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美学的精神

 闲情偶的 2021-12-26
图片

东方,尤其是日本,因为气象和风土的关系,以自然美或者说以自然风物为对象的审美体验,不论是在范围还是在深度上,都有着很丰富的历史。可以说,在日本的艺术史中很早便存在着这种倾向,这种对自然美的体验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
图片
与此同时,东方独特的世界观,将这种感情方面的倾向在思想层面上不断深化,这样的结果便是,在东方人特有的价值观中,对 “自然美” 的体验就和西方世界完全不同。换句话说,西方的 “自然美” 并没有发展到 “艺术美” 这样的特别的层次上,更遑论像日本一样随着思想的发展逐渐分化出 “艺能” 和 “艺道” 这种概念了。
图片
与西方的“技巧”和“技术”这样的概念相比,东方人更注重强调的是参与者的人格和精神,可以说东西方在“美”的发展之路上,选择了截然相反的两条道路。
图片
在关于美这个概念的问题上,可以说,将东方的艺术美和自然美,也按照西方美学的思考方式,在“形式美”和“内容美”相互关联的意义上加以区分,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情感上都是完全行不通的。
图片
也就是说在东方的审美意识里,艺术美作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存在于自然美中,它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反过来也可以说,自然美存在于艺术美之中,但是这两者之间也并不是只有这一种不可分的趋同关系。

从审美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因 “自同性” 的存在,二者最终还是走到了同一个终点。


《日本美学三部曲:幽玄+物哀+侘寂》

图片



 幽 玄 
——月下朦胧之影 

“幽玄”最初用于传统歌论、能乐论中,包括具有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和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在平安时代后的镰仓时代,禅宗传入日本。它逐渐将美的感性深化为精神内在,并产生了“幽玄”的审美意识。因此,日本的美,不会一览无余。

大西克礼将“幽玄”总结为:收敛、隐蔽审美对象、微暗且朦胧、寂寥、深远而深刻、超自然性、飘忽不定、不可言说的情趣。而在 “幽玄” 的世界,以上关键词往往不独立显现,是相互融合的。
图片
 物 哀 
——风起樱落之状 

“物哀”一词最早的来源是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他评价《源氏物语》是对周遭的人事和自然,怀抱有细敏微妙的感受力,并由此将这一特质提炼为“物哀”,将日本文学的本质归纳为“在于物哀”。

本居所指的“哀”,是人的各种情感,“凡高兴、有趣、愉快、可笑等”,都可称为“哀”,所谓:心有所动,即知物哀。而大西克礼在阐述“物哀”的来源和发展之后,进一步完善了“哀”的意涵,他认为“哀”不仅是一种情感或心理,也是将“静观”从特定对象延宕至更广阔“存在”的能力。
图片


 侘  寂 
——夕 照 枯 叶 之 色  

“寂”最初体现于“俳谐连歌”这样的文体中,而“侘寂”之美则由日本茶圣千利休以“和、敬、清、寂”为本发扬光大,以千利休为代表的茶人,掬清水、抟粗泥、修草庵,凭借纯粹和简朴,制定出一套属于日本的、新的审美系统。

“侘”是“简陋朴素的优雅之美”,而“寂”是“时间易逝和万物无常”,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日本独有的、对日本文化至关重要的哲理。如同凋零的樱花与生命的无常,“侘寂”美的外在虽残缺、朴素,丹追求内心的平和、淡然,以及与自然共处的和谐,不需要过多人为的装饰,呈现事物最原始、不尽完美的状态,就是“侘寂”的意义。
图片
↓ 点击图片购买《日本美学三部曲》 

图片

《日本美学三部曲:幽玄+物哀+侘寂》
目   录
一、《幽玄》
1、作为艺术的歌道和作为美学思想的歌学
2、作为价值概念与样式概念的“幽玄”
3、中世歌学中的幽玄概念的展开
4、正彻、心敬、世阿弥、禅竹的“幽玄”概念
5、“幽玄”和“有心”、“幽玄体”与“有心体”
6、样式概念的价值意义和记述意义
7、作为美的概念的幽玄内容及考察的视点
8、“幽玄”概念审美意义的分析
二、《物哀》
1、“哀”的概念的多义性及美学考察的困难
2、“哀”的语义、其积极与消极意味及其他意味的价值关系
3、本居宣长关于“物哀”的学说
4、感情上的深刻、对哀的主观主义解释
5、“哀”从心理学向美学的展开,从一般审美意味向特殊审美意味的分化
6、作为审美体验的“哀”的构造
7、美与“哀”、悲哀与美的关系
8、美的现象学性格与哀愁
9、平安朝时代的生活氛围和“哀”的审美文化发展
10、知性文化的缺陷,唯美主义倾向,“忧郁”的概念
11、平安时代的自然感情与“哀”
12、“哀”的相关用例研究,“哀”的五段意味
13、特殊审美意味的“哀”的用例
14、情趣象征的问题及其直观契机
15、审美范畴的“哀”的完成及其用例
三、《侘寂》
1、绪论
2、俳论中的美学问题(一)
3、俳论中的美学问题(二)
4、俳谐的艺术本质和“风雅”概念
5、“寂”的一般意味和特殊意味
6、作为审美范畴的“寂”(一)
7、作为审美范畴的“寂”(二)
8、作为审美范畴的“寂”(三)
9、“寂”的审美界限与茶室的审美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