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年前的北京海量旧照,怀念那个年代的真实,看完谁能忍住不哭?

 普象工业设计 2021-12-27

100年前的北京城,长什么样?如果没有看到这些老照片

我真的很难想象

前门商业街的西药房

跨越一个世纪的影像重新复现珍稀的故都景致

连北京老炮儿都称难得一见他们像“活”了一样

黑白的与彩色的。制图@孟洁

这组拍摄于1900年代的照片

让我们清晰地回望

百年前的中国北京城风貌不少网友看完热泪盈眶

前门大街路面修整


百年前的中国老北京城

现在的一切都发展飞速我们对于传统的东西反而开始想念更想寻得一处内心的宁静也会好奇以前的人们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那个时候没有各种商场、游乐园到了炎热的夏天大人和孩子们平时的娱乐项目就是去到失去城防功用的护城河里嬉水打闹也有人在河里清洗马车和人力车

这里成了平民百姓的避暑胜地

南城平民百姓的生活娱乐

那时的街道总是人来人往人们出行都是步行从朝阳门上向西望

还能看到远处的绿色很是养眼

朝阳门上西望

这个视角下的天安门不知现在还能看到不从中华门中间的门洞向北远看天安门城楼当时道路两侧正在种植树木和铺设草地为今后市民活动打造公共空间

从中华门门洞向北看天安门

朝阳门远处的东四牌楼

位于东边的这座牌楼坊额题“履仁”二字与之相对的西边的牌楼题“行义”二字南北向的两座牌楼则都题着“大市街”这场景倒是在电视剧中见过

东四牌楼

许多的建筑也是通过这组照片看到的1871年,奥匈帝国开始在北京建立使馆地点位于台基厂北口路东路西侧与之相对的是清代皇室祭祀祖先的堂子该使馆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被烧毁重建时又占用了荣毓府及附近民宅面积扩大了很多除照片中的主楼外南侧还有一个操场

奥匈帝国使馆

1862年,德国开始在北京设立使馆德国使馆在东交民巷的原址现在已改建为首都宾馆有机会可以再去看看

德国使馆

比利时于1866年开始在北京设立使馆原址位于崇文门内大街路东看得出那时的建筑还是很好看的

各有各的风格

比利时使馆

100多年来北海公园及白塔的“标准照”并无显著变化中外游客来到这里都会忍不住咔嚓一张北海公园在清代一直是皇家别苑,称西苑1925年开辟为公园北海白塔是一座白色的藏式佛塔它与天坛、故宫一样已经成为北京的一个符号

北海公园标准景观

这张照片是在颐和园廓如亭南侧自东向西拍摄的十七孔桥过了桥就是龙王岛现在每年冬至都会有很多摄影爱好者聚集在这个位置拍摄“金光穿洞”的奇观因为在冬至这天太阳照射角度低,夕阳西下金色的光线正好照亮所有十七个桥洞景色非常壮观

十七孔桥

这座叫天宁寺塔

是北京城区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塔高57.8米

是一座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

十三层塔檐逐层收敛

呈现丰富有力的卷刹

整个造型看上去俊美挺拔体现了辽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天宁寺塔

花承阁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北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是乾隆皇帝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大寿而建造的阁后曾有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多宝琉璃塔塔身通高16 米,呈不等边的八角形上下共分为七级均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砖镶嵌而成看上去雄伟壮丽

多宝琉璃塔

这条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全长200公里始建于1905年,1909年完工是中国第一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和人员由中国人自行筹资、设计、修建并投入运营的铁路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壮举

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

从北京城去张家口必须经过关沟这里溪水潺潺,被美称为“弹琴峡”这样的美景现在已经不常见了

京张铁路两旁充满诗意的美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各国获准在北京设立使馆到1900年庚子事变之后各国又获准将驻军布署在京津一带加上过去几十年里各口岸城市工商业的发展至少在东部的大城市里外国人已经不再罕见了市民们也逐渐习惯在街头巷尾偶遇几个外国人这四位着和服的日本女性正打着伞在街头漫步

漫步街头的日本女子

赛马是欧洲人酷爱的运动清末这项运动传入了中国上海、天津等设租界的城市都有专门的赛马场

赛马活动

从这些商业、文化活动、建筑遗迹及普通人的衣食住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渐进的巨大变化


花3年多时间手工复现老北京城

那个年代没有数码相机仅存的照片大多都是黑白的有的甚至严重氧化开始泛白发黄多亏了秦风团队

他们专注收藏修复老照片让这些珍贵的画面得以留存

十三陵石像生

秦风被称为“海峡两岸老照片收藏第一人”

起初,因自幼喜爱历史和美术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自1995年起开始收集历史照片

后成立文史工作室

之后又开了秦风老照片馆倾心投入历史影像的发掘与应用

这本《彩色的老北京》

收集了上百张老照片是秦风团队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的第一本数码手工上色复原历史影集也是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本原创数码手工上色作品绝对值得收藏

今天的北京,遇到昨天的北京。摄影@杨磊

可能大家不了解手工上色有多难以及为什么要给黑白照片上色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见的是彩色的视觉经验是彩色的所以彩色的图片符合我们的真实经验和感性认知更能激发共鸣

万寿山全景

而手工着色工艺更是需要高超的技术和经验并不是补充色彩那么简单距离现在一百多年那些已不复见的街景、建筑以及人物团队需要花大量时间考据历史事实

崇文门箭楼上南望

光是人的面容就极其考究

要分析其年龄、精神状态、生理特征

不同部分的上色

用笔一点一点的刻画

在细节之处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光影照片的阴影在哪等等都需要专业的判断和论证

冰冻的河面

初春的美景

最终的呈现效果就如同几十年前黑白电视变成彩色电视人们能够更加贴近历史的真实场景感受到历史照片的脉搏与呼吸

通往北京的水路

西什库教堂

以老北京为题材进行创作因为老北京令人迷恋和向往100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看黑白照片有岁月的味道看彩色老照片却更能想象当时的世界这就是影像的力量

看完后仿佛我们和百年前的人、物进行了一次对话

把80年代算作咱们父母那辈我们对它尚且不算陌生

但追溯得久远一点至今100多年前的时光

可能鲜少有人经历过而现在,那些逝去的日子全都复现在了这些老照片中

可以说

复原的不只是照片,更是那段历史值得让我们一起来怀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