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千年江阴

 zqbxi 2021-12-27

应该说几年之前小编是个实实在在的历史盲,但一次次偶然的机会让小编逐渐接触江阴本土的历史文化,随着通过搜寻江阴三十三座半山,通过寻找覆盖江阴全城的历史老街和古文化,小编逐渐认识了一个真正的江阴古城。同时,小编也逐步把江阴古城的历史文化一步一步地贯穿起来,通过一系列学习,小编深深感受到:江阴上下七千年文明真的非常值得每一个江阴市民所熟知。你我都有责任去了解江阴历史,都有责任去传播分享江阴历史。江阴7000年历史之路是怎样贯通的?你知道吗?

远古时代

江阴处在中国“南龙”山脉之末端及与“南龙”同源伴行的长江下游入海之地。其实,在距今7500年前的海岸线,在今黄山、福山、梅李、安亭、长安、石门和戴山一带江阴还处于大海之中。到了距今7000至6500年时,江阴基本上露出海面。

新石器时代

进入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开始在江阴聚成原始氏族村落。距今7000至6000年前后,为母系氏族社会,江阴绮山北祁头山和护城河北岸就有当时的马家浜文化。江阴青阳南楼和周庄龙爪墩属后继距今6000至5000年的的崧泽文化。距今5500年前后,属于崧泽文化晚期,江阴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江阴高城墩、长寿三河口、夏港璜塘河、西郊璜塘等均属良渚文化。良渚文化预示着父系氏族社会行将解体,开始迈入文明时代。

夏商周时代

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场特大洪灾爆发,大江南北一片汪洋,先民们逃奔他乡。夏禹治水,长江下游诸江之水汇入海。洪水退后,先民们又在大江之阴重建家园,这就是马桥文化。江阴云亭距今3500年前的佘城遗址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城的出现,它是长江下游青铜时代唯一一座古城,平面呈圆角长方形,面积达30万平方米。公元前1300年前的佘城西北花山东麓的花山遗址,面积达40万平方米,是不同于城堡的农村乡郊遗址,即为夏商周时代遗址。那时的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

西周

商代后期,公元前11世纪末,吴国先君太伯(泰伯)为了让王位给三弟季历,说服二弟仲雍,托言往衡山采药,离开陕西岐山周原,长途跋涉3000多里出奔到长江下游的“荆蛮”,在梅里定居,后来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建立了称为“勾吴”的国家,这也是江南第一个国家雏形开始形成。周武王建立西周后,追封太伯于吴国。

春秋时代

春秋晚期,吴国传至太伯19世寿梦时,国力强盛,开始称霸一方。吴王寿梦有四子:长子诸樊、次子馀祭、三子馀昧、四子季札。吴王寿梦想让明礼仪、有德才且才智过人的季札继承王位,但因为西周王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庶子分封制,所以季札一直退让。公元前560年吴王寿梦死后,诸樊继位,他决意让位于季札,因此季札为避让王位逃至芙蓉湖马鞍山(舜过山)下种地。吴王诸樊临终前,要把王位让给季札,季札不从。公元前547年馀祭称王后,封延陵邑,季札号称“延陵季子”,江阴称为季札封地,遂有“延陵古邑”之称。江阴的文字记载也从此时开始。公元前514年,诸樊之子光刺死馀昧之子吴王僚,代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任贤使能,振兴吴国。吴王阖闾之子有多个太子,太子终累未立先卒,葬于江阴,即姬光太子墓,在现璜土姬墩山。吴王第八子葬于周庄伞墩。

战国时代

公元前298年,秦国大举出兵攻打楚国,并于前278年攻下楚国都城鄢郢(今湖北江陵),向东直打到竟陵,楚顷襄王被迫把都城向东迁往陈县(今河南淮阳)这时的楚顷襄王急于和秦国求和结盟,于是公元前272年派才华出众的黄歇和太子熊完做为人质去到秦国,秦昭王将他们扣留了十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黄歇帮太子熊完装扮成楚使者逃出秦国。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继承王位,即楚考烈王,任黄歇为令尹,封为春申君,赐淮北12县,前248年,因淮北靠近齐国,春申君请求考烈王献出淮北12县,改封于吴,江阴在其封疆之内,史称“春申旧封”。春申君担任楚相25年,在其封邑吴地25年中,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抑制水患,政绩显赫,深得民心。在江阴即有开凿黄田港,北引长江水,连接太湖水以排涝灌溉农田;开凿申浦河,使长江水流入江阴;凿语昭渎,使之东通大田,大田名“胥卑”;疏浚芙蓉湖等。前238年,春申君侍从李园恐春申君泄露“其女弟”、“立为王后”之事,乘楚考烈王卒之时,布置伏兵于“棘门之内”,刺杀了春申君灭口。春申君死后,葬于君山西麓东岳庙阶下。

秦朝

汉朝

终西汉之世,暨阳又曾为江都、广陵、会稽之乡附。王莽建立“新”朝,将毗陵县改作毗坛县。刘秀建立东汉后,又将毗坛县恢复成毗陵县,隶属如故。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为二:浙东会稽郡,浙西吴郡,毗陵县属吴郡,暨阳乡属毗陵县。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孙权据江东国号吴,置吴郡县,江阴以暨阳乡附吴郡县。

西晋

三国曹魏后期,大权落入司马氏家族中,晋泰始元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晋武帝司马炎在泰康元年(280)灭吴后统一全国,西晋地方行政机构为州郡县制,太康二年 (281)设毗陵郡,置暨阳县,暨阳县由毗陵县的暨阳乡、原吴县的沙中即无锡县部分地区组成治于莫城,这是江阴境内的第一个建置县

东晋

自西晋发生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后,中原民众生灵涂炭,晋永嘉时期,北方燃起战火,而江南地区相对稳定,许多世家大族纷纷南迁,称为侨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永嘉南渡”。此时,司马睿建立了偏安的江左小朝廷,史称东晋,永嘉五年(311),毗陵郡改为晋陵郡

南朝梁

《江阴县志》载:晋元帝在海虞县北境侨置南东海郡利城县,以占流徙。南北朝时,宋元嘉八年(431),宋文帝西迁利城县于武进之利浦(今璜土利城村),置利城县为实土,属兰陵郡,这是江阴境内第二个建置县。据宋《太平寰宇记》载:利城在奉国寺南,战国时筑,城名若曦城。但此时的古城仅仅根据军事需要而建,没有形成地方经济中心。公元555年,陈霸先扶萧方智即帝位,改名绍泰,年仅13岁的南朝梁敬帝在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置江阴郡原暨阳县与兰陵郡利城之地设江阴、梁丰、利城三个属县因地处大江之阴故名江阴迁治江阴的君山之南,筑土城(现早废),在今江阴城西偏北处筑江阴古城,跨乾明(广福寺)、演教(城隍庙)两寺遗址,占地六百多亩至此,“江阴”之名便开始见诸史册。为何在此筑江阴古城澄东民间有澄江、杨舍、莫城三地争建古城的传说。为了缓和矛盾,当时有人提出哪里先建成城墙,就把县建在哪里于是,杨舍日夜挑土筑城,莫城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挑土并用木料绑扎做城,莫城一度改称木城街,而聪明澄江人则利用本地优势借芦苇快速搭城而率先抢城成功,县城即最终定位于现澄江位置。

南朝陈

太平二年(557)十月,陈霸先即位称帝,国号陈,改元为永定元年557),这就是陈武帝,武帝封梁主萧方智为江阴王江阴郡建江阴国作为梁王朝最后的封地。陈至德元年(583),江阴郡治迁到秦望山夏浦,陈统治者在秦望山麓筑舰浦城,又称夏城,即今月城沿山一带“江阴国”仅为江阴王食邑与祠祀之地,治理仍然由郡县。永定二年(558)江阴王萧方智死后,被追谥梁敬皇帝,葬于江阴苍墩,该墓墩高2米,墩围225米,呈长方形墓墩周围有护陵河,南河上有石板桥通往当年祭祀场所苍山寺。萧方智死后,武林候萧咨子季卿和萧彝接续江阴国王位。

隋唐

五代十国后唐

北宋

南宋

元代

入元之后,至元十四年(1277),江阴军为江阴路,置路总管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降江阴路为江阴州,不久又升做上州。元至正十一年(1351)江阴城修复。

到元明鼎革之际,政治极端腐败,搞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蜂起,江阴了朱元璋和张士诚争夺的地盘。至正二十五年(1365),朱元璋的大将吴良在江阴大败张士诚,攻下江阴,吴良留守江阴城,吴良被封为江阴候,此时江阴州改为连洋州

明代

清代

民国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