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腓特烈大帝:媲美凯撒大帝的普鲁士国王,拿破仑、希特勒的偶像

 以史为伴 2021-12-27

牛津大学近代史专家约翰·玛里奥特与格兰特·罗伯逊在《帝国的崛起:从普鲁士到德意志》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他是最有天赋、最有能力的军人、外交家和行政官”,“他使自己的王国首都柏林成为堪比巴黎、维也纳和伦敦的政治思想和活动中心。他在欧洲大陆的重要性,比肩甚至超越了其他同时代的伟大君主”,“在普鲁士历史发展过程中,他统治普鲁士长达四十六年,让这个德意志小王国发展成一个欧洲强国。”

腓特烈大帝:媲美凯撒大帝的普鲁士国王,拿破仑、希特勒的偶像

腓特烈大帝也称腓特烈二世,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第三位普鲁士国王。他在位长达四十六年,让普鲁士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王国逐渐步入欧洲强国之列,可以与当时的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相媲美。他的强大甚至引起了法国、奥地利与俄国、瑞典等国组成反普联盟对其讨伐,而其中决定性的罗斯巴赫战役让腓特烈大帝一下子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传奇。当时的欧美各国争相效仿其军事战术,这次战役甚至被写入了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之中,成为教科书般的存在。

腓特烈大帝其实是一个性格有些分裂的国王。表面上他是一个铁血征伐的帝王,但内心深处却是一个崇尚诗与远方、自由平等的帝王。这样的性格不仅没有削弱他的成就,反而让他的施政更具传奇色彩。

腓特烈大帝从小就接受其父亲腓特烈·威廉的军事主义训练。七岁之前他得到其母亲和王宫中女人们的悉心呵护,但是过了七岁之后,他便开始接受其父亲苛刻的军事教育。其父亲被称为棍棒国王,对士兵是如此,对他也是如此。他不仅要求他参加严格的军事训练,还经常将其放到战争的最前线亲身体验战争的冷血和残酷。腓特烈大帝喜欢不同国家的语言、喜欢音乐等艺术,但是只要被其父亲发现,就会被施以严格的惩罚,各种殴打和蔑视语言都会被加诸其身。十八岁的时候他曾因无法忍受这种教育方式,联合自己的朋友卡特上尉一同逃跑。结果被其父亲发现,当着他的面公开处决了卡特。腓特烈大帝差点因此丧命,在其他欧洲王室的干预之下,他才得以保全性命。后来其父亲又派三个贵族监视他的训练。回想起当年的遭遇,腓特烈大帝仍然感觉如同噩梦一般。

当腓特烈大帝即位之后,人们本来预期他会一反其父亲的政策,专注艺术和享受,但是他最终还是走上了其父亲的老路,而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将战争当作是一种国家政策和手段,确立了后世德国军国主义和对外扩张的国策取向。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首次发动大战都与之有莫大关系。

腓特烈大帝:媲美凯撒大帝的普鲁士国王,拿破仑、希特勒的偶像

腓特烈大帝在位期间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外进行扩张,一是全面改革内部的军政。

普鲁士是神圣罗马帝国下属的一个王国之一,是由当初的一个小小的勃兰登堡选帝侯发展而来,逐渐成为了一个小王国。它是后来的德意志帝国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德意志便是在普鲁士的不断壮大过程中渐渐实现了统一。

普鲁士的地理位置属于内陆之地,被英国、法国、俄罗斯、奥地利等包围在其中。向周围扩张便是最好的发展方式。腓特烈大帝即位之初便利用奥地利内部出现的王位继承问题,趁机夺取了奥地利的西里西亚。而在随后的过程中,德意志又为了保护自己对西里西亚的占领与法、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普联盟展开了七年战争。这次战争德意志处于完全的弱势,联盟的军队人数是普鲁士的三倍,人口是其二十倍。而很多次普鲁士都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当初,腓特烈大帝知道这一战无法避免,便主动发兵占领了萨克森选侯国,挑起了大战。虽然如此,腓特烈大帝对于这场长达七年的战争并没有太大的胜利把握,每次上战场,他都怀揣着毒药,一旦战败就会以身殉国。不过最终还是普鲁士撑了过来,成为了欧洲与法国、俄罗斯等并列的强国。而著名的罗斯巴赫战役便是爆发于此时。

罗斯巴赫战役发生于1757年。当时普鲁士陷入四面楚歌之中。南面的萨克森、西里西亚有奥地利的主力,正东方有八万俄军,而西方西汉堡--不莱梅--汉诺威方向的防线也被法军攻破。这时法奥组织了六万大军从西南攻向腓特烈大帝。

罗斯巴赫是一个处于低矮丘陵上的小村庄,当时腓特烈大帝集结了三万多人驻扎于此进行防守。不过防守始终不是他的意愿。他一直以来的战役都是勇猛精进类。这次腓特烈大帝同样没有改变初衷。他让手下将领在高坡上设立观察哨,时刻监视敌军的动向。他所处的这个位置可以精确地观察到法奥大军的军营和军队动向。

腓特烈大帝:媲美凯撒大帝的普鲁士国王,拿破仑、希特勒的偶像

11月5日中午,负责监视的上尉急忙前来禀报,说敌军正在向普军的左翼前进。腓特烈大帝急忙来到高屋屋顶观察敌军,他一下子便明白了对方的企图。他们是想要从左面及后方攻击普军,逼迫腓特烈大帝离开重要的交通线,打通前往柏林的道路。腓特烈大帝当即下令改守为攻,将军队调往左后方,主动与敌军展开大战。这与他当初主动发起七年战争是一样的思路。令法奥将领们叹为观止的是其军队的移动速度,仅用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三万大军的阵地转换。于是在这种出其不意之下,加上普军骑兵和步兵的配合下,联军大败。普军在一个半小时之内,以599人的死伤换来了法军4500人的伤亡,并俘虏了5000多人。其中更是有8名将官和260名军官。这可谓是一场大胜。

拿破仑曾这样评价腓特烈大帝:“越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就越显得他的伟大,这是我们对于他能说的最高的赞誉之词。"说的就是以罗斯巴赫战役为代表的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中的表现。他以一己之力战胜了整个欧洲。战后,腓特烈大帝主张将波兰瓜分,既扩张了自己的领土,也对其他国家进行了一些补偿,只是不是以自己国家的领土。在这次瓜分中,普鲁士获得了波兰-普鲁士,也就是东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原先占有的是西普鲁士。他算是完成了整个普鲁士王国的合一。他也成为了真正的普鲁士国王,而不是在普鲁士的国王,远远超越了先辈,并使普鲁士的国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和军队都增长了好几倍。

腓特烈大帝:媲美凯撒大帝的普鲁士国王,拿破仑、希特勒的偶像

腓特烈大帝的另一个重要成就就是他对于内政的改革,其中军政方面体现最为明显。罗斯巴赫战役的胜利得益于他对军队战术的革新。有人称之为斜行战斗序列,也有人称之为斜形攻击队型。

腓特烈大帝特别喜欢读书,他每天在处理公务之余都会拿出很多时间来废寝忘食地读书,研究战争艺术和思想。这可能与他早年接受的教育有关,军事方面的学习成了他的一种本能。他对军政方面的改革是全方位的。

首先是征兵,他将触角伸到了整个德意志,甚至包括奥地利之中。因为普鲁士的常年战争和对军事的重视,给了很多军人和军官创造了更大的发挥舞台。虽然他的征兵有些强制性和抢夺性,但是还是有不少的人愿意投入普军之中。

其次是军工产业和后勤补给。以前的普鲁士一些武器都需要从其他国家中购买,这样便容易被别国牵制。腓特烈大帝登基之后,大力发展国内的军工产业,并提供了更多的优惠政策。不仅免税,而且还提供补贴。除此之外,对于军械的发明和创新也是他所注重的。至于后勤补给,士兵身上要携带三天的食物,团属车队要携带供整个团所用的8天的口粮,而军属补给车队则要携带供全军一个月所用的口粮。除此之外,还在柏林等一些交通枢纽设立补给仓库。这种全面的补给政策让普军具有更机动和更持久的作战能力。

腓特烈大帝:媲美凯撒大帝的普鲁士国王,拿破仑、希特勒的偶像

第三个方面是关于军队的训练和军队纪律。这一方面腓特烈大帝继承了其父亲的训练方式,同时又特别强调纪律和忠诚。严明军纪已经成为了军队的信仰和灵魂。令行禁止,指哪打哪,高速移动又能迅速暂停,停止之时又能迅速移动。他同时特别注重对军官的培养和掌控,并注意提升军人的荣誉感。

第四个方面是战术上。斜行战斗序列是其中的一种战术。他将欧洲国家常用的战斗编队稍微进行了一下改编,减少了一列,这样一来,军队便有了足够的空间和速度在横队与纵队之间进行转换,尽快进入作战状态。同时他天马行空地将骑兵与炮兵结合在一起,各兵种之间进行组织搭配。将军需总部与侍卫署合并,成了后来总参谋部的雏形。还有比较重要的一个点是全民皆兵。普鲁士被称为一个军队拥有一个国家。

《帝国的崛起:从普鲁士到德意志》一书中这样评价腓特烈大帝的施政:“国家在顺从臣民身上榨取的钱,没有一分用在了他自己身上;他四十六年来的汗水和辛劳,只换得普鲁士国王的微 博薪资——那些后宫的妃嫔、无能的贵族、寄生虫似的封建派,以及腐朽害人的教会在他的国家概念中没有任何地位。

腓特烈大帝:媲美凯撒大帝的普鲁士国王,拿破仑、希特勒的偶像

他将一切都奉献给了国家和百姓。他虽然强硬和铁血,但是他内心中对于艺术和启蒙思想的追求使得他施政时特别注重普通百姓。在他眼中,没有贵族和平民百姓之分,两者在地位上都是相等的。他也重视宗教自由,不允许那些霸道的宗教政策存在。腓特烈大帝是启蒙思想家门开明专制君主的典型,尤其是伏尔泰对他推崇备至。

腓特烈大帝一生有着无数的传奇。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欧洲,完成了德意志帝国崛起的重要一环;他敢于面对教会和贵族的强大压力,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他以帝王之身亲身主持战役,在面对战争时的视死如归;面对强敌,仍然采取精进的攻势和先发制人,而不是防守。还有他严肃寡淡的性格、独守空闺的王后以及他与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大帝之间的感情。这些都让腓特烈大帝充满了让人研究和探索的魅力。像前面所说的《帝国的崛起:从普鲁士到德意志》这本研究德国历史的重要著作,其中便专设了一章详细介绍和评价了腓特烈大帝的一生功绩和传奇。

腓特烈大帝:媲美凯撒大帝的普鲁士国王,拿破仑、希特勒的偶像

1786年8月17日,腓特烈大帝去世,整个欧洲为之震动。《帝国的崛起》一书称:“政治天空中的一盏明灯熄灭了,一个天才的大脑停止了工作,一个强大的意志失去了支配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