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囊顽固性瘙痒脱皮案(绣球风)

 中医药方便 2021-12-26

叶益X,男,45岁,肇庆端州人。

2021-10-28初诊:

反复阴囊潮湿,起豆状大小的皮疹,瘙痒、结痂、脱皮三年余,曾到各家皮肤医院中西医治疗,服药则愈,停药则发,反复无常,烦恼不已。经人介绍前来我处纯中医治疗。伴口干纳眠可大便稀,2-3次/天舌胖淡紫苔白厚腻两边凸,舌下脉络浅,脉细弦。(遗憾的是:当时患者太多较忙,加至患处属隐私部位,故没有拍照片)

诊断:慢性湿疹(绣球风)

辨证:脾虚肝郁发热,寒湿下行

治法:温脾疏肝,祛湿散寒清热

选方:附子理中汤合二妙散、萆薢胜湿汤加减

干姜10,苍术10,党参20,附子15(先煎),白术15,薏苡仁30,炙甘草6,砂仁6(后下),山药15,萆薢15,黄柏9,鸡内金15,石菖蒲10,茯苓10,陈皮10,扁豆10。共7剂,水煎服。

分析

患者大便烂舌淡胖苔白厚腻脉细为脾阳气虚,寒湿内生,蕴阻气机。湿性下注,循肝经入前阴,阴囊汗出;寒湿郁久发热,湿热蕴结发为湿疹。脉细为血虚,血虚易生风;舌两边凸脉弦为血虚气滞肝郁,郁则发热;阴囊风燥则瘙痒、脱皮。治疗温脾散寒,脾得健运则寒湿无源,脾气得升则肝气亦畅。病之根本在于脾阳虚,方用附子理中汤温脾,山药、茯苓、扁豆、陈皮益气健脾,砂仁燥湿,合二妙散、萆薢胜湿汤全力利湿清余热。

2021-11-4:

药后口干阴囊潮湿好转,皮疹未见缩小软化,瘙痒、三天结痂、脱皮纳眠可大便2-3次/天舌胖淡紫苔白厚腻舌中部的苔干燥开裂,两边凸,舌下脉络浅,脉细弦。

诊断:慢性湿疹(绣球风)

辨证:脾虚肝郁,津血亏虚,燥湿并存

治法:健脾疏肝清热,生津养血润燥,祛湿散寒化瘀

选方:理脾阴正方、当归四逆汤

党参25,炙甘草10,山药30,白扁豆15,陈皮10,法半夏15,莲子15,黄柏9,桂枝10,赤芍15,细辛9,白芍10,当归15,乌药15,桃仁9,丹参20,通草6,白术15,大枣15,茯苓15。共7剂,水煎服。

分析

药后口干阴囊潮湿好转舌中部的苔干燥开裂,说明湿去津亏燥本见,该患本为“燥湿并存”;故附子理中丸太燥,改用理脾阴正方;肝经绕阴器,阴囊乃肝经循环之地,故以当归四逆汤合丹参、桃仁养血润燥通络;乌药入肝经、暖肝行气助活血;莲子、黄柏清余热。

2021-11-11:

患者诉阴囊潮湿瘙痒口干诸证好转甚多继续原方案巩固治疗。

2021-11-25四诊:

药后阴囊诸多症状基本痊愈舌淡胖苔白厚腻偏燥两边凸较前减轻),舌下脉络左脉细右脉细弦。续用前方,加丹参补血活血巩固治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按语】

1、阴囊湿疹属慢性湿疹,又称“绣球风”、“肾囊风”。一般来说湿疹本源于湿,再源于热,治疗应从湿热着手,除湿治其本,清热治其标。由于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可致血虚风燥,故应投养血润肤、滋阴润燥之方药。慢性湿疹一般湿由内生,而脾为内生之源,故治疗不能忽视健脾除湿兼清余热。湿乃重浊有质之邪,湿热互结于里,宜清利不宜表散,否则会使病情加重或激发。古人云:“疮疡以消为贵,以消为上。”故一般不用防风、蝉蜕、全虫等发散风药。

2、阴囊瘙痒脱皮案看似属皮肤病,其实属内科病,因为其涉及肝、脾、肾等多个脏腑。中医不是看“病”,而是看“证”。本案从中医的整体治疗、辨证治疗,短短一个月就使三年顽固疾病痊愈,显示中医之伟大、科学。

                                   学生:黄明宇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