表达低下导致的各种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和非基因变异导致的常见病。

04

趋势四:活菌药物、肿瘤疫苗等

新型疗法不断涌现

除了上述三大类型疗法,这些初创公司的研发方向还包括了许多其它的前沿技术和疗法,包括蛋白降解疗法、基因疗法、活菌药物、外泌体新药、补体系统、肿瘤疫苗、新型小分子抑制剂、器官移植等等

蛋白降解疗法依然是2021年较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多家该领域的初创公司完成了早期融资,包括领泰生物、标新生物(完成两轮融资)、优博生物、因明生物、希格生科等。这些公司正在利用PROTAC和(或)分子胶技术平台,开发不同的蛋白降解疗法,治疗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适应症。

图片
图片来源:药明康德内容部制作

另一些新锐公司则在开发针对肿瘤的新型治疗性疫苗。例如,诺未科技正在进行治疗性DNA疫苗的开发,该公司完成的A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新一代HPV治疗性DNA疫苗、以及肝癌DNA疫苗的开发。另一家公司纽安津生物也在进行治疗性疫苗的开发,其研究方向包括肿瘤新生抗原多肽疫苗、个体化mRNA疫苗、多肽自组装疫苗以及一系列通用型疫苗等等。

另外,还有很多新锐在通过开发其它前沿技术和疗法,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比如:唯思尔康专注于用外泌体技术研发创新药研发;羽冠生物(Delonix Bioworks)正在利用合成生物学的创新方法,开发下一代疫苗及活菌药物;艾博兹医药致力于开发肿瘤创新靶向放射性治疗药物(TRT);康景生物医药则专注于补体系统相关新药的开发;中科奥格生物等则在通过基因编辑与克隆技术,解决临床器官移植短期的问题……限于篇幅,此处不再一一介绍。

对于很多初创企业而言,早期融资是帮助它们将这些在研产品变为造福患者良药的重要支撑力量。很高兴看到,这些创新药研发新锐在2021年完成了融资。希望在资本的助力下,它们可以早日将这些创新疗法推向市场,造福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各公司官方新闻稿及公开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