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国竞争之发展道路:华盛顿共识的兴衰

 江明月好 2021-12-27

从战后到70年代末,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原来放任自流的自由资本主义运行体制进行了大改造,增加了许多有利于普通民众的各种福利社保制度。根据对苏东体制的研究,引入了有利于提高国家支配能力的国营企业等体制。

欧美面对经济困境的改革

随着时间的积累,苏东体制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缺乏活力和创新,效率低下。苏东体制逐渐失去了初期那种强大的能力。面对经济困境,欧美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新自由主义。

1979年,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首相,她是新自由主义的实践者。控制货币,国有企业私有化,削减福利开支,打击工会力量。一系列组合拳下来,英国经济重新焕发了活力,新自由主义威力初显。同时她还是坚定的苏联敌视者,被苏联媒体描绘成了骑着扫把的邪恶女巫。

与此同时,1981年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里根的经济政策与英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减少政府开支,降低企业税收,实行企业自由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美国经济走出了滞胀,经济状况大为好转。

英美新体制的核心要素包括:反对国家干预,市场完全竞争,经济自由化,企业私有化。同时英美紧密配合,对苏联开展了强势反击,将苏联拖入了军备竞赛的漩涡。

苏东集团的经济困境与崩溃

八十年代初期,苏联的综合达到了它的巅峰时刻,此时它的经济问题也开始显现。对重工业领域的投资比例过大,国家预算过分向国防军事领域倾斜,经济增速开始下滑。东欧盟国也面临着类似问题,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逐渐失去活力,债务高累,投资效率下降,经济陷入困境。面对西方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整个苏东集团应对乏力,急迫需要改改,突破困境。

1985年,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最年轻的领导人,改革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身上。此时的戈尔巴乔夫雄心勃勃,苏联东欧集团还是铁板一块,牢不可破,没有人会想到仅仅几年后就会轰然崩塌。

戈尔巴乔夫首先想在经济结构上下手,进行经济改革,但目标盲目的改革很快失败。面对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显现出的强大威力和英美经济困境的突破,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需要在体制上进行彻底改革。接着戈尔巴乔夫将改革的重点集中在了政治体制领域,并要求东欧各国加大改革力度。苏东体制强大的执行力显现了极高的效率,几年后整个苏东集团政治体制瓦解,社会陷入混乱,经济陷入崩溃,铁幕迅速瓦解,苏联也在1991年土崩瓦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彻底失败。

华盛顿共识道路的高潮

1989年,在针对拉美和东欧国家转型的问题上,欧美国家提出了一整套政治经济理论,被称为“华盛顿共识”,其核心是新自由主义。具体要点包括:降低政府干预甚至完全放弃干预,企业完全私有化和自由化,市场完全开放和自由化,资本流通完全自由化。

华盛顿共识在处理一些拉美国家的经济困境和东欧国家转轨时取得了个别成功的案例。这一模式又十分有利于大资本的国际扩张,于是在欧美的大力支持下,新自由主义成为全球信奉的经济原则,大部分国家都或快或慢的向这一目标前进。同时由于苏东集团的瓦解,人们把苏东的失败归咎于没有实行新自由主义。整个世界只剩下了西方的新自由主义体制这一条道路。

从8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前10年为止,新自由主义在全球风行了30多年,带动了新的全球化浪潮。全球进行了一次产业分工大调整,苏东集团大部分国家加入了这一生产分工链条,欧美垄断资本实力获得了空前发展。

华盛顿共识的没落

正当全世界为新自由主义取得的辉煌成绩欢欣鼓舞时,一场空前的危机降临了。2008年源自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西方国家遭受重创,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被资本洗劫,损失惨重。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模式首先在西方国家被审视反思,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思考这一模式的利弊。

对新自由主义模式反思的声音越来越多,反对声也越来越多。这一模式是不完美的,它带来的杀伤力让西方国家心有余悸。各个国家开始调整政策,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尾声

苏东的崩溃,让西方对新自由主义的信心坚定不移,并丧失了警惕。新的道路的探索不会一帆风顺,不断改革试探是前行的唯一道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