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A40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读《涉过愤怒的海》

 望月听雪bella 2021-12-26

/望月听雪

       “《涅槃经》第十九卷,八大地狱之最,成为无间地狱,为无间道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而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选择了一条没有出口的死路,将自己钉在奈何桥边生生世世永无止尽。

       这是“江歌案”报道的片头文字,2016年11月3日,日本,“就读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江歌被闺蜜前男友陈世峰用匕首杀害”,濒临死亡的她那时那刻大概才终于明白所交非人,被堵在狭窄的公寓过道里,在自己居住的房屋前却惨遭屠戮,前面是魔鬼一般的杀戮,后面是一道沉重紧闭的门阻挡了一切退路,没有出口的死路……事件持续发酵,江歌妈妈与女儿“闺密”刘鑫的微信对话曝光,最终对簿公堂。这是一幕人间悲剧,悲剧在于无辜者为了正义而战,直至青春华年惨死,而被救助者却站在冰冷无情的旁观者角度漠视着一切恶意滋生蔓延直至生命陨落……

       法律就是法律,没有任何人情世故可以考量,只有确凿的证据和不带一丝情感的法律条文,条文里那些不确定的左右摇摆的条款,就看当事法官和律师怎样判决和辩驳,正义之剑不是始终站在受害者这边的,“法不容情”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就是无法伸张正义,无法告慰在天之灵……

       这个即将在大银幕与观众见面的故事,作者最初的想法,即来自一起真实案件,“和江歌的悲剧类似,也是一个中国女留学生被同学谋杀。”作者初初听到这个真实事件,“满脑袋想的是受害人的父亲,乘坐十几个小时飞机去大洋彼岸认领女儿尸体的那种痛苦。他可能从未出过国甚至没坐过飞机,他是个普通的父亲,爱女儿,与女儿之间发生过这样那样的争吵,某一天却接到一个美国警察的电话……不知道这一路他坐在响着陌生人鼾声的狭窄机舱里,是怎么熬到终点的。凶手潜逃、销声匿迹这个事实引起我极大的愤怒,我怕他逍遥法外。这种情绪驱动了我小说中的父亲,让他踏上复仇之路。”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将女儿养育成人,送去大洋彼岸求学,远隔重洋的期盼与希冀,最后却一纸噩耗天人永隔,只来得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又是怎样一场“致命之旅”,晚秋肃杀、残月凄凉、草木枯黄、坟冈荒冢,大概便是这样一番光景吧,“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失去爱女的父亲踏上复仇之路,他要如何穿越密布的人性暗礁?”“一位船长,他有艘破船,一生都在海上漂流。他有密不告人的伤口,有的伤口一直在流血,他不允许它愈合。就像江歌的母亲。有一天,我突然'看到’故事结尾的画面:船长驾着他的破渔船,穿越汪洋大海,他想只身一人将凶手送到女儿遇害的地方……”这是作者写这个故事的“自白书”,大概亦是作者想借这个故事表达的哀思以及人生感悟,“我们都有密不告人的伤口,有的伤口一直在流血,现实中时时浸染着命运的荒诞离奇,我们不断被敲打,被警醒,被启悟。”

       “全书包括《涉过愤怒的海》、《浮冰》、《鹈鹕小姐》三部中篇小说,为死去爱女寻仇的船长老金,极地出海捕鲸滞留浮冰之上的庄列松,想要把前女友被杀故事写进作品的小说家漆马……”作者善于写就关于海洋的故事,“在一次次的追捕和逃遁中,海的辽阔冰冷和人性的复杂凛冽交相呼应,每个人都在试图涉过各自心中汹涌的海,抵达爱与宽恕的彼岸。”“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关于海洋,极喜欢这段高尔基的《海燕之歌》,狂放奔腾着涌动着生命的奇迹,驱散暗夜的阴霾,如同作者笔下的生命,“有着漂泊无常的命运,遭遇了一次次世俗风暴的洗礼,最终却选择把秘密埋葬在海底。他喜欢的海洋和宇宙一样,浪漫、残酷、虚无”,“水何澹澹,山岛耸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人性在关键之时,便是极致的堕落,或是极致的绚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