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两天我在写关于二战德国自动武器逻辑梳理时,提到了一嘴关于德国Stg44肯定不是第一把突击步枪的说法。然后有人跑来说它肯定是第一把啊,连突击步枪的定义都是Stg44给的。 这里得先说明,Stg的德语名是Sturmgewehr,Sturm是风暴、暴风雨的意思,但也能引申为疾风骤雨版的猛攻,冲击的意思。然后英文就将其按译作了Assault rifle,Assault=袭击、突击,然后咱们也将其后来称为突击步枪。 光是这样看,突击步枪这名确实是德国人给的,但咱们不能用一个名字就完全定义了这个武器,这就好比说英国人当年还管冲锋枪叫机关卡宾,德国人现在还把冲锋枪叫机关手枪一样,我们得以功用和特征去定义。 咱们看突击步枪的定义,摘自兵器工业技术辞典:轻武器篇。咱们注意几个关键词,重量较轻、长度较短、具有冲锋枪猛烈的火力、接近步枪威力、全自动、中间型步枪弹或小口径步枪弹、有效射程3-400米。 很显然,Stg44全部满足以上要求,但这它毕竟是1942年才出的,所以它肯定不是最早的,因为前面还有好多先行者,按我的理解,最有代表性的还是法国一战时的的利贝罗勒1918. 这货现在没有任何样本存于世上,因为压根没量产,甚至真实照片也就这么一张。不过故事是可以讲的。 咱们看上头这支,这批是温切斯特1907,它原本是一支5-10发弹容的半自动步枪,一战时期卖到欧洲,法国当年也分批采购了500支和2200支。咱们知道堑壕战时期的自动装填武器不多,当这种半自动步枪发到法国兵手里乐坏了他们,尤其是它发射的.351WSL弹虽然比不上步枪弹,但射程和杀伤比手枪弹是要强得多。 不过1907那10发的弹容不算大,半自动在行进射击时的火力压制能力也偏弱,进入堑壕之后也需要肉搏,因此法国人后来要求将弹容增加到20发,有全自动射击功能,并且带了刺刀座。 .351WSL(中)和.45ACP(右)对比。 就这么想,.351WSL口径8.9mm,壳长35mm,动能大约1900焦耳,是不是很接近后来那票中间威力步枪弹的水平? 一战时法国人的智商还是在线的,当时他们一个叫利贝罗勒的工程师(他也是绍沙机枪设计师之一...)大感中间威力好,于是就基于.351SL开发了一种叫8x35mm利贝罗勒的弹以及配套的自动武器。 上图左2是利贝罗勒弹,差不多就只是把.351WSL弹缩口,然后套了一个8mm勒贝尔的弹头。右侧那两枚分别是stg44的7.92x33mm弹和毛子那款被认为是第一款“突击步枪”的费德洛夫1916使用的日本6.5x50mm弹。 咱们现在这里做个小结:法国人在一战的堑壕中发现美国温切斯特1907半自动步枪贼好使,于是改大了弹匣和转换了全自动,但更关键的是他们发现了中间型步枪弹的优势,于是基于.351WSL弹研发了自己的8x35mm中间威力弹。 那么接下来就是枪,由于温切斯特1907是一款自由枪机式的步枪,利贝罗勒造枪时也采用了这种结构,不过咱们要知道,自由枪机是闭而不锁的结构,想要承受威力较大子弹就得增重枪机。所以这种原理用在手枪、冲锋枪上还行,但用在发射步枪弹、哪怕只是发射中间威力步枪弹的利贝罗勒1918上就有点坑了,这么一把枪空重5.1公斤,法军表示拿这货我宁可扛白旗。 这把枪战地5里也有,很明显看到有个两脚架,不过突击步枪带脚架算是法国祖传特色了。 前面我也说了,这把枪都没有现存的货,所以资料也很少。其他仅有的数据就是这货长度1090mm,属于当年卡宾枪长度,有效射程400米,初速442米/秒(慢...),25发弹匣容量,开膛待击,有单/连快慢机。 综合一些来说,虽然这货偏重偏长,但就那年代来说能真正意义上将中间威力步枪弹和自动射击这两个元素糅在一起的创意本身就足够跨时代。只不过后来法国人嫌这400米射程太辣鸡,所以没有采纳,利贝罗勒也丢掉了一个或许能让他扬名立万的机会。 不过可靠性方面...按照枪械耶稣Ian的说法,它一次测试中以半自动方式发射75发子弹,结果出现了53次故障...不过自动武器打一发卡一次不也是法国的祖传特色么... (没错,我就是说你,绍沙) (请大家自行填充Ian会说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