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韦应物著名的六首诗,值得收藏

 读书万卷笔通神 2021-12-28

韦应物(737年-791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杰出的诗人,因为他曾担任过苏州刺史、左司郎中、江州刺史的职务,后世称他为“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

文章图片1

韦应物出身于豪门望族的京兆韦氏,曾祖父韦待价曾经担任过宰相。韦应物在自叙诗《逢杨开府》里,诉说少年时期的他狂放不羁:“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他大案不犯,小错不断:“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他根本不去读书学习:“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唐玄宗去世后,韦应物失去了靠山,受到别人的欺负才变得成熟,开始发奋读书学习:“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终成诗坛一代大家。

文章图片2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的杰出诗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齐名,后世并称他们为“王孟韦柳”。他的诗歌风格自成一派,古澹精致、平和恬静、气韵悠长。

笔者精心选取了韦应物著名的六首诗,三首是山水田园诗,三首是友情亲情诗,能够充分反映了韦应物诗歌的风格特点,请大家欣赏。

文章图片3

一、《闻雁》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诗意:

故乡遥远,茫然不知在何方,

归家的思绪,绵绵无穷无尽。

在淮南秋雨淅沥的漫漫长夜,

独坐斋中细听北来的雁叫声。

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这首诗是韦应物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有感而作。

这首诗的结构安排巧夺天工,含蓄委婉,先写“故园”,后写“淮南”,先托出“悠”思,后衬以“雁”鸣,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

整首诗是一幅清淡的思乡图,清冷的夜晚,清凄的秋风,清寒的秋雨,清寂的高斋和清孤的人影,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体现了诗人清雅古澹的艺术风格。

文章图片4

二、《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意:

最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幽深的树丛中黄鹂在鸣叫。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

渡口无人只有小船江上飘。

韦应物在担任滁州刺史时,去滁州城西郊外的西涧游玩,春潮带雨的幽静景象触发了韦应物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山水诗的名篇,成为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唯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面有黄鹂鸟在树林深处清脆地鸣叫。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春雨铺面,春潮湍急,渡口无人,惟有一条小船在江上飘荡。诗人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是静中有动,诗中有画,景中寓景。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表露出诗人胸襟恬淡,安贫守节,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成为韦应物山水诗的千古名句,为人们津津乐道。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真是巧了,他也在滁州担任过太守,欧阳修非常喜欢这一句,在他的一首词《采桑子》就直接借用了这一句:“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文章图片5

三、《西塞山》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

诗意:

西塞山山势如同从千里之外奔腾而来,

它那奔腾直入之势,使长江戛然中断。

秋天雾气横绕,西塞山显得更加雄伟,

狭隘的关口,使得水流湍急咆哮不止。

西塞山位于湖北省大冶县东九十里,又名道士洑矶。此山与黄石山相连,可镇控长江天险,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首诗把西塞山描绘得十分雄伟、壮阔。西塞山连绵起伏,山峦攒聚,远望犹如波涛奔驰之状,山势如同从千里之外奔腾而来。它那千里奔腾之势,直入长江,使得长江为之戛然中断。

这首诗仅四句二十字,就把西塞山的雄姿、地势特点和山下的江水写得很有气势,很有特色,体现出韦应物作诗雄强豪放的一面,堪称 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这一句诗是咏西塞山的名句,景象壮阔,气势豪放。

文章图片6

四、《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回圆。

译文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

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

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

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

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文章图片7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暮春时节,韦应物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刺史。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是韦应物的密友,元锡,字君贶,是韦应物在长安鄠县时旧友。他俩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韦应物。公元784年(唐德宗兴元元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以答。

此诗描述了韦应物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写出了韦应物不仅是担忧自己的疾病,更是同情境内逃荒的灾民,反映出韦应物关心人民疾苦的进步思想,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

自宋代以来,这首诗倍受赞扬。范仲淹读后,感动不已,叹为“仁者之言”,朱熹读后盛称韦应物“贤矣”。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韦应物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是由于他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文章图片8

五、《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

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诗意:

寒食节下雨屋里显得很冷清,

江上黄莺在鸣叫我独坐细听。

端酒赏花时想起了诸位兄弟,

这时杜陵附近已是野草青青。

这首诗写在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或三年,韦应物担任江州刺史,这一天是寒食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孤独在外的韦应物想念杜陵(韦应物的故乡,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老家的弟兄们,于是便即兴写下了这首满溢手足之情的七绝诗。

全诗句句相承,首尾呼应,一气流转,浑然成章。虽只是写身边景、眼前事、心中想,但运笔空灵,含蓄深婉,极尽烘托之妙。在情景交融的和谐意境里,“手足情深”的主题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千古之下,依然令人共鸣、感慨、以及羡慕、遗憾。

现在的年轻一代多为独生子女,“手足之情”已属稀罕,“手足情深”就更是奢望了,更何况,“寒食”这一古老的传统节日早已被人们冷落了。“把酒看花想手足”的哀婉意境,恐怕是只能在古人的诗句中去寻觅了。

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主要得力于结尾这一句。“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起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

文章图片9

六、《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诗意:

人生就像高雅的乐曲,

却难遇懂得欣赏的人。

在悲伤不安的羁旅中,

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滨。

涧树沾满清晨的雨露,

山鸟悲啼着春色将暮。

我这儿只有一瓢清酒,

能慰解一路艰辛劳顿。

.

文章图片10

简是指书信,卢陟是韦应物的外甥,这首诗是写给卢陟的。从诗的内容看,韦应物一点也没有长辈的架子,对卢陟这个晚辈,就像和知己朋友平等交流。

在这首诗中,韦应物先是描述了二人分别后,知音难觅的心情,然后写安史之乱后,时局动荡,社会仍然不安定,作者饱受军旅生活颠沛流离之苦。最后寓情于景,欣赏着春天的朝暮的美景,痛饮一瓢酒,来消除风尘劳顿,作为一个心忧国家社稷的官员,韦应物诗里的风尘不仅仅是指旅途劳顿,也暗指国家战乱和兵祸。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人生不易,惟有知己可以思念,生活不易,只好一瓢酒慰风尘。

这首诗写得平淡而高古,简朴而情深动人。这首诗每一句都不啰嗦,可谓平淡而简朴,但是馀意不尽。末尾两句更是情在言外,深挚而淡雅。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这句韦应物著名的诗句,现在已成有名的网络用语,有几万人在续写。

文章图片11

贞元七年(791年)初,韦应物因病在苏州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后来运回长安,与夫人元苹合葬于少陵原祖茔。

韦应物少年时期放荡不羁,不学无术。成年后改头换面,发奋努力,终成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一位独具风格的诗人,一位收藏丰富的藏书家。他的不平凡经历,值得我们思考、学习。

以上韦应物著名的六首诗,您有什么看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