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图像赏析132:源于洪积扇辫状河的青弋江发育过程

 hjh2004 2021-12-27

图片

首先,在早更新世晚期 (1377 ka前),在黄山北麓山前地带,由于长期的季节性洪流或泥石流的作用,于1377 ka前后在出山口地带形成了广阔的洪积扇,并在洪积扇上发育了多条暂时性的辫状河 (图5a)。

此后,到~1300 ka,该区环境可能发生了显著变化(降水增多或地面抬升,或两者兼有),其中某一条辫状河开始发生显著下切,而其他辫状河却逐渐萎缩或消亡 (图5b)。

与此同时,该辫状河通过加深和拓宽谷地,逐渐成为稳定的持续性河流而发育成青弋江,原洪积扇也因青弋江 (或辫状河) 下切而形成P台地,而此后青弋江进一步拓宽河谷、堆积T3阶地砾石层,并且发育了较宽广具有二元相结构的河漫滩 (即T3阶地面)(图5c)。

最后,到~900 ka,该区环境可能再次发生了显著变化,青弋江再次发生显著下切,形成了青弋江最老的T3阶地,与此同时谷底开始T2阶地砾石层 (图5d)。因此,青弋江发育的直接原因正是基于洪积扇之上发生的两次显著下切,其年代分别对应于~1300 ka和~900 ka,标志着青弋江的形成。

黄山山脉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主体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山脉主体呈北东走向,南北长约40 km、东西宽约30 km[43],是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区域分水岭。黄山北麓地区发育了多条河流,如青弋江和水阳江等,属于长江下游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青弋江是长江下游地区最长的一级支流,全长309 km,流域面积达7195 km2[4] (图1a)。青弋江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6 ℃,年均降水量为1500 mm,为青弋江及其支流提供了稳定的降水补给。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内容来源于: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