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评估

 昵称64907436 2021-12-27

高血压的预后取决于靶器官功能损伤的情况,高血压容易引起损害的靶器官有脑、全身血管、心脏、眼和肾等,因此,应当定期评估和检查靶器官损害的程度。

01

心脏损害

高血压可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左心室泵血的阻力上升,心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代偿而使左心室壁逐渐肥厚,而左心室腔缩小,心脏舒张功能减退,但是高血压不能达到有效控制,最终发生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另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非高血压人群中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为1%~9%,而高血压患者中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高达25%~30%。心肌肥厚和心肌重量增加使心肌耗氧量也相应增加,但心肌的相对供血不增加甚至减少,结果引起心绞痛和心力衰竭。据上海、北京等地的调查显示,62.9%~93.6%的冠心病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02

血管损害

血压升高后首当其冲的就是全身的动脉血管,高血压可引起血管硬化和管腔狭窄。在长期的高压作用下,全身的动脉血管的管壁增厚、硬化和痉挛。既往多关注的是心脏的冠状动脉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闭塞,使心肌的血液供应减少,可导致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患者中冠心病患病率是血压正常者的2~4倍。

实际上,高血压的血管损害是一个全身性的问题。脑、肾和视网膜损害均与高血压的血管损害密切相关。甚至有研究提到,内脏的动脉损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可能导致一些内脏器官的功能改变。

03

肾脏损害

肾脏是由无数个肾单位组成的,每个肾单位又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血管有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和静脉三种。高血压除造成肾小球动脉硬化外,还使肾小球内的滤过压升高,出现“超滤过”现象,长期的“超滤过”效应使肾小球发生硬化,功能减低,最终出现肾衰竭。轻症高血压患者若不控制血压,5~10年可以出现轻中度肾小球动脉硬化;严重的高血压患者短期内就可引起肾损害。肾小动脉的硬化主要发生于入球小动脉,如无并发糖尿病,较少累及出球小动脉。肾脏入球小动脉因高血压而发生管腔变窄甚至闭塞,会导致肾实质缺血、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问题,使血压进一步升高且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肾功能损害的最初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夜尿增多,少量蛋白尿,若肾小球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将出现大量蛋白尿,血中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不断上升,此时肾脏病变加重、高血压恶化,形成恶性循环,舒张压高达130mmHg以上,肾单位、肾实质坏死,最终发生尿毒症或肾衰竭。

04

脑卒中

高血压是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和一过性脑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脑部小动脉发生管壁痉挛、增厚、狭窄、硬化和微血管瘤,不仅容易破裂出血,而且还容易形成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脑梗死。高血压患者反复多次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最终导致脑组织严重破坏,形成脑萎缩,使患者发展成痴呆症。

当脑部的小血管在高血压作用下可发生玻璃样变性,管腔完全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坏死组织被分解吸收后形成小腔,这种脑梗死称为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与高血压的关系密切,据Fishe报道,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7%为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占12%~34%。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脑血管意外。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120万~150万人,死亡80万~100万人,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我国的脑出血多半是由高血压引起的。

图片

点击封面图片,即可购买

图片

主编:赵连友


唐都医院(原“唐都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博士(后)研究生导师,我国、我军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并为我国高血压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2004年牵头组建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并被推选为主任委员。2010年在其领导下创建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届主任委员。

从事心血管内科教学、科研、医疗和保健工作50余年。主攻高血压发病机制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特别是对神经肽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高血压综合防治的研究项目、国家高血压防治重大专项研究、国家973计划研究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研究课题。先后荣获中国医师奖、中国高血压突出贡献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华佗奖、军队育才银奖,并获“国之名医”荣誉称号。

内容简介
《高血压学》共11篇114章,全面回顾了人类对高血压认识的历史、我国高血压防治历程、高血压防治指南变迁沿革;分析了我国高血压流行病情况和防治现状及策略,客观论述了高血压学科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针对遗传、环境、饮食、神经内分泌、代谢等方面,从整体水平到细胞、因子和受体等分子水平,全面探讨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全面阐述了原发性高血压、各种特殊类型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与病情评估,以及高血压诊断所涉及的各项检查项目和评价;总结高血压诊断检查项目、临床治疗措施及评价、高血压并发疾病的血压管理、高血压预防与控制及高血压防治中的热点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