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走入芥子园,走近李渔

 野渡无人舟自横 2021-12-27

知道芥子园在老门东,可是,去了老门东N次,都没有看到它究竟在哪里。大约还是我心不诚,若是刻意,想必早就找到了。

最近在读李渔的《闲情偶寄》,读着读着,觉得再不去看看,实在有负笠翁,也有负自己。明明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怎么就那么难?难道我就是大家所说的拖延症患者?

从老门东北面的牌坊进去,往南走,只几十米的路,往东拐,不过几步路,再往南拐,几十米后,再往东,就到了。

门口是这样的:黑底白字的牌匾上刻着“芥子园”三个大字,另有小字写着“乙酉初夏为笠翁道兄书”,书写者是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江左三大家”的龚鼎孳。当初,在金陵芥子园、苏州百花巷,都有李渔交往的文友,除了上述三位,还有诸如王士禛、杜濬、余怀、施闰章等。据说李渔当年交友甚广,有记载的多达八百余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一介小民,多有交友。

在芥子园的匾之下,是一副蓝底黑字的楹联,“孙楚楼边觞月地,孝侯台畔读书人”李渔在《芥子园杂联》小序中说:“孙楚酒楼,为白门古迹,家太白觞月于此,周处读书读书旧址,与余居址相邻。”所以选择此联作业大门入口处的楹联,很有深意。只是,门口那块售票处的牌子挡在那儿,实在是煞风景。

文章图片1

进得门内,是一个小小的庭院,从庭院中往里看过去,共有三进,三块牌匾分别写着“芥子园”、“觉世稗官”和“闲情偶寄”。“芥子园”的牌匾下方,楹子写着“人仰笠翁如瞻北斗,园名芥子可纳须弥”。

小时候听母亲说过,芥菜籽是最小的菜种子,李渔给自己的园子命名名“芥子园”,也是因为其小的缘故。园子可小如芥子,肚量却不能如芥子。

当然,李渔所说的小,放在今日以住房来衡量,也实在不小,他在《闲情偶寄》里提到他养活着半百余人(有的版本写成八百多人,应属误读,芥子园怎么也容纳不下八百多人,若能,那就不是芥子园,而是大观园了),实在不是小数目。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闲情偶寄”的牌匾下,这副楹联我拍得不太清晰,上书着:“煮酒烹茶评花顾曲,吟风读月卧石听泉。”这或许是所有人想要追求的境界吧,可如今越来越忙碌的人们,有多少人还能去享受吟风读月?即便是煮酒烹茶似乎也都是因生意而为。

文章图片4

进得园内,右手转过去,就可以看到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写到有蕉叶联:“蕉叶题诗,韵事也。状蕉叶为联,其事更韵……蕉色宜绿,筋色宜黑,字则宜填石黄,始觉陆离可爱,他色皆不称也。用石黄乳金更妙,全用金字则太俗矣。此匾悬之粉壁,其色更显,可称'雪里芭蕉’。”

不知道是因为时间久了还是当初配色没有配好,感觉芭蕉的颜色太暗淡,绿中泛白。石黄配金也没有显现出来。李渔的那份精致,他的闲情,现代人终究体会不到,终究只是形似而神游太远了。不知道如今复建园子的人,有没有读过李渔呢,有没有看过他的蕉叶诗,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白白地花了钱,可惜了。

文章图片5

来一张更近一点的,看得更清晰一些。

外面的这一联上书:“因有卓锥地,逐营兜率天。”地方虽小,仍生知足、喜乐之情。此联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知足常乐”。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关注下面这块册页匾。李渔说“用木四块,尺寸相同,其后以木绾之。断而绾之,势取乎曲,然勿太曲。边画锦纹,亦像装潢之色。”我仔细辨识了一下,并不像四块板组成,而是一整块板将其划成四部分,边上做出曲的样子,自然也就没有李渔说的“取乎曲”。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江南园林,竹子是不可少的存在。李渔在《闲情偶寄》里引用了东坡先生的那句话:“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代表了文人气节,像王子猷那样爱竹者,不在少数。

我去的时候,乌桕叶正红。写下此文时,乌桕早就成了光秃秃的枝干了。忍不住感慨,做什么事不都得抓紧。

文章图片10

两个年轻女孩在拍照,园子不大,转来转去都看到她们在取景,在对镜头。年轻真好,可以有很多的时间慢慢去挥霍。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搭在假山旁的戏台,上书着“人籁天籁”。想象着当年李渔在给演员排戏,用的是越地的方言,或许他自己也客串了某个角色,咿咿呀呀的声音,或许连园子外的人都会驻足倾听。

想起《红楼梦》里大观园唱戏的芳官、龄官、藕官等人。那个年头,唱戏者身份卑微,可是,在她们自己,却有一颗不屈服不甘受辱的心,龄官会当面对宝玉说:“前儿宫里的娘娘让我唱,我都没唱。”

佩服!佩服!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站在这个角度,背景中的大报恩寺一览无余。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石头的空隙里种了一棵月季,正红艳艳地开着,即便冬天已经来临,生存环境如此局促,全然不影响它们开放的心情。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李渔和他的艺术成就,就不一一介绍了,直接看图,比我介绍更权威。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投影中在演李渔的戏,驻足倾听了一会,有点像越剧,但又不是越剧,感觉比平常听的越剧要生硬一点。听不明白是什么剧种。李渔时代没有录音,想必这也是根据李渔的文字记录仿制而成。

文章图片31

李渔在《闲情偶寄》的序言里写道:“声色者,才人之寄旅;文章者,造物之工师。我思古人,如子胥吹箫,正平挝鼓,叔夜弹琴,季长弄笛,王维为'琵琶弟子’,和凝称'曲子相公’,以至京兆画眉,幼舆折齿,子建敷粉,相如挂冠,子京之半臂忍寒,熙载之衲衣乞食,此皆绝世人才,落魄无聊,有所托而逃焉……”

不说了,光这一点,没有点知识储备就看不下去,还是好好读书去吧。否则想要跟李渔对话,于他,大概也觉得是鸡同鸭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