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风后遗症3--论中风之因

 钱要向我飞 2021-12-27

既然是张仲景首次提出以中风为病名,我们再回顾看看张仲景是怎么说的。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里面提到“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我们要治疗好偏瘫,就必须先要明白偏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前面我提到是由于卫气的左右开合失常所致,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讨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卫气左右开合失常的这个问题。中风病名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对于这段条文,我看见的注解都是说半身不遂情况是中风,但臂不遂的情况为痹症。我个人认为这种注解是不对的,这段条文“使然”二字为眼目。“中风使然”也就是说由于风引起的疾病,出现了半身不遂或者但臂不遂的情况我们称其为痹,而引起痹症的原因是中风,是由于中风导致的半身不遂或者但臂不遂的情况发生的。这里的痹不是我们常常说的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痹症,其指的是血痹。我们看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里面提到“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血痹形成的原因亦是汗出受风,在外的症状主要就是身体麻木不仁。我们中风偏瘫除了半身或者单个肢体活动不灵活的情况以外,最主要的症状还是患者肢体的不仁。故而我们应该把偏瘫当作血痹来看,引起血痹的原因是中风。

那么,什么是中风呢?我们还是看张仲景的,在其《伤寒论》里面提到,“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 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我们从太阳中风来看中风的机理是什么。“阳浮而阴弱”,是荣卫不和,也叫卫强荣弱。荣气,也叫营气。我们通俗讲的营卫不和。条文里面讲了是荣气和而卫气不和,说明太阳中风的主因在于卫气虚。我们的卫气是根于下焦的,卫气为用,元气为根。卫主外而为用,元主内而为守。卫主外而为固,卫虚则不固,就会浮越。这里大家还需要明白一点,我们中医讲对待,表和里互为对待。卫气主表而要入里,元气主内而出表。卫虚不能固表,则里气就会上冲,气上冲的形式就是一种风,这风是从人体内来的,风从中来,故而叫中风。

风怎么从中而来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虽然我们人体有五脏六腑,皮肉筋骨;我们抓住三个大方向,不少疾病就能够解决。这三个方向就是营卫交感、脾胃交感、心肾交感。除了心肾互为交感以外,营卫可以互为交感,脾胃可以互为交感;当然拓展开去可以有无数的交感,我们抓住这三个即可。心肾虽然是不同的脏器,按位置来讲,心在胸而肾在腹。但是我们中医主要用的是心肾的功能,我们不能抓住形体不放,那样就失去了中医的本来面目。我们中医用的是象思维,临床以取类比象作为主要的诊疗手段。心肾为水火,我们自然界水火相交的场地是在土中,土中有水,土中的水接受了阳光的热度,土里面的水气才会升腾,土里的水气升腾,水才会孕育万物。我们的花草树木根部得到水的滋润才会生长茂盛。对应于我们人体,心肾的交感寄于脾胃,心肾交感正常,脾胃才能正常化生饮食而生营卫。心肾交感失宜首先就是脾胃不和,脾胃不和进而营卫生化就不足。故而营卫不和的根在于心肾之交,心肾为根,脾胃为体,营卫为用。心火不能正常下归于肾,就会肾寒,肾寒就会寒气上冲。心肾交感失宜则脾胃不和,脾胃不和则胃气不能正常下降,胃气就会上逆。在表则卫浮而营弱。心亦主血脉,心火浮则血易热,情绪相对急躁易怒,偏于心火浮越的中风当以颅内出血为主。肾寒则脾胃寒,脾胃寒则易生痰饮,痰入经络则血凝,此类患者情绪忧虑而多思,偏于肾寒的中风以颅内梗塞为主。脉内不论是有郁热或者是痰饮,均会引起血的正常化生而为血痹;血痹则血液对筋骨的濡养就会失宜,就会出现偏瘫等等情况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