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发展高端制造业,是“惊人的一跳” 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升级,并不是像一个孩子一步步长成人那样“自然而然”,而是“惊人的一跳”。 一个经济体要从低到高产业升级,会遇到很多障碍,比如外部技术封锁,外部势力干扰,但最大障碍来自内部。 搞低端产业和搞高端产业,对经济政策、劳动力构成等要求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南辕北辙。 这些问题不可能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只能靠外力强行调整。 第一,高端产业必须要求更全面完善的基础设施,公路高铁电力通讯物流缺一不可。 第二,搞高端制造业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技术工人群体,而且要让大伙静下心钻研技术,踏踏实实磨练本领,就必须要保障工人权益,福利待遇不能低。 而且要让工人获得较高的政治地位,不能让人觉得工人是弱势群体。 而搞低端的出口加工,获利大小主要取决于人力成本的高低,对工人素质要求不高。 低端制造业会倾向于把社会往“低保障、低福利、低工资”的方向带,这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所以,一个国家可以从低端制造业起步,但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向上发展。 第三,高端产业高投入高风险,但步入正轨之后是高回报。 初期“高投入”意味着大笔的前期投入,而且技术研发必然存在高失败率风险,一定需要国家力量来引导和支持,纯粹“市场手段”根本搞不定。 高端产业可以拉动低端产业,但反过来低端产业却做不到。 高回报的高端产业,能有力拉动社会财富增加,使社会福利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低端产业从业者的生活也更有保障。 所以搞低端产业和搞高端产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诉求,那么该如何调和? 归根到底,只能通过市场以外的手段,压一个扶持一个。 02 重化工业和轻工业,谁先谁后? 已经有了重化工业,那么想搞点轻工业之类的低端产业会如何呢? 答案是会很容易。 重化工业对物流、电力等基础设施的要求,比轻工业要高得多。 在先重后轻的模式下,轻工业在基础设施方面就是吃现成的,基本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 而且重化工业对国防工业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一个没有自已国防工业的富国,就是“匹夫无罪,怀壁其罪”的命运。小国可以去当附庸国,但大国当不了附庸国。 对于后发的新兴国家来说,先重后轻的工业化路径看似困难,其实后发效率和潜力远高于先轻后重。 03 越南工业化之路还能走多远? 越南是典型的低端出口加工业,吃的是低成本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越南经济看起来红红火火,但这是虚火。 第一,经过30年发展,越南的劳动力红利渐失。 越南9700万人口基数,现在已达到劳动力使用高峰,即将进入瓶颈期。用人标准开始放宽,以前是20多岁,现在35到40岁都有。 第二,土地成本水涨船高。 距胡志明市70公里同奈省的工业用地租价,从2017年的60-70美元/平米,上升到2019年的90美元/平米。 有些地区租金涨到了130美元/平米,和中国大城市的工业区相当。 第三,基建落后。 目前还没有贯穿全境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很多国道行驶时速只有40-60公里/小时。城市内道路拥堵严重,摩托车与汽车不分道。 第四,越南没有重化工业,产业链缺失。 没有重化工业,意味着越南无法生产很多产品,也导致越南缺乏完整的产业链,仅能承接制造环节中的低端部分。 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轻工业,很多原材料、高技术型配件和生产仪器仍需从中国进口,连最早从中国转移出来的纺织业,一些服装拉链还得从中国进口。 越南经济发展走了一条捷径,但如果不补上基建重工的短板,则未来发展潜力有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