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读原著 2021-12-27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楚昭王逃离楚国,屠羊说也跟着昭王逃走。在流浪途中,昭王的许多问题,乃至生活上衣食住行,都是他帮忙解决,功劳很大。楚昭王返回国土,要赏赐跟随的人,赏到屠羊说时,屠羊说说:“楚王失去了他的故国,我也跟着失去了卖羊肉的摊位,楚王恢复了国土,我也恢复了我的羊肉摊,这样便等于恢复了我固有的爵禄,还要什么赏赐呢?”

    楚昭王听后,还是说:“一定要赏他。”屠羊说说:“大王逃离国土,不是我的罪过,所以不敢伏诛;大王返回国家,也不是我的功劳,所以也不敢受赏。”

    楚昭王说:“我要见他。”屠羊说道:“楚国的法令规定,必有重赏大功的人而后才得接见,我的智慧不足以保存国家,勇敢不足以战死敌寇,吴国的军队侵入郢都,我畏惧危难而逃避敌寇,并不是有意追随大王。大王要不顾楚国律法的规定而接见我,这不是我所愿传闻天下的事。”

   昭王对司马子綦说:“屠羊说身处地位卑贱而陈说义理很高明,你为我请他担任卿的职位。”屠羊说说:“卿的职位,我知道它贵于屠羊的职业;万钟的俸爵,我知道它富于屠羊的利益。但是我怎么可以贪图爵禄而使我的君主有行赏不当的名声呢?我不敢接受这高官厚禄,还是愿意恢复返回到我宰羊的职业。”终于没有接受奖赏。

   屠羊说在历史上最后也成了拒名,拒利,不居功自傲的典范。清曾国藩曾在诗里面讲:“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早在《道德经》中,老子也说:“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对于为人处世,孔子一直提倡少说话,敏于行,不伐善。在孔子看来,这种功成不居的品质也是仁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做事时,心诚意洁,忘我耕耘,少计较结果,以此程子也说:“先难,克己也。以所难为先,而不计所获,仁也。”
    
   仁人对于难做的事,从不退缩,总是做在人前面,而收获结果时,他又是在人后的。《礼记·中庸篇》说:“力行近乎仁。”做事抢在人前,论功则处在人后,这便是仁的实践途径之一。 
   
  《翟氏考异》中,对此则内容有进一步的诠释——
   
   樊迟凡三问仁,两兼问知,夫子答之绝不同。夫子固因材施教,而一人一问,时或有先后之殊,材未必变易之速。三答均可终身由之,迟尤不应见少而屡黩也。大约迟之进问,犹有馀辞,而其辞有别,夫子乃各就其问辞答之。纂语者重在夫子之答,略其问辞,但浑括之曰问仁问知焉耳。各篇中凡诸弟子同所问而夫子异答,宜兼以此意隅反之。 

   在这一章里,孔子还提到了如何对待鬼神这个问题。很多人对于鬼神,是一种迷惑的状态,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有好大一部分人则是盲目的迷信,而那些不信鬼神的人,又带着一种不敬的攻乎异端的态度。这些对待鬼神的方式都不好,孔子以为对待鬼神最好的态度是“敬而远之”,他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他不迷信鬼神,也不主张以卜筮向鬼神问吉凶,他主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尽人事,知天命”,提倡“修身改变命运”。孔子为人处世总是实事求是,对于怪力乱神这些他不知道的东西,他不评不论,也不信,只尊重它的存在,敬而远之。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致力于服务民众的义举,对于鬼神,尊重它的存在,远离它,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叫有仁德,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收获时,他又在人后,这样可以说是有仁德的了。”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