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敬

 看尽人间荒唐 2021-12-27

        每个人都是先做儿女,有了自己的儿女后再成为父辈,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尊老爱幼是人类应有的美德。我们在自己做儿女的时候,孝敬自己的长辈,在做儿女的长辈时,才更能理直气壮地接受儿女们的孝敬。

        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不仅仅要尊敬赡养自己的父母,也应该爱护不是自己父母的老人。

        两千多年前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用一句话就说出了这个道理。

      《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无论建国,还是为家,孝敬是道德大厦巩固之根本。

        中国古代讲究忠孝,忠孝是中国道德的核心,其他道德准则都是据此引申出来的。

        忠孝来自善良,善良制约欲望。

        每个人都有欲望,都有把控一切的幻想。“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是潜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隐秘。善良是平衡或者控制这种欲望的开关:真正善良的人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利益伤害了他人,更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拯救深重的苦难。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认为人的欲望寡浅才能保持住善良的本性,多欲则会丧失善良的本性。程颐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小到个人,大至家国,为人善良的人才为他人着想。真正有智慧的善良,才会受到他人的尊敬。

        孟子曾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的快乐,不是所有人的幸福。爱他人的人,才能收获真正的快乐。

        孟子认为“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每个平凡的普通人,都要遵循社会普遍认可的善良和公义。只有具备大部分人都认可的品质,才会受到所有人的钦佩。

        有位学者曾这么描述维多利亚时代和爱德华时代英国人称之为“品质”的东西:“责任先于权利;荣誉先于利益;强者的谦卑,骄傲的服从;搏击强梁,卵翼妇孺;不轻易承诺,但所做永远多于所言;神态自若地相信最坏的前景,但绝不退缩;与其背弃信任你的人,毋宁死。”

      在我痛苦无助的时候,幸好还有书籍与我为伴。我在和先贤的对话中比对自己,寻找自己的缺陷,剖析自己的灵魂,查找我在今天的生活中为什么遇到难以摆脱的苦痛,检讨我在生命中做过哪些不应该做的事情。

      父亲饱经风霜的一生,不可谓不善良。他对生存的渴求,只是作为一个人的本能,在活下去的时候,追求活得更好一点,也完全不是非分之想。只不过他不善于掩饰他的缺陷,或者任由他求生的本能,肆无忌惮地逾越生活规则,独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以致影响到他人却不自知。

        我等为人子者,亦为人父。不管受过的教育,还是经历的生活历练,都比风烛残年的父亲精深得多。所以,我们唯有孝敬,并且在为父辈尽孝的过程中,努力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才是做一个好人的根本。

《蓉北日记》第一部【父亲生病的日子】「095」孝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