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读原著 2021-12-27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被誉为“药王”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晚年曾云游于邱县。观其景物优美,民风淳朴,遂留连忘返客寓郊寺,悬壶行医无欲求,施医无类,师承董奉为人治病不收钱,不受谢,惟望患者病愈后在寺旁植杏树三株,经年植杏树百亩,郁然成林,杏熟以杏易谷赈贫。此间,有虎伏跪求医,孙思邈首创“虎撑”治愈金簪卡喉之疾,虎有灵性,不复危害人畜,感恩为其守护杏林,并充当药王坐骑。药王佩逝,虎绕寺哀啸三日,不知去向。

   孙思邈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道家医德思想,是中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孙思邈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 

   孙思邈具有高尚的医德,一切以治病救人为先。他关心人民的疾病痛苦,处处为患者着想,对前来求医的人,不分高贵低贱、贫富老幼,亲近疏远,皆平等相待。他出外治病,不分昼夜,不避寒暑,不顾饥渴和疲劳,全力以赴。临床时,精神集中,认真负责,不草率从事,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嫌脏臭污秽,专心救护。特别是他提倡医生治病时,不能借机索要财物,应该无欲无求。他这种高尚的医德,实为后世之楷模,千余年来,一直受中国人民和医学工作者所称颂,被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悲悯天下生灵,不用动物入药。他说:“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呼!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真正伟大的医生一定是德艺双馨的。德代表的是做人的根本,人天生即有恻隐之心,不让生命中那份本存的对天地生灵的深广同情心被泯灭,不让自己赤子时即有的这份仁及万物的良知被蒙蔽,是一个人立德的前提。而艺则是德的补充,更精湛的艺本身就有助于一个人德的更全面提升。

    真正的恻隐之心是纯粹的,绝不含任何私心的,下面这个故事也是一例——
  
    赵匡胤曾在旅途中,宿于一道观里。京娘是山西永济人,年方十七,随父去曲阳烧香还愿遭劫,被响马锁于道观。赵匡胤知道后,第一时间拔刀相救,并护送京娘离开,途中京娘感激不尽,欲以终身相许,然而赵匡胤曰:“贤妹,非是俺胶柱鼓瑟,本为恻隐之心和义气上相救,今日若就私情,那与那两个响马何异?把从前一片真心化为假意,自己心不安,还会惹得天下豪杰们笑话。”后来,赵匡胤果然不辞千里,亲自送京娘回了家后,才独自返回。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哪怕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会改变神色。看见戴着礼帽和眼睛失明的人,即使是常在一起的,也一定以礼相待。乘车时,一旦遇到穿丧服的人,便低头俯伏在车前的横木上,表示悲悯和同情。遇见背负着国家图籍的人,也同样俯身在车前的横木上,以示敬意。作客时,有丰盛的肴馔,一定改变神色,并站起来致谢。遇到迅雷和大风时,也会改变神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