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让我们 “愤世嫉俗”却又“焦躁不安”

 重塑心灵心理 2021-12-27

为什么物质条件越丰富,而我们社会却变得越来越浮躁?

是什么让现代人越来越具有“评判精神”呢?

是什么让我们变得这么焦躁及愤愤不平的?

一个案例:

一个刚上大四的学生,由于之前学习的时候,常常缺课,成绩差,并且英语四级也还未通过,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论文答辩感到很恐慌,害怕不能顺利毕业,害怕被同学看不起。于是他就更加频繁的逃课,更加回避关于考试相关的内容。他贬低自己的学校,他解释说逃学是因为学校及老师都太差,这个学校学的不是他想要的。他说服他自己,反正在学校里什么都学不到,所以不用努力去学习。他通过这种贬损策略来回避面对学习的焦虑。

但是这种策略并不能使得他获得长久的安慰。相反会让他变得更加愤世嫉俗,对于事情的处理更加焦躁不安。

通过这种贬损使他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从而幻想了一个集优点于一身的自己。似乎自己就要成为想象中的那个人。正是因为这个完美自己幻想,所以开始对边的人和事业变得很挑剔,对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也变得很挑剔。

比如,因为害怕不能毕业而不愿去参加毕业答辩,给自己的理由的是,那并不能真正测出一个人的水平。

比如,他去实习,因为没有相关的技能证书而没应聘上,他会说那些都是形式,重要的是他能做什么、他的能力。尽管很多人会同意他的观点,但是却没有人会愿意雇佣他。

之后,因为父亲的关系去了一个公司上班,很快就干不下去了,他给出的解释是因为觉得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提升,公司氛围太差。

后来因为种种逃避行为,同时又害怕别人贬低自己,于是干脆就长时间宅着,不与其他人接触。陷入了一个焦虑恶性循环。越焦虑,越回避现实世界,越回避,越恐惧越焦虑。

他一方面采取回避策略,另一方面又恐惧害怕未来即将到来的事情。为了逃避焦虑的感觉,他脱离正常的社会关系,把自己包裹起来,让自己活在一个理想的幻想当中。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对幻想的越来越认同,会把对自己的失望投射到外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愤世嫉俗,似乎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这个世界不够好。

如果我们经常使用这种回避策略,那就不能让我们的经验得到调整。这样不仅会阻碍我们体验这个世界的乐趣,还会损耗我们大量的精力用以应对恐惧。让我们的性格变得偏激、焦躁而难以融入现实社会之中!

【你还想了解的内容】

【1】在强迫、焦虑、抑郁中修炼—加油吧朋友,我能从地狱中走出来,你也可以

【2】不放弃自己,你就一定会走出抑郁、焦虑、强迫的黑暗

【3】抑郁症让我成长:敞开心扉,成为更好的自己

【4】我是一名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我的经历给你信心

【5】产后抑郁焦虑症重塑感悟——我已经掌握打败摄魂怪的方法

【6】强迫症康复体会:不放弃,坚持练习,你就会收获令你一生受益的宝贵财富

【7】重度抑郁使我学会了“爱”和“感恩”

【8】愿我强迫抑郁焦虑的经历分享,给你带来信心和力量

【9】5个自我调整的病友经验分享

【10】一句话治好强迫症,强迫症患者总结【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