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小麦种植,土壤深耕,为何没达到高产?反而减产30%,郁闷啊

 起点农业 2021-12-27

对于小麦的种植并不陌生,但是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却遇到奇怪的事情。说起来,这件事情也比较简单。为了让小麦的产量增加一下,对于土壤进行深耕的作业。目的也非常简单,保障土壤更加的疏松、透气,这样更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对于这样的做法是非常赞同的,也是完全符合基本的种植规律。

农村小麦种植,土壤深耕,为何没达到高产?反而减产30%,郁闷啊

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这样深耕以后,小麦的产量却没有增加,反而以往种植的经验,小麦的亩产量还减少了30%。对于这一点,小麦的种植户,感到非常奇怪。而且这个追肥也都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每亩的追肥量也并没有减少、灌溉也非常的及时。那这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农村小麦种植,土壤深耕,为何没达到高产?反而减产30%,郁闷啊

小麦减产的原因很简单,但也最容易忽视?

单纯地讲“土壤深耕”,对于种植者而言确实是非常好的。而这次深耕后导致小麦的减产,主要的原因还是种植小麦的土壤深耕的频率问题。现在种植小麦很多都是采用旋耕机进行土壤翻刨,而这个旋耕机的对于土壤处理的深度基本在15-20公分,最多也不会超过20公分。但是深耕机就不一样了,它最低基本在25公分,甚至达到30-35公分。

农村小麦种植,土壤深耕,为何没达到高产?反而减产30%,郁闷啊

①种植层发生了改变

对于深耕机而言,它把25公分以下的土壤翻刨到表面,从而形成了种植层。而真正的种植层土壤却被埋在了深处,对于现在的种植层而言,土壤确实深层的。对于这个深层土壤,它本身的营养成分和有机质都非常低,对于作物的生长非常不利。这就是导致小麦减产的元素之一,这样解释应该是容易理解的。

农村小麦种植,土壤深耕,为何没达到高产?反而减产30%,郁闷啊

②施肥没有发生变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施肥也没有发生什么观念上的改变。底肥和追肥基本还是按照传统的比例进行的,而以及忘记深层土壤肥力问题。所以在底肥和追肥的用量上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小麦的生长过程出现肥力不足的原因导致的。对于深耕后的施肥问题,也需要有新的认识,一定要加大肥量的。不然还是会导致种植小麦减产的。

农村小麦种植,土壤深耕,为何没达到高产?反而减产30%,郁闷啊

深耕土壤,本身是好事,只是理解得不到位?

对于土壤深耕是有利于种植作物的,但是深耕的频率一定要记住。深耕与旋耕它们之间该如何协调呢?旋耕是目前种植界使用最多的,而深耕相对还是比较少的,其中肯定是有价格因素在里面。深耕与旋耕之间,旋耕机它也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有效地把作物根系打得更碎一些,这样更有利于在土壤中发酵。而深耕机,可以把作物种植层扩展得更深,更有利作物根系的生长。

农村小麦种植,土壤深耕,为何没达到高产?反而减产30%,郁闷啊

土壤深耕并非是每年都要进行,但一定要做到间隔一年一次深耕,这样更有利于增强种植层土壤的深度。而且每次深耕以后,一定要加大底肥和追肥的数量,这样保障种植层土壤有更好的肥力。

总结:

深耕带给小麦种植的产量降低,主要还是对于深耕方式的不理解造成的。其中就是对于土壤种植层肥力的问题,如果在深耕后,加大土壤的底肥和追肥,对于小麦的产量绝对是没有任何影响的。而长期的旋耕与深耕的结合,就把种植小麦的种植层土壤加深,更加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这样小麦根系对于营养成分的吸收就会更加得多,从而保障小麦的产量。总之,还是对于深耕土壤的理解不到位,希望我的文章,能带来一点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