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魏征(580年-643年),今河北省巨鹿县人,先后任谏议大夫、尚书左丞、秘书监、侍中、太子太师、丞相,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宰相和谏官之一。他性格刚直,学识卓越,犯颜直谏,是唐太宗最为信任、尊重的大臣。 魏征病重后,唐太宗派人多次奉送药物,派人住在他的家里,随时报告病情,还和太子一同前去探望,并答应将衡山公主嫁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十七,魏征去世,享年63岁。 魏徵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 魏徵去世后朕派人到他家里,得到他的一页遗表,才刚起草,字都难以辨识,只有前面几行,稍微可以辨认,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安定,任用恶人国家就衰败,公卿大臣中,感情有爱有憎zēng,自己憎的就只看见他的恶,自己爱的就只看见他的善。爱憎之间,应当审慎,如果爱而知道他的恶,憎而知道他的善,除去邪恶不犹豫,任用贤人不猜忌,国家就可以兴盛了。’遗表的大意就是这样,然而朕思考这事,自己恐怕不能避免魏徵所说的这些过错。公卿侍臣,可以把这些话写在手板上,知道朕有过错一定要进谏。” 臣子生病了,国君亲自来看视,对臣子来说是莫大的殊荣,一来当然是自己的德高望重,功绩和实力使然,二来表明国君重视贤臣和人才,不忘本,能把持住治国的正道,以此,做臣子的这时候尽管身体不适,也仍会尽量以礼相待。 孔子病了,国君来探望他,他便头朝东而卧,身上盖着上朝的礼服,拖着大带子。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