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孔乙己》(第二课时)

 行人呓语 2021-12-27

一、目标回顾:

在独特的叙述视角下,品评苦人孔乙己,体会社会的冷淡。

二、话题回顾:

为什么孔乙己这样一个“苦人”却能给众人带来“快活”?小说出现了几次“快活”一词?

三、学生活动一

讨论交流:众人眼里的孔乙己是怎样的人?他给众人带来了什么“快活”?你如何看待这种“快活”。

温馨提示:分别从咸亨酒店的众酒客、掌柜、十二岁的“我”(小伙计)展来讨论。

(一)咸亨酒店酒客眼中“孔乙己”形象

1.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2. “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3. “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他总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的么?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打折了腿了。”“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

课堂实录片断二:

学生1:在酒客的眼里,孔乙己就是一个小偷,而且还是一个死性不改的惯偷。亲证其被抓被打。他不识时务,偷东西也乏技术含量。

师:为什么一个小偷会给大家带来“快活”?

学生2:他不承认自己偷东西,还装作无辜宣称别人凭空污人清白,被人戳穿后争辩窃书不能算偷,显得荒唐可笑。

师:他装无辜,跟人争辩,让人感觉可笑,对吗?

学生:应该是这样。

师:围观一个道德水准低的人,从而取得一种道德的制高点,所以让大家感觉快活,对吗?

学生:应该是这样。

师:对于这样一个小偷,大家不是应该鄙弃,不跟他为伍说话吗?为什么咸亨酒店里的人,反而拿他当作话题王,“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你们认为这笑里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学生3:嘲笑。

学生4:看他笑话,等着他出丑。

师:大家一看到孔乙己,就感觉生活中的“喜剧王”登场了。穷得都去偷了,还装阔绰,“排出九文大钱”,注意这个“排”字。排场,排面,排出九文大钱。这个“排”字写尽孔乙己的可笑之处:穷却出手不凡。宣称“窃书不能算偷”,文过饰非。上演落魄书生的“穷酸”戏码。大家请注意,中国人有句古话“拔毛的凤凰不如鸡”。孔乙己本来不是短衣帮这一阶层的人,但他居然混到与短衣帮为伍,甚至比短衣帮还不如,这难免会让人看不起。孔乙己说“君子固穷”,这句话源出自孔子,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乙己恰恰是属于“小人穷斯滥矣”这一类,他进学未进德,学问一知半解,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而看别人的笑话,舒解自我生活的苦痛。这是人性的劣根所在。同情心,大多发生在同类相伤之中,孔乙己非其同类,所有人都自视比孔乙己高出一等,他们是有资格对孔乙己作出严厉审视的。所以,孔乙己一进店,大家都看着着他笑。

(二)咸亨酒店掌柜眼中“孔乙己”形象

1.  “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

2. “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3. “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4. “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5. “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课堂实录片断三:

师:在咸亨酒店掌柜的眼里,孔乙己是一个什么人?

生:欠钱的

师:欠多少钱?多不?

生:十九个钱,不多。

师:那为什么掌柜的嘴里一直强调这十九个钱。这说明了什么?

生:掌柜的眼里只有钱。

师:对。商人的眼里只有利益。他赚所有人的钱,他不管这钱来路是否正当。就是明知孔乙己是个小偷,他对小偷喝酒,也是来者不拒的。有一个问题是,他嘲笑孔乙己又偷东西了,他偷没有?(意味深长地望着学生)

(恍然大悟):偷了。他偷偷往短衣帮的酒里羼水。

师:小说交待他往穿长衫的酒里羼水没有?

生:没有。

师:为什么只交待他往短衣帮里羼水?

生1:短衣帮平素里喝酒少,品不出来,喝的都是些劣酒,喝不起高档酒,所以往酒里羼水,短衣帮也感觉不出来。

生2:短衣帮其实也很精明,小说第二段有交待,“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之下,羼水也很为难。”

师:掌柜这一行为,本质也是偷。他嘲笑孔乙己又偷东西,实际上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只是他偷得高明,他有选择地偷短衣帮的。孔乙己偷得拙劣,敢偷到丁举人头上去;他偷得神不知鬼不觉,无人发现;孔乙己偷得笨,弄得人尽皆知。因此,掌柜的“快活”是来自于什么?

生:他比孔乙己偷得高明。

师:对,从本质上来说,他是掌控了自我的命运,自视甚高。看到一个失败者,一个Loser,一个失控于自己命运,落到尘埃里被人践踏的人,难免内心沾沾自喜,他永远不必担心这种痛苦,所以他很“快活”。

(三)咸亨酒店小伙计眼中“孔乙己”形象

1. 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2.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3. 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窥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

4. 课文第七段重点写了孔乙己教“我”写字的一件事(此处从略)

课堂实录片断四:

师:在小伙计的眼里,孔乙己却是一个“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的人。这里的“别人”是哪些人?

学生:咸亨酒店的酒客。

师:这意味着咸亨酒店里来喝酒的人中有“老赖”,品行还不如孔乙己,且孔乙己欠钱不多,拖欠时间也不长。跟这些“老赖”相比,孔乙己只能算是“小赖”。

学生:在小伙计的眼里,孔乙己是一个讨饭一样的人,不配考他写字。

师:孔乙己在小伙计的心里, “品行却比别人都好”,但又是“一个讨饭一样的人”?孔乙己是如此矛盾的存在。他小伙计的生活里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生:给他单调、无聊的生活里,带来了活泼

师:小说这句话意味深长,在我们单调无聊的生活里,去取笑一个生活处境不如我们的人,会带来“快活”!你怎么看这样的人呢?

生:陷入沉思之中,无从给出这个问题准确的答案。残酷的人性真相即在于此。为什么要揭开呢?我回避了这个回答。

师:小说以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的视角,给我们全息展示了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酒的生活片断,从一处而关涉他生活的全部,给人无尽的想象与遐思。

四、归纳小结

(一)众人眼里的孔乙己形象。

投影如下:

孔乙己:下层知识分子(零余人、多余人、边缘人)

进学不成,却自命清高;

四体不勤,却好喝懒做;

贫困潦倒,却死爱面子;

受尽摧残,却麻木不仁。

浸润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终成一废人!(孔乙己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

(二)众人的“快活”

投影如下:

孔乙己这个苦人给众人带来了“快活”——

1.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2. ……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3.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酒客:看孔乙己生活的全面堕落,舒解了自我生活的苦痛,快活!

掌柜:看一个失败者,一个Loser,体验自我命运的掌控,快活!

伙计:话题人物孔乙己给自己单调无聊的生活增添了活泼,快活!

启示:凌虐他人之痛,忘却自我之苦,是另类的生活残酷!生命真相!

教师提示:小说多次写到人们的“笑”,课后找出具体语句,看看人们每次都是为什么而笑的。(课堂从略)

1.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2.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3.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

4.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5.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6.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7.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五、学生活动二

(一)交流讨论:孔乙己有无体悟众人对他的嘲笑,他是如何应对生活诸多打击的?他有无实现自我改变之可能?

教师投影:

1. 无饭吃——偷;

2. 无酒喝——欠;

3. 遭嘲讽——转移话题,转移对象,恳求不提。

启迪:现实,已经打断了孔乙己的腿,使他看世界的视域永远低矮,使他的脚永远无法迈向新的世界!!!

(二)思考交流:小说结尾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你如何理解“大约”“的确”之矛盾表达?你认为孔乙己的死因是什么?

提示:“的确死了”,是一种很确定。事实也是如此,孔乙己被丁举人打得如此之惨,死是必然之事,何况,孔乙己在众人的眼里早已是死人,社会已经宣判了他的死,即“社死”(社交性死亡)小说在第十段即提到别人的议论:“'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帐”,从这里即可以看出,在众人的嘴里、心里,孔乙己早已是死人。但他确实又在这之后出现在了咸亨酒店里,让所有人看到了他还活着。鲁迅先生借小伙计之口,给了孔乙己最后的一点温情,不确定他的死亡,希望他还在某一处活着,于是加上了“大约”一词。

备注:一个班讲了;另一个班没有提到,一学生下课后与我探讨了此问题,如上解答,基本让其满意而归。)

(三)课后思考:对于这样一个品行不端,好喝懒做的孔乙己,鲁迅先生有无寄寓他的同情,有无对众人的批判?从文中何处可以看出?期待大家课后继续展开对《孔乙己》的文本研读。

六、教师赠语:

孔乙己,死于众人之麻木冷漠,更死于自我之堕落。人必先自欺,尔后被人欺!

教学反思:鲁迅的《孔乙己》,作为一个经典小说文本,其可解读的空间很大,小说的很多细节之处值得深度咀嚼。赶初三教学进度,给学生的呈现非常有限。只扣住鲁迅先生的自评“苦人”与“社会冷淡”两处展开教学。努力在学生文本认知的基础上,尽可能给出一点新意的东西。最重要的,我想让他们能在众多人物的身上吸取一点人生的教训,有一些关于生命的体悟,故而教学设计就有点随心乱劈柴了。两个班,学生的发言不尽相同,理解也有差异,课堂生成的点拨也不尽相同。课堂实录片断则综合了两个班学生的发言,对其中一两处地方,我又添补上课堂没有呈现,课后我个人的少许思考。以期下届教学能有一个更好的设计与呈现。但课堂教学大体是按以上流程进行的。

    现在我想,孔乙己这个苦人,其苦,是否自知?他泡在“酒馆”里饮尽了他人生的全部苦酒!他的苦在酒馆里被呈现,被放大,被众人津津有味地品味,便是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惦记着前往咸亨酒店温上最后一碗酒。为什么?

且温一碗酒,祭人生之苦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