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商周时期玉器纹饰——鸟纹篇

 积祥轩 2021-12-26



玉器上鸟纹出现时间较早,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凌家滩文化遗址、墓葬都有出土过玉鸟、玉鹰。

玉鹰形佩;红山文化;高5.7厘米 宽5.2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鹰由黄玉琢成,作展翼状。嘴作鹰钩形,隐起双圆圈形目,两翅上浅浮雕羽毛纹,双足下部阴线刻斜方格纹,背面颈部有两对对穿的孔,其一孔钻豁。红山文化用玉琢成形体相近的鹰、鸟、鸮等,已发现多件,但此件格外精致。

玉鸟、良渚文化、长2.6厘米 宽4.7厘米、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白色,有浅青和茶褐色斑点。背部微凸,背面有两对小隧孔。

凌家滩文化  玉鹰

鸟首璜形饰 新石器 石家河文化。1955年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残长7厘米、最宽2.2厘米、厚0.7厘米。此器身呈长弧形,一端保留完好,鸟首饰勾云形冠饰,圆眼,突鼻,喙向下勾卷,面部有勾云纹,颈部有两组凸弦状棱。鸟首之冠、喙和颈部等都进行了抽像化的艺术处理,表现出神鸟特征和器物本身非比寻常的价值。另一端残断无存。商周以后的玉器中,动物形像作为璜形器两端装饰的组合形式得到普遍应用。

《史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契是商人的祖先,商人传至成汤后灭夏桀建立商朝,成为第一任商王。
商人自认为是玄鸟的后裔,目前出土商代玉器中鸟纹玉器数量众多。多数玉鸟上带有穿系绳的小孔,由此可以看出玉鸟是一种佩玉。
商代玉鸟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为写实型,与真实的鸟类区别不太大,并延续了部分新石器时代鸟纹的特征,如图:

青玉燕式佩、商代晚期、高3.2厘米 宽3.8厘米 厚0.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深碧色,青玉。片状。尖喙,圆凸眼,短尾,双翅左右平展,呈飞翔状,饰双钩技法琢出的方折纹。背通腹有一两面对钻穿孔。腹下雕双爪。商代人对玉鸟有特殊的喜爱,琢雕了大量的玉鸟,玉燕是其中的一种,此燕饰方折纹,是一种夸张了的装饰手法。用于佩戴。

玉鸟、商代晚期、长7.8厘米 宽3厘米 厚0.2厘米、1953年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8号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白色,不透明,浮雕。鸟呈匍伏状,圆眼钩喙,头顶有冠,向上卷曲,肢前屈,四爪着地,宽尾下垂,用阴曲线琢雕出翅和尾,两面纹样相同。头部有两个圆形孔,可穿系佩戴。

玉鸟、商代晚期、长5.1 厘米 厚0.35厘米、1950年至1951年河南省辉县琉璃阁村150号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白色,有褐斑,半透明,浮雕。鸟呈栖息状,尖嘴,圆目,头顶有冠、身较肥,长尾上翘,爪弯曲。胸部有一圆孔,孔旁刻两道弧线,可穿系佩戴。此件琢刻精细,巧妙地把褐斑用在冠、爪和尾上,使玉鸟更加生动传神。

玉鸟、商代晚期、长6.9厘米、1985年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1号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浅绿色,不透明,浮雕。由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相连而成。大三角为头,上有孔为眼,下部有半孔为嘴;小三角为尾。制作简朴,表面抛光。
另一种鸟纹为夸张型,鸟身装饰有凸齿及复杂的纹样,鸟的头部有高冠。虽有圆雕作品,但以片状为多。片状玉鸟多是侧面形象,鸟身带有阴刻的双线纹饰,线条近似于方折线,有的地方折成锐角。玉鸟的眼部表现,用环形或“臣”字形的较多。商代玉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高冠玉鸟、鸟首人身佩、兽首鸟身佩、玉雕龙鸟合佩等。如图:

玉怪鸟负龙、商代晚期、高11.3厘米 厚0.3厘米至0.5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黄褐色,龙尾呈淡绿色,浮雕。呈现怪(神)鸟负龙踩云升天的画面。怪鸟作站立状,圆眼尖哆,头长两角,短尾一足,足有四爪、爪下有座,上刻云纹,以象征云彩。鸟背上驶一龙,龙身上竖,张口,目字形大眼,尾尖内卷,独角一足,足有两爪。乌翅雕钢纹,龙的身、尾饰菱形纹和鳞纹,胸部雕目纹和细弯的眉,两面的纹样雷同。此件构思新颖,有可能据当时的神话设计而成。在商代玉器中目前仅此一例。

玉夔冠鹦鹉、商代晚期、长12.5厘米 厚0.4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浅绿色,有黄斑,似为沁蚀形成,浮雕。鹦鹉作站立状,头上有夔冠,夔大头,尾上卷恰如冠形。钩喙,目字形眼、体丰满、胸外突,翅略翘,作展翅状,尾下垂内弯,肢前屈,四爪作钩抓状。胸尾作扉棱形。钩喙刻人字形纹,胸腹饰云纹,尾刻内弯的弧线。两面纹饰相同,均甚精致,线条娴熟流畅。惜玉料欠佳,美中不足。此鹦鹉以夔作冠,极富想象色彩,殷墟少见。

玉双鹦鹉、商代晚期、高8.1 厘米 宽12厘米 厚0.3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深褐色,浮雕。双鹦鹉尾相对,略呈伏状。圆眼钩喙,短冠,胸脯外突,短翅,长尾内卷,肢前屈,有四爪。翅饰翎纹,尾饰变形回纹,两面纹样雷同。尾相连处有一圆孔,冠上各有一小圆孔。可穿系佩戴,也可作镶嵌饰物。

玉鸮、商代晚期、高6.5厘米 底径4.6厘米、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绿色,玉质较好,局部有黄色玉皮,圆雕。鸮作站立状,体呈圆形,钩喙,目字形眼,眼珠微凸,小耳上竖。凸胸,双翼并拢,短尾下垂,两肢粗短,肢下有爪。胸饰羽毛纹,双翼饰云纹,背饰头向上的蝉纹。两肢后刻有横槽,两肢与尾间刻有竖槽,体下中间钻一圆孔,孔径1厘米,深4.1厘米。顶后部有上下钻通的斜孔。可悬挂,也可作为插嵌饰物。

玉鸭、商代晚期、长4.4厘米 高4厘米 厚0.4 厘米、1987年河南省安阳市郭家庄东南Ⅰ号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乳白色,浮雕。鸭形。长颈,长尾,背部凸起。鸭形两面用阴线纹刻出眼、翅及足形。胸前有一小圆孔,可供穿系。

玉鸮、商代晚期、残高4.2厘米 宽2.3厘米 厚1.25厘米、1991年山东滕州市前掌大商代遗址3号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浅豆青色,圆雕。圆头,翘喙,鼓胸,两翼收拢,以三道弧线表示羽毛层次,尾下垂,腿微弯。翼胸间有涡纹。喙下、前胸各有一穿孔。系佩戴饰品。

玉雁、商代晚期、长4.7厘米 两翼间宽4厘米 厚0.4厘米、1974年河南省安阳市孝民屯南216号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浅褐色,色泽不匀,圆雕。雁形。长颈,长喙,双翼展开,尾部突出。用浮雕手法刻出两爪,用阴线纹刻出双翼。颈部有一供穿系用的小孔。

玉燕、商代晚期、长3.3厘米、1985年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月白色,透明,浮雕。形体轮廓清楚,嘴、翅、尾用阴线勾出,圆眼,肢前屈。琢雕精细。嘴有孔,可佩戴。形象生动活泼。

玉燕雏、商代晚期、长7.3厘米 高3.3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乳白色,有褐斑,圆雕。作待哺状。仰头,尖喙圆眼.双翅微展,尾不显。胸下雕出双足,足呈长方形。颈下有上下对穿的斜孔,可佩戴。翅雕翎纹,背为节状纹,均双线阴钩。颈下及头部饰羽毛纹,单线阴刻。形象神似,琢雕精细,商代玉雕中少见。

玉鹰、商代晚期、高6厘米 厚0.2 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深绿色,浮雕。俯视相,作展翅飞翔状,头歪向一侧,颈内缩,尖喙圆眼,双翼外缘雕成扉棱形,两足内弯呈钩状,雕出锐爪,尾牙两歧。一面雕出脊背和翎纹,均为双线阴勾;另一面以单线勾勒出胸、腹和翎纹。喙上有小孔,可佩戴。

玉长颈鹤、商代晚期、高12厘米 厚0.3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黄褐色,浮雕。鹤作站立姿态。长颈下弯,头置于胸前。尖喙,圆眼,翅微展,尾下垂,肢粗壮,下有爪。两面分别,颈饰羽毛纹;用回纹雕琢出翅的轮廓;翅饰翎纹;尾饰变形云纹。造型美观,雕琢细腻。爪上钻有小孔。

玉长尾鸟、商代晚期、长7.6厘米 高1.8厘米 厚0.5厘米、1987年河南省安阳市郭家庄东南1号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灰色,有斑纹,浮雕。鸟形,长身,长尾,尖喙。鸟身两面用阴线纹刻出眼及翅形。胸部有一小孔,作穿系用。

玉长尾鹦鹉、商代晚期、高11厘米 厚0.6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浅绿色,有褐斑,玉质鲜润如新,浮雕。鹦鹉作站立状,钩喙高冠,目字形眼,细长眉,胸外突,短翅长尾,尾端呈人字形、腿粗短,下有四爪。冠上端较薄,雕作扉棱形,颇类鸡冠。用变形云纹雕琢出翅与尾的轮廓,两面纹饰相同。造型别致,极美观。爪下有榫,可镶嵌,长尾可作支撑点。
高冠玉鸟的冠部极为夸张,边缘还带有“凹”形装饰凸齿。“凹”形凸齿在商代玉器中,除玉鸟外主要在玉兵器、玉璇玑、玉龙等器物上出现,这类器物多属重器,因为带有这种装饰的玉鸟也是非常重要的佩玉。仔细观察文章配图带有“凹”形齿的玉鸟多出自妇好墓。

故宫藏  青玉高冠鸟、商、高13.1厘米 宽3.2厘米厚1.5厘米、青玉,有白色絮斑以及黑色芝麻糊式斑。圆雕鸟形,头部高耸叠瓣状长条形冠,冠顶作圆桃形。鸟勾喙,阴线双勾眼及卷曲几何纹。鸟尾及爪下均出榫,以固定于其他物体之上。此鸟的造型以及阴线双勾技法具有商代晚期玉鸟的典型特征。叠瓣状的长条形冠,类似商代早期的柄形器,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4号坑遗址、殷墟妇好墓出土玉柄形器,均作类似的叠瓣装饰。

故宫藏  玉鹰首兽面纹戈、商代、长10.6厘米 宽2厘米 厚0.4厘米

故宫藏  玉鸟首人身佩、商、长8.5厘米 宽2.5厘米 厚0.3厘米

故宫藏  玉鸟、商、长7.8厘来 宽3厘来 厚0.4厘来。
西周早期玉器鸟纹依旧延续着商代鸟纹特征,至西周中期开始,鸟纹逐渐出现变化。如图:

玉鹰、西周早期、高7.6厘米 厚0.4厘米、1979年山东省滕州市庄里西村出土、山东省滕州市博物馆藏、青玉质,经轻度浸蚀,略显鸡骨白。体扁、两面饰纹相同,皆以阴线琢成。鹰作伫立状,足翘起,长颈前伸,圆目钩喙,弯背垂翅,羽尾下收,颌及颈根处各有一圆穿,可供佩系。玉鹰造型奇特,不多见。

玉鸮、西周早期、长7.8厘米 宽5厘米 厚2.4 厘米、1964年河南省洛阳市兆瑶乡庞家沟出土、洛阳文物工作队藏、青玉泛灰色。器双爪蹲立状,勾嘴,两角弯曲,尾向下卷曲,嘴尖,爪及翅尖为浅黄色、身刻有粗翅羽纹。

青玉鸬鹚、西周早期、长5.1厘米 高3.6厘米 厚0.6厘米、1979年3月山东省济阳县姜集乡刘台子出土、山东省济阳县博物馆藏、青玉泛黄。鸬鹚站立回首状,喙衔一小鱼,屈足,垂尾,头部有一孔,腹饰羽纹,运用粗、细阴线相结合的雕琢技法。鱼尾上翘,挣扎欲脱,造型生动,匠师们利用一块玉的自然色泽,雕琢出两个不用颜色的传神作品。鸬鹚为青黄色,光洁细腻;小鱼呈赭色,两者色泽分明,是少见的西周俏色艺术珍品。

玉鹅、西周早期、长3.3厘米 高3.2厘米 厚1厘米、1979年3月山东省济阳县姜集乡刘台子出土、山东省济阳县博物馆藏、玉料上黄下青,鹅为屈脚蹲状,昂首向前,凸胸拱背,双翼下垂尾,屈足作划水状,胸部饰波浪纹,似在水中游玩,胸前有一孔,可穿系,也是不可多得的西周圆雕饰件。
西周时期玉鸟种类、数量开始减少,多为扁平长方体、圆圈眼,头上有短角,嘴较宽,并在上下琢出凸尖,尾部宽大下垂,拖至于地。身上不见了商代那种复杂的几何图案,仅用简单而少量的阴线表示羽翅与长尾,双抓匍匐,胸前多有一圆穿。

玉鸟、西周、长9.3厘米 宽2.3厘米 厚0.2厘米、1985年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村170号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透闪石玉,碧绿色。以单线雕出圆睛,头飘缓带,双翅上扬,脚作匐伏状,长尾下垂。两面花纹相同。胸前有一小穿孔,孔由一面钻透。

故宫藏  玉鸟、西周、长6厘米 厚0.3厘米

故宫藏  玉鸟、西周、长6.3厘米 宽2.2厘米 厚0.2厘米
我个人认为商代是鸟纹玉器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鼎盛期;第二鼎盛期则是于唐代开始出现的花鸟纹后,直至宋辽金元时期。商代鸟纹无论是数量、种类都远超于后期的西周、春秋、战国、汉、魏晋南北朝等时期。
鉴别商代玉器鸟纹及使用者身份级别:有“凹”形装饰的玉鸟最高,其次圆雕玉鸟,最后普通片雕玉鸟。
当然,作为普通的古玉爱好者能拥有一件商代普通片雕玉鸟那也是一大幸事了。不过一定要是真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