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水一方

 新用户8898X9oT 2021-12-27

在水一方

——来自曲阳县王快水库沿岸甲鱼养殖基地的报告

太行山绵亘千里,以其广袤崇伟自古为天下名岳,从而分野中华,使有东、西之说。设若其为大自然陪赠给燕赵大地的嫁衣,则自然会联带不少的珍奇饰件,本文所涉及的王快水库应该就是一颗镶嵌在这件嫁衣上的璀璨明珠。它让苍凉荒僻的沟壑显赫了声名,让乱石纷披的河汊呈现出了水平;因为它,两岸相对而出的雄峰峻岭不仅平添出几分旖旎,并且通透了灵性,鲜活了生命,甚至乖乖地躺下那坚挺的身板、俯下高昂的头颅,静风时在她的怀抱里安恬入梦;微风时荡起甜蜜的涟漪;一旦风再大些难免就缭乱了心旌,壮着胆子涌起波浪去追风逐月,直至山根水畔,便开始了打情骂俏的过程……那哗啦哗啦的声响,那频频涌动的浪花,莫不是借鉴了我们的白族同胞泼水节那般场景,从而再本地化了的结果。

不光是山,就连总以特立独行为行为准则的骄阳白日,一样也经常投身于这片平湖之中嬉戏玩耍、流连忘返。就它那副探头探脑的样子,保不准也是被她俏丽的姿容迷惑的神魂颠倒了,才偷着溜出了天宫的——除了同样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圆梦以外,更且在粼粼的波光里幻化出千亿身姿,随波逐流,漫洒金鳞,以此来赢取她的芳心。何况你一个情欲健康的凡夫俗子,当此曼妙之境,还怎么能够坐怀不乱,不飞展媚眼、暗生爱恋,以至浪漫心仪?

朋友,你或许曾经亲临其地,登上巍峨千寻的大坝,或者进而驾一叶扁舟荡漾于那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千顷碧波,想必会感觉笔者所言不谬。

那么,请问你是否愿意长期住进沿岸的农家小院,陶醉在这潋滟的湖光山色之中呢?

我相信,答案多半会是否定的。因为,每常被外界所称道的旅游胜地,都是从观光者的角度去描摹、去感受的。因而,他们总是被描绘得那么美好,那么的如诗如画!其实,客观的色彩往往会随着人们的主观情绪发生变化,正所谓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却是骨感的!

就现实生活而言,人人势必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那末,我相信长期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相对于这一方山水,除了他难以赖以生存、难以弃舍的情怀外,更有着另一种如泣如诉的诠释。

             便有些斜风细雨,也近不得蒲笠蓑衣

以上是元代张养浩元曲中的一个佳句,化用于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最可怜它正好吻合了北赤岸村党支部书记程胜民在那个特定时期的复杂心境,因此拿来提纲这一段文字。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曲阳县齐村乡西北部山区因毗邻王快水库,改革开放后,逐渐兴起了网箱养鱼,并且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它虽然没能从根本上使这些村庄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但总是沿岸十多个村子的主要生活来源,维持着这一带上万人的基本生计。2003年,由于水库被列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备用水源,需要对长期因养鱼而严重污染的水质进行彻底澄清,这样就必须全部取缔水库中的网箱养鱼。于是,他们舍小家、为国家,毅然决然地不惜牺牲数千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把两千只网箱悉数拖上岸来。然而,生存是一个非常硬性的基础指标,不是用信念和激情等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内容所能替代的。他们失去了生活保障,这是一个眼睁睁的事实

怎么迈过这道坎?曲阳县委、县政府思考着这个问题,上万的百姓亟待着解决这个问题,做为北赤岸村的党支部书记程胜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更是寝食不安。

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村民的生活一天天见紧,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经常独自一人跑到水库边上,痴望着这一片让他梦绕魂牵的水域——自从记事起就在这里滚打磨爬、戏水游泳;长大后又使棹撑船、捕鱼捞虾;后来又带领大家发展网箱养鱼,以至渐成规模,他更是在特定的季节段里在这里夜以继日的守候,任凭着雨淋日晒、风吹浪打……他熟悉这里的一沟一岔,乃至一草一木,每一块裸露的砂岩和潜伏的礁石更像是他的手掌纹一样了然在胸。然而今天,对岸峥嵘崔嵬的群峰却一下子变得那么遥远了,眼前的碧水也变得那么难测深浅了,一切的一切都好像变得那么十分陌生。就连浪击堤岸卷起的浪花也从他的眼里反射到他的大脑,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问号,怎么办?怎么办?

一天,天色沉沉,细雨蒙蒙,这个将近不惑之年的汉子,更进一步走近了水边。联翩的轻浪接踵而来,漫上浅露的石阶,撞击着他脚下只有一尺多高的小崖,随着哗啦啦、哗啦啦一声接一声犹如钟摆般有节奏的声响,窜起浪花,溅到他的鞋上,溅湿了他的裤角。

“胜民,这下着雨,你一个人在这儿干立着干吗?”随着一声招呼,一条渔船斜刺里靠过来。

“能干吗?就想在这待会儿。”

“该还是对这网箱养鱼撂不下吧?

程胜民稍微点点头。

“既然上边儿不让养了,你还儿瞎想它干吗?

“这你也知道,村子里几百号人,都在眼巴巴地瞅着我,原来上边是给了点儿补偿,可这都半年多了,单靠着吃那几个钱儿总不是长法吧,我总得替这几百号人想出个道道来呀。

“诶,俺们县那边儿几个村,前一阵儿搞起了养甲鱼,不行你们也试试。我近来打的鱼大都交了他们,供他们喂养甲鱼。

来者是同一个水库边上的邻村打鱼人,却是阜平县籍,他偶尔透出的信息,对于此时的程胜民来说,简直如同踏着一叶苇航前来的南海大士,把他从迷茫中带向了希望的彼岸。

我这里高唱当时水调歌  要识得声音是我

为了准确描述具体内容,一般在选定了主题目的条件下,往往还需要遴选若干个小标题与之匹配。所谓匹配,就是说拟定的小标题要有一个共同的属性,且必须能被主题目的框架所容纳,与之保持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为了表达笔者对县上的相关领导,尤其是程胜民这个当地村民的带头人,在落实这一扶贫项目、带动一方百姓靠养殖甲鱼脱贫致富的显著成就的钦佩之意,我又何惜多花费一点时间深试元曲瀚海。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捕捉到了这个洋溢着朗朗豪情的语言,做为第二个小标题来梗概以下内容。

程胜民回到村里,马上组织起村上的两委班子召开会议,向大伙儿提出了养殖甲鱼的建议。孰料他火辣辣的兴头,却遇上了湿柴,愣是着不起火来。一个多小时的会议,除去落了满屋子劣质纸烟燃烧后缭绕起的腾腾烟雾,就剩了少数几个人虽然表示理解,但说到具体实施的时候却又都以持观望态度为主了。只有这个惯于搏击风浪的弄潮汉子并不敢灰心,因为他身上牢系着全村几百号人的生活底线。于是,他拉扯上村主任刘京周一起,忍着头皮走家串户,最终除了他们两户,仅勉强又联系了三户表示愿意和他们一起先蹚蹚这滩“浑水”。即此他们每户一个家长,一行五人驾起扁舟,取道阜平县与其邻村的甲鱼养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原来这甲鱼养殖是在水库边的高岗上人工饲养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向阳,建造一个上棚、下池两相结合的密闭空间。具体就是利用砖混结构建造一个长20米以上,10米,1.2米,总面积至少200平方米的长方形、上部露出地面0.8米左右的坑池,再在上面搭建拱形骨架,然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启用时池中注水深约三分之二左右即可。

从阜平县的甲鱼养殖基地考察回来后,心中有了底码,随即采取入股的方式集资20万元,在2004年的7月份先行建起4个养殖大棚,投放种苗7000只,于是,曲阳县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的第一声“欸乃”便唱了出来,这一方山水就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与此同时,一直密切关注这些贫困村的曲阳县扶贫办的领导等一班人及时发现了这个破土新生的萌芽,马上不惜翻山越岭、颠簸近百里崎岖坎坷的山路,深入养殖现场,深入农户,甚至亲临阜平县的甲鱼养殖基地,进行多次的周密调查和访问业界专家,通过反复论证,认为,该库区养甲鱼有着以下几项得天独厚的优势:

1.有着多年水产养殖的经验,可以触类旁通。

2.有着甲鱼喜欢食用的小杂鱼的丰富资源,相对饲养成本较低。

3.有着毗邻王快水库沿岸阜平县甲鱼养殖基地成功养殖甲鱼的经验,可以随时借鉴,少走弯路。

于是,王树勋主任把这些情况及时写成文字材料,上报给县委、县政府,随即得到高度重视,2005,即将北赤岸村列为该县第二批项目扶贫重点村。

北赤岸村位于曲阳县西部的深山区,原是王快水库的移民村,距县城40多公里,其中四分之一以上是陡峭的山路。当时,即便相邻的村子之间都没有一条能真正称得上路的路。除了水中作业,其它的主要运输工具就是扁担和背筐。全村102人家420多人,全部住在高凹不平的山岸上,即便是邻居间串个门都要爬好一段非常陡峭的坡路,更不敢奢望汽车开进村来。然而,这里却成了该县扶贫办近几年的第二故乡,主要领导轮流带队到这里现场办公,吃住在村民家里,夜里坐上农家的热炕头,听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看电视,一起谋划美好的前景,随时帮助解决发生的问题。就为能够掌握第一手材料,他们饱尝了别样的“山珍海味”。先头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配置的小汽车因为底盘低,跑不了山路,他们总是租或借用面包车,即便这样还必须停在离村子45里远的地方,冬天冒着风寒,夏天当着烈日酷暑,徒步进村核实资金的发放和使用情况、验收项目的落实情况等。

一次,王主任带领两名同行工作人员,前去检查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上午还是晴空万里,下午按原路返回,却不料因为临时下了大雨,一段横在浅水处仅可通小型车的堤坝路,在将近出口路段的一旁冲出个堑窝,阻断了进路。倒回去吧,这么狭窄的沙土路,稍微出现偏差,就会导致车翻人伤的结果。出租车的司机站在堑窝边上前看看,后瞧瞧,实在犯了难。

王主任查看了地形,又扫视了周围的环境,即可招呼两个属员和司机一起,拔起对面岩缝中的一些荆棵,然后用手捧上沙土,连带搬过来附近的一些石块,一并填进那个堑窝里,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修复了路面,可他们的手上却都留下了好些血痕。然后,他们三人又在旁边,双手用力向路中央推搡着面包车一起缓缓行进,才算脱离了困境。

通过与村民的促膝谈心和多次的切身经历,他们决定先行帮助该村改善道路交通和架设从村中到东坡的电力线路,以保证新增的养殖户和扩大范围的养殖户的抽水用电。于是,随即调拨10万元扶贫资金,一并联系上电力局、交通局、移民办和水泥厂等单位,以及协调附近和沿途相关的村子一起硬化了通向外界的路面。同期架设电力线路4000多米。另外,又安排37万元周转金用于养殖户的种苗购置,从而大大调动起村民进行甲鱼养殖的积极性,不仅北赤岸村绝大多数村民投入到甲鱼养殖的行列中来,而且带动起了附近10多个村子的村民养殖甲鱼的兴趣,一时间在当地兴起了甲鱼养殖高潮。

可怜宵  波间涌出蓬莱岛

这句元曲绮语,所要表达的原是一种可人的惊喜现象,现不妨拿来为这一带甲鱼规模化养殖的盛况聚焦,倒也颇得其宜。

因于本文写作,在与该县扶贫办的领导座谈时,有两个新词像两个身着靓装的美眉闯进了“爱花人”的视野,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一个是“周转棚”,一个是“细胞户”。

“周转棚”是政府一次性划拨给先期养殖户用于搭棚建池所用的资金,等下一批项目户接手时,这项资金则随之移转这样一个概念。其好处一是避免了资金滥用导致的浪费,减少政府投入;二是能促使养殖户勤勉敬业,达到从根本上致富的目的。不过,这个“美眉”虽然朴素大方,却显然不如另一个“细胞户”来的更加形象,因而也更加可爱些。

我们知道,所谓“细胞”,乃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尤其难得的是我们扶贫战线上的专家学者苦心经营出这样一个生动别致的新词,把受助项目户与这生命的基本单元联系在一起进行权衡考量,从而提出了这个“细胞户”的称谓。是的,细胞由初步形成、做大、从而产生新的细胞核,再行分裂发展累积成系统,如此循复渐进以致生成完整的生命体。相对于曲阳县甲鱼养殖基地的规模形成来说,倒也比拟的十分贴切。

首先,北赤岸村的村民,看到他们的领头人程胜民等养殖的甲鱼一天天长大,他们估算着成本,打听着行情,又亲眼看到政府部门的切实支持,逐渐打消了顾虑,纷纷想着争当“细胞户”了。同理,细胞效应的强大生命力也迅速在周边的村子显现出来。

单北赤岸村2005年就新增10个大棚。2006年,大棚数猛增至80个,投放甲鱼苗9.7万只,加上先期养殖户养殖的甲鱼,一并在年底出售成1.3万斤,共收入47万元。每个大棚扣除2.5万元的成本,每棚年获利1万元。相对于当时这一方贫困的村民来说,简直无异于抱回了个金娃娃。

成功的模式大致相同,然而,通向成功的道路则各不一样。那么,程胜民他们到底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

开始时,他们凭着想像以为勤换水会更利于甲鱼生长,因此,他们每星期就换一次水。孰料正好适得其反,一经换水,池中的水温前后都会出现较大温差,这对甲鱼适宜恒温度的习性是相悖的,因此导致进食锐减。还有,他们曾经按每平米1015只的密度放养,结果影响了甲鱼的单体体量,徒增了种苗成本。为了全面掌握养殖技术,他们不仅走出去拜师学艺,还曾多次延请石家庄海泰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杨振才博士和阜平县甲鱼养殖协会的贾更金会长前来,集中给养殖户传授基本知识,进行现场指导,致使他们才真正熟稔了甲鱼的生命习性和生活规律。

甲鱼喜静,怕噪,人工饲养每平方米一般在67只,生活环境温度在15℃以下时处于休眠状态,25℃时开始进食,在3032℃时摄食量最大,超过这个温度则深潜水底,影响进食,超过35℃则造成闷棚,导致整体死亡。因此,在养殖周期内尽量将水温保持在3032℃的范围内,促其摄食、长大。另外,水温与室温也不宜相差太大。夏季阳光充裕时,尤其在伏天,往往需要部分地撩起塑料溥膜,使其透风,以降低室温。再则,还有一个条件需要满足,就是要保证阳光照射。“王八晒盖儿”不只是一句玩戏话,而是甲鱼的生理必需过程,只有经过足够的阳光照射,其甲壳才能钙化变硬。为了保证甲鱼的晒甲需要,就要在棚架上悬系足够数量的铁丝,下端绑扎上折叠成钟状的蛇皮塑料袋,使其悬浮在水面。这样,一旦阳光充裕的时候,上面便爬满了赖洋洋的甲鱼。只是要保持一个完全没有噪音污染的环境,稍有动静,它们就会立即跳进水里,所以,一般的参观者是很难观赏到甲鱼集体沐浴阳光的那种壮观场面的。

从开始引进种苗到出栏销售一般一年半为一个周期,即第一年5月到10月为幼鱼期,一般长到34两,冬季休眠。进入第二年5月份,雌雄分养,以至10月份出栏,平均体1.5斤左右。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他们感觉如果自己培育种苗岂不更好,不仅能降低饲养成本,增加效益,而且还省了远途运输的麻烦,尤其能够有效地防止外界病源的侵入。于是,程胜民他们又多方请教,并买来专业书籍,边学边干,在2006年秋季即培育出了自己的种苗。然后,又在县扶贫办的帮助下,领衔创办了“富民养殖有限公司”,程胜民自任董事长。

为了提高公司的凝聚力,让成员感到公司的温暖,公司董事会决定按市场价的半价对公司成员提供种苗,并免费为养殖户配发甲鱼养殖专业书籍。于是,附近村子的养殖户基本全都聚集“富民养殖有限公司”的麾下。相对的县委、县政府全局规划的扶贫模式,即“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模式便率先在程胜民们手上得以实现。

黄昏后  长笛在手  吹彻楚天秋

这句同样出自元曲中的妙语,想必会把人带进一个秋高气爽的世界,去倾听那长笛吹出的远韵,感受其无垠的空灵。霎时间,王快水库被感染了,任着大坝内的水面随心地铺展开来,凭着连绵不断的波纹恣情地曼舞妙俏,顺便也把栉次鳞比于岸边的甲鱼养殖大棚内的缕缕鱼腥味捎带着飘散向远方……

养殖大棚一天天在增加,大棚内的甲鱼一天天在长大。这是一方水乡百姓辛勤劳动的丰谷,是该县扶贫办一班人执着奔波的结晶,更是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硕果!

与程胜民的交谈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他说:“养甲鱼,其实就是养水,只要把水池里的水养好了,其它的就都是小事儿了。”

我想,这莫不是就是常说的阻挡人们眼界的那层窗户纸?没人给你捅破,你就看不到里面的精彩世界。

由于程胜民等人的带动,以及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县扶贫办的大力扶持,到2007年,该县所有王快水库沿岸的北赤岸、南赤岸、东沙湾、西沙湾、迈岭、辘轳沟、内河等贫困村也纷纷加入了甲鱼养殖队伍。就连非贫困村的南雅握、北雅握、郑家庄等村也从中看到了美好的前景,他们除了养殖甲鱼,更把鲟鱼也引了进来,并且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于是,一个以甲鱼为主导、包括鲟鱼在内的特色养殖基地正在这一方水乡滥觞开来。

2008年,以上7个贫困村的甲鱼养殖大棚发展到550个,养殖甲鱼50万只纯收入1200多万元。从而使绝大多数村民摆脱了困境,走上了富裕之路。

为此,该县扶贫办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73.6万元,并联系相关单位帮助硬化路面10公里,架设电力线7000多米,有效地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返程的路上,扶贫办的领导带我到乡政府进一步了解情况,受到了乡党委书记曹英才和乡长门士敏的热情接见。

曹书记介绍说:“齐村乡虽然是我县山区的贫困乡,但濒临王快水库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县扶贫办的强力支持下,建成了以北赤岸为龙头的甲鱼养殖基地,成立了以程胜民为首的“富民养殖有限公司”,从而带动了库区多数村民脱贫致富。为了体现原生态的地方特色,我们还为这些水产品注册了商标,就叫它“辘轳沟牌”。虽然近一、二年受全球经济形势普遍滑坡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但是,我们将通过扩大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养殖品种等方法来消化这些不利因素。现在我们的特色养殖规模在保定市名列前茅,全省占到第三、四名的样子,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在三、两年内达到全省第一。这绝不是大话,这是有根据的,因为我们的水产品是采用水库中的天然水,并用当地出产的小杂鱼直接喂养,其肉质鲜美,与天然的没多大曲别。因此,市场前景很好。

一路的采访,所见所闻,几处的交谈,所感所悟,从扶贫办的领导到村干部、村民,再到乡领导,共同为一个“水”字连结起思想,投机了话语。常言道:上下一心,其利断金。相信,有了这样的好政策,有了这样务实的领导,有了这样肯干的群众,何愁这一方水乡不兴旺发达?

初秋,一阵徐风吹起,阴沉了几天的天空出现了云裂,随之又飘移成数片硕大的云洲,斜阳从后面射出一根根耀眼的光线,云洲的边缘像水晶一样通透明亮。霎时间继续裂变成懒散的云朵,不仅失去了遮挡阳光的能力,反被斜阳点燃,把个长天烧得个彤红彤红。

这时的王快水库一定是浓墨重彩的千顷画面;岸上数百个养殖大棚,更像是堆起的篝火,正在熊熊燃烧。

哦,明天一定是个好天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