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好汉秦琼:旧时遗迹今何在 第A3版:博阅·文史 20211226期 济南日报

 zcm1944 2021-12-26

济南好汉秦琼:旧时遗迹今何在









  

□本报记者赵晓林
  秦琼故宅(20世纪20年代末拍摄)
  江家池北侧“神秘”的秦琼故宅
  20世纪80年代前,笔者一直居住于制锦市。
  儿时,常和二三小友去附近的东流水、江家池、大板桥等处玩耍。去这几处地方,要路过筐市街北端路东一东西向的小巷。小巷西高东低,所铺青石板已被磨得棱角全无,表面很是圆润光滑。每到夏季,此巷从中部到东头的青石板下即有泉水流出,水旺时可没过成人的脚踝。此处与剪子巷、大板桥等老街巷才是济南所谓“清泉石上流”旧景的真正去处。
  此巷为“丁”字形,巷东头往南拐不远即是江家池,池为方形,面积约有40平方米。与江家池相对的路西,就是“醴泉”所在,是在一家酱菜铺的院子里。该店因泉取名“醴泉居”,是家百年老店。从江家池南侧再往东,拐几个小弯,就是有名的东流水。小时,常于夏天在此两处戏水,甚是惬意。
  而此巷东头北侧的一个大院,就是“老济南”几乎都知道的秦琼故宅。那时的秦琼故宅在笔者心中一直非常神秘,因其两扇绿色铁皮大门几乎从不打开,门内到底是何景象也难以看到。大门旁边也没有住家,非常安静,就显得这个院落更加幽静了。
  每次走过此巷,都要多看两眼那两扇绿色大铁门。有时趴在门边,好奇地从门缝往里窥视,记忆中看到的只有几间形制简单的老房子和几株大树。也有几次看到铁门打开,院中只有两三个人,神态清闲,不知所做何事。由于年小也不敢擅自进去,现在想来当时真该进去一观其中景物。
  历史记载与民国时期秦琼故宅
  秦琼,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古代好汉的代名词,是忠诚、勇敢的武将的代表。
  秦琼,字叔宝,齐郡历城(今济南市历城区)人。隋末唐初名将。“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新唐书·秦琼传》中这样描述秦琼之功劳。
  而古代演义小说《隋唐演义》中则如此称誉秦琼:“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单八县,镇山东半边天。”
  秦琼武艺高强,忠心保主,为唐朝开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秦琼去世后被追封为徐州都督、胡国公,并陪葬昭陵。他为人豪爽,通晓大义,为朋友“两肋插刀”,赢得了千年美名。
  秦琼因其忠勇,和开唐名将尉迟敬德一起被民间尊为“门神”。旧时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将年画“门神”秦琼、尉迟敬德贴于大门上,以避邪祟。
  其为创建大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奖励他,当时便在济南五龙潭侧为其建造了一座豪华府第—胡国公府,立有石碑,上刻“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字样。
  秦琼之名不只在济南、山东,在全国都是威名赫赫的存在。秦琼故宅在济南也可谓是大名鼎鼎。
  此说法,最早见于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的《复龙祥观施田记》。该文记述道:“闻故老言,此唐胡国公秦琼第遗址,一夕雷雨,溃而为渊。有渔者善游,见阶戺皆玉石,尚隐隐可数。又有中酒卧水滨者,梦朱衣延至门,宫殿闳邃,未及入而寤,世神之不敢宇。或谓溃而为渊者,龙尝居焉。”
  到了清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桂馥在五龙潭畔建造潭西精舍,其《潭西精舍记》云:“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本来在《复龙祥观施田记》中还是“闻故老言”,而于桂馥文中却十分肯定地指明五龙潭为秦琼故居。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日本人曾拍摄有一帧秦琼故宅的黑白照片,拍摄时间在冬天。照片上显示这是一处很有古意的院落,院中栽有两株大树,其中右侧一株树用砖砌围栏围住,其侧有一个不大的水池。近处一株大树下有石桌石凳,其左侧有一栋二层的古代建筑。
  这帧老照片是现知的唯一有关秦琼故宅的全景照片。另外,还有一张不是很清晰的老照片显示,在民国时期,“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石碑立于秦琼故宅内一角的墙壁下。
  那么,这通石碑现在在哪儿呢?就在五龙潭公园东北角的秦琼祠内。进入大门,在门内西侧的回廊拐角下,这通石碑就静静竖立在一片翠竹下。灰色的石碑,红色的字迹,绿色的竹叶,古韵悠然。
  祠内的主殿内供奉着秦琼的坐像,身着甲胄,手持令节,腰插军配,威风凛凛。
秦琼之父墓志铭解开秦琼故宅谜团
  不过,除了这通石碑,再也没有其他物证或历史文献记载,秦琼故宅就位于五龙潭畔。而在1995年,济南市经七小纬六路银行宿舍楼施工中,发现一座石室墓葬。清理墓室时,考古人员发现了秦爱墓志铭。从墓志铭得知,秦爱不是别人,正是秦琼的父亲。也知悉了秦琼故宅确实不在五龙潭畔。
  秦爱(546-614),字季养,齐郡历城人。北齐到隋朝时期大臣,唐朝开国名将秦琼的父亲。
  在对该墓志铭的进一步研究中,揭示出很多有关秦琼家世的重要史料。墓志铭全文如下:
  君讳爱,字季养,齐郡历城人。若夫华渚导其洪源,赵城开其累构。台铉相传,簪缨继轨。汉世功臣,简侯(秦同)懋山河之绩;魏朝令望,中郎(秦朗)擅瑚琏之珍。名器并隆,徽猷无绝。祖孝达,魏广年县令。虽复鸣弦下邑,治丝之巧,未申制锦;良工操刀,之用方远。父方太,齐广宁王(高衍)府记室。元瑜(阮瑀)书记,德施(孙惠)文词;晋蕃伫其良规,魏后称其愈疾。世德攸归,诞生时彦。
  君幼禀仁孝,率性温恭。器度幽远,津涯罕测;加以诚信待物,行义绝伦;由是淳笃之誉,闻于州里;群公藉甚,屡降旌招。齐咸阳王斛律武都,朝之上将,初开幕府,妙选贤良,乃召君为录事参军,礼接殊重;恩纪之深,群僚莫及。周武(宇文邕)平齐,君乃告归乡里。值周隋之际,四海未壹;军书狎至,羽檄交驰。饰珠履以求贤,散黄金而招士。屡蒙辟引,皆无所就。静居衡巷,得性为娱;九聘之荣,弗概怀抱;一厘之内,宴处超然,当世贵臣,莫能干也;乡党长幼,爱而敬焉。方当远迹千里,光膺五福;岂谓尺波东逝,阅水不追;落晖西入,驰光无反;遽发高堂,言归厚夜。以大业十年十一月廿一日,终于齐州历城县怀智里宅,春秋六十九。惟君自少迄长,仁恕为怀。静而无情,行
  必循道。素概清衿,始终若一。是以门绪克昌,庭
  生玉树。立功效绩,光斯圭社。岂非积善之福,(袁聿修)叔德之效欤!叔宝(秦琼)既参赞兴王,勋庸斯重。荣亲之义,盖惟朝式。武德八年,诏赠上轻车都尉。贞观元年十一月诏曰:“故上轻车都尉秦季养,守志丘园,早先风露。其子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叔宝,委质府朝,功参王业,宴禀庭训,克成厥美。乃眷遗范,宜饰哀荣,可赠持节、瀛州诸军事、瀛州刺史,上轻车都尉如故,礼也。”粤以贞观二年正月十三日,还改窆于齐州历城县怀智里。虽复高名令范,图史方书;但惧舟壑或迁,海田将变。勒斯金石,宣之万祀。乃为铭曰:
  远胄蝉咝,洪源淼漫;儒盛邹鲁,将传巴汉。才迈折冲,勋深翼赞;门袭缨冕,家传栋干。世载明哲,爰挺若人;玉韫荆岫,珠明汉滨。矫矫跨俗,温温润身;禀和藏用,抱璞含真。结发束修,伏膺名教;蹈义怀礼,资忠履孝。我有明德,民胥攸效;戢羽栖鸳,潜晖文豹。方享荣养,允膺眉寿;千月不留,百龄谁后。忽矣浮促,遂褰长久;负雪遽肜,凌云先朽。令胤逢时,高衢骋力,逸足致远,冯凤假翼。乃降追荣,戎章是饰;龟筮爰兆,言遵茔域。去此华屋,迁兹墓田;断绝哀挽,荒凉远阡。苍苍晓月,沉沉暝烟;令德高誉,徽猷永传。
  此墓志铭文字中,记录着秦爱于隋大业十年(614)在齐州历城县怀智里宅逝世,后于贞观二年(628)改葬于齐州历城县怀智里。根据铭文出土地点判断,今天的济南市经七小纬六路一带在唐代时,即为“怀智里”。按唐时“里”的范围,五龙潭一带与经七小纬六路显然不可能同属怀智里。至于秦琼故宅位于今北大槐树一说,更有可能。而过去传说秦琼故宅即今西门外沙苑、五龙潭等处之说应为误传。
  另外,秦琼的曾祖父秦孝达、祖父秦方太、父亲秦爱三代均系魏、齐两朝文职官吏,而《旧唐书》《新唐书》均漏载,这通墓志铭可以补正史之缺佚。至于《隋唐演义》等白话小说中称秦琼“乃祖是北齐领军大将秦旭,父是北齐武卫大将军秦彝”一说,纯属对秦琼家世的演义。
  《历城县志》等地方志误载秦家世代冶铁,出身寒微,俗谓“冶铁秦家”,墓志亦可以纠正此讹传。
“秦叔宝之故宅”石碑缘何出现在五龙潭畔
  据传,在清朝顺治年间,秦氏后裔因贩盐致富,将老宅整修,并在大门前立了石碑,上面用篆书阴文“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谁知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守宅的子孙却把故宅分割出卖,先割卖花园、菜园,又割卖五进大院中的四个院落。最后卖到大门及前院时,碍于古宅门口碑的存在,买家不敢要,怕以后因碑的存在受到牵扯。于是想要将碑砸毁,但又怕会引起义愤,遂把石碑移于五龙潭内的秦叔宝祠,将碑立在大门里头。此后,就再无人说这是秦琼祠,而认为是他的故宅,结果使五龙潭为秦琼故宅之说谬传至今。
  五龙潭公园于1985年重新规划、扩建,将五龙潭泉群周围的天镜、回马、古温、月牙、洗钵、贤清等27处泉池圈于一园,成为济南市区一处风姿独特的景点。秦琼故宅亦被圈于内,就在武中奇书法篆刻作品展览馆的位置。20世纪80年代末,济南市园林部门在五龙潭边挖出一石碑,即为“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石碑。
  故宅已成公共景区,任何人都能前往一观。只是,圈进公园的秦琼故宅,再也没有以前的古朴神秘气息了。
  2009年,当时的济南市园林局对五龙潭公园进行了扩建,于秦琼故宅旧址东北侧不远处重建了“秦琼祠”并于次年9月29日对外开放。
  祠内西南角有两块碑,即“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碑和“秦爱墓志铭”复制石碑。
  说起来,五龙潭这片区域确实和秦琼有缘。怎么这么说呢?
  在五龙潭公园内南侧,有一条石砌岸的泉池,池壁上有一通石刻,上面的字迹为“回马泉”。此泉与净池相连,两池间有曲桥回廊,设有座栏,供游人凭栏观鱼赏泉,名“曲池观鱼”。
  此泉之名“回马”即与秦琼有关。据传,秦琼居于济南时,曾在此处遛马,其马遇惊腾空,马蹄落地处踏出泉眼,故取名为“回马泉”。还有一种说法是,秦琼在历城县衙当捕快时,曾追捕贼人至此,骑马与贼人交战时,其马猛回头,前蹄腾空落蹄过猛,马蹄落处泉水从地下汩汩而出,后人即将此泉命名“回马泉”。
  2004年4月,济南市重新评定新“七十二泉”时,将回马泉列为第37泉。
“秦琼拴马槐”与“唐槐亭”
  济南城内,还有一处与秦琼有关的旧迹,位于千佛山山门上去不远处,即一株唐槐,树龄已经1300余年。槐树外建有砖石围栏,旁有刻着“唐槐”二字的石碑,其侧有“唐槐亭”。
  相传,秦琼为母尽孝,经常来舜耕山烧香祈福。骑马至此,即将马拴于树上,下马脱靴到山上寺院为母亲祈福。后人便称此槐为“秦琼拴马槐”。后来古槐半枯,又有一株幼树从空腔中勃然而生,犹如慈母怀抱婴儿,故又称“母抱子槐”。
  据志书记载,在唐槐一侧,宋代曾建曾公祠。曾公,即南丰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熙宁五年(1072),曾巩任齐州(济南)太守,为民治水,剪除豪强。百姓感念他的功德,在这里建立祠堂作为纪念。后来塑像毁掉,当地人便将曾巩祠误认为秦琼庙。
  据民间传说,这庙里还曾为秦琼塑过一座像,但奇怪的是,经过一夜之后这雕像便倒了,人们把他扶起来,再过了一夜,又倒了,反复数次。后来一位老者指点说,秦琼一生扶持唐王,死后也不愿意占据王位。后来人们又在中间塑造了一尊唐王像,秦琼才稳立在旁边再也没有倒下。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却说明了秦琼一生忠于职守,连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
  历经沧桑之变,曾经的曾公祠抑或秦琼庙都早已不复存在。1957年,在祠庙旧址上建起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因一旁颇有名声的唐槐而得名为“唐槐亭”。
  另外,在《隋唐演义》中非常有名的一个情节——“贾家楼聚义”的发生地,据说在济南老城西门外篦子巷北口这个位置。只是,现在篦子巷及其周边,旧时面貌已经完全无存。而贾家楼,则早已湮没不见痕迹了。 (本版照片由作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