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妈妈的冻米糖

 冬歌文苑 2021-12-28

妈妈的冻米糖

又是一年元宵节,过了元宵,这个年就算过完了。可我却还沉浸在新春的喜庆中,不肯离去,心里回想着有妈的时节。

记忆中的妈妈厨艺不是很出色,但年节的小吃却样样俱全。农历小年前,妈妈就会把过年的七碟八盘准备好,以备来家拜年的客人们食用。煎麻花、炒花生、炸冻米糖、卤瓜子、淹醋姜、晒南瓜酱……一应俱全。其中炸冻米糖是个大工程。

一到腊月,妈妈就会早早地把做冻米糖的麦芽糖买好。挑个晴天把桌子的抽屉洗晒干净,以备做模具。然后约个烧火的伙夫,有时候是爸爸,有时候是姐姐,如果小哥放寒假了就是小哥。因为做冻米糖得用大锅蒸米粒炸米花,那就得开大灶烧柴火。准备工作做好,人员安排到位后,首先把大米浸泡一晚,沥干水,舀入木甄里蒸制,大火蒸制四十分钟,蒸制时用筷子插几个孔,使米粒熟透。蒸好后,冲入凉水,使米粒分离,不粘黏,摊开晾晒两晚至干硬,晒干的米粒晶莹剔透,颗颗分明。然后在煤气灶的小锅里把剥好的花生仁和黑白芝麻分别炒香待用。接着就开大灶烧柴火,在大锅里倒入植物油烧热至七成,放入晒干的米粒,炸至膨胀的金黄色后捞出备用。炸米花是个精细活,一定要炸得膨胀到差不多两倍但又不能炸焦,这就得伙夫的精准配合。伙夫的柴火要烧得恰到好处,该大时大,该小时小。柴火灶可不像我们现在用的煤气灶,旋钮一拧,想大就大,想小就小。烧柴火就像开车,得有个预期,打个提前量,因为柴火烧起来有个时间段,也就是延时。这就要考验伙夫的功夫了。一锅一锅地炸好米花后,把油滤出,洗净油锅,倒入清水,下入准备好的麦芽糖和白糖,放入少许猪油,先大火煮化,然后小火熬糖浆,刚开始是密集的小泡,仔细观察糖色的变化,当颜色由浅变深,且有密集的大泡出现,用筷子挑起一些糖浆,出现拉丝状态时赶紧退出柴火收火,快速倒入炸好的米花,炒香的花生仁搅拌,米花均匀搅拌后倒入洗晒干净刷了油的抽屉里,用擀面杖来回按压米花,把米花压实,使米花和糖浆充分融合,压实后在表面铺上一层炒香的芝麻,按压到米花中去。这个压模的过程是非常费力的,因为要把米花压匀压实,不能在模具里留有空隙,否则切割时容易松散,不能成形。擀好后开始倒扣脱模,趁热把冻米糖切割开来,如果冷却后就很难切了。再将冻米糖切成薄薄的小方块,一层一层放入垫好塑料薄膜的铝合金大桶里,以备过年接待客人。看着金黄香喷喷的冻米糖,站在一旁的我们早就顾不得热烫,抓起来就往嘴里送,那个松脆甜香,那个新鲜热乎,岂是如今能比!

总的来说做冻米糖分四步:蒸制晾晒米粒,油炸米花,熬糖拌米,压模切块。看似简单,却步步都要抓住火候和细节。母亲曾经也有失败的时候,就是脱模切割时,冻米糖怎么也切不成形,这时母亲就左思右想找原因,一遍一遍重试,经过母亲不断地总结经验,妈妈牌冻米糖一年比一年有型,一年比一年可口,以至我思念到今天。特别怀念的还有那种年味:一家人围着大灶,在妈妈的指挥下热火朝天地忙碌。炉膛里亮堂堂的火,灶台上热腾腾的汽,油锅里香喷喷的糖,间或还有母亲的笑声和孩子们调皮的嬉闹声……温馨温暖!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吴彩云,江西省高安市人,文学爱好者。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