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卡带的重要意义

 触摸音乐Keep 2021-12-28

     因为大雪,这两天出行基本靠走,小区里老人很多,昨天又在小区里扫了半天雪,今天将埋了好几天的车解救出来,一晃已经好几天没有更新新内容了。

     今天整理了一下最近买的一些老磁带,看着这些老玩意心情挺有感触,多数八零后听音乐的起点都是从磁带开始的,看着这些当初被我视为珍宝的玩意还是有很多感想的。


      我媳妇问我,你又不听磁带,买这些玩意干嘛?

      确实,我大概有20年没认真的听磁带了,以至于有些磁带因为保存不善受潮长毛了,很可惜。

     那为什么又开始买老磁带了呢?

     首先,有些品种的卡带没有发行过CD版,LP存世量也不多,比如李春波《一封情书》、张楚《一颗不媚俗的心》都没有发行过CD版,像崔健的《红旗下的蛋》,张萌萌《Come On Baby》这样的专辑首版CD基本上都是大价钱了,买了伤身,留一盘首版磁带做资料用是有必要的。

    《吻别》是我比较早的买的台湾版卡带。以前我总觉得磁带的音色不好,其实是工艺问题,比如这盘磁带的音质就非常好,比引进版的好太多了,而且稳定,这些年来基本上没有瑕疵。


     宝丽金是比较早进入内陆市场的唱片公司,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宝丽金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引进版的市场份额。

     童安格是比较早进入内陆市场的台湾歌手之一,《跟我来》是他比较早的专辑,这张专辑是一张比较难遇到的专辑,引进版只出过这一版卡带;台湾版的卡带和CD都没有再版过而且都很难遇到了。

     《真爱是谁》倒是发行过CD,这张CD已经是神品了,只能买一张卡带作为资料留存了。

     童安格的《新曲》系列一共出了五张专辑,《新曲》一至三是以前专辑拼凑的专辑,《新曲》四是《爱与哀愁》专辑,还有一张《金曲精选》,一套五张。《新曲》一至三都发行过CD版,《新曲四 爱与哀愁》和《金曲精选》没有发行过CD版。

    黎明《今夜你会不会来》首版卡带封面与后来的CD版是不一样的,我记得小时候买过一盘这张专辑的盗版磁带,封面是影印的,后来一直想一盘正版的磁带,直到前几天在某鱼上遇到一盘品相极好的。

     收集卡带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很多专辑的卡带版本比CD设计的好,大概是因为90年代卡带的销量大,也是主要的音乐介质,因此磁带的装帧、纸张、排版等,很多磁带的整体设计是好于CD的,也只有磁带版本才能还原一张专辑的原始样貌。

    到了90年代中后期,引进版CD有了改观,以上海声像出版社、上海音像公司、美卡音像为代表的出版发行公司开始较好地还原原版专辑,尤其是滚石的引进版,基本上做到了百分之一百的还原。

    辛晓琪《领悟》是上海音像公司比较早按照原版样貌还原的引进版专辑,内部彩印歌词基本与台湾版保持一致。


     周华健的专辑应该是从《阳光游子》开始的,《不愿一个人》和《让我欢喜让我忧》都有改歌,从《I Remember》和《花心》开始他之后的专辑都保持了同步引进,并且与原版保持一致。

       成龙《第一次》的引进版很特别,随磁带附赠的海报歌词是在包装外附赠的,没有折痕,这种包装还有唐朝的首张同名专辑、赵传的《约定》,当时看起来十分精美。

     齐秦《暗淡的月》是一张不太好找的专辑,引进版舍去了彩印歌词,不过封面保持了原版模样。

      《旅》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张专辑,这张专辑难得的有彩色折页歌词,早期飞碟、宝丽金、华纳的引进版很少有附送彩页歌词的,我印象里飞碟只有个别小虎队的专辑有彩印歌词;宝丽金到了1995年张学友《拥友》才有彩印歌词,华纳到1998年左右才开始有彩印歌词,这两个公司除了白纸歌词外,还随意改唱片封面,有些封面奇丑。

     东方快车《就让世界多一颗心》的封面设计很洋气。

    在遇到这盘磁带之前我并不知道内陆在原年就引进了优客李林的《认错》,而且有与原版一样的彩色海报歌词。

     我印象里《新白娘子传奇》引进版发行过CD,不过已经绝迹了。

    黄安《救姻缘》当初可太红了,这张专辑土的好听,但是引进版没有发行过CD。

     卡带,从1975年国内批量生产,到2005年全面停产,30年间为音乐爱好者们提供了不少好音乐,尽管它已经退出了主流音乐市场,但是每盘磁带都是历史的见证,前些日子写过一篇关于引进版的帖子,最后再发一遍吧,致敬一下磁带的岁月。


关于引进版磁带的记忆

     引进版磁带,是我少年时期重要的音乐资源,当时港台的引进版价格是10块钱一盘,欧美引进版价格是12到15元不等。

      前几天,无意间在某鱼翻到一张周华健的英文专辑《I Remember》上海声像出版社原年不拆封的引进版磁带,我觉得这张引进版专辑在国内各个出版社里做的是最漂亮的,完全保留了原版的版式,内附海报歌词,  28年后还能收到这张专辑还是很幸运的。

早年,很多音像店都是正版盗版搭配着卖,而且统统都卖10块钱,这样在不拆封的情况下就得掌握点引进版的特点来辨别真伪,  才能尽量避免采坑。

     上海声像出版社的特点很明显,为了不破坏封面的整体性,上海声像的磁带产品将授权贴、音像贴、防伪贴通通贴在带盒上,CD产品一般都贴在封面上。上海音像公司也是这种情况,但其他出版社和音像公司都将各种贴贴在封面上,如果封面是人像写真,所有的贴都在脸上,出奇的丑。

 当时,音像公司对客户的戒心很大,凡是热门畅销的品种绝不在发行前亮出样带和彩封,订货也只是凭一两首主打歌来征订。甚至有的大热品种在发行之前干脆不露面,完全由音像公司根据客户的可靠程度和销售能力主动供货,如果样带和彩封提前拿出来征订,保证正版未生产,盗版已经上市了。这样盗版商们很难在正版专辑出版前拿到音源与封面,至少在销售时间上正版能抢占先机。

    还有一种盗版,其中有两三首新专辑的歌再搭配几首老歌,这种盗版就是样带流出的音源。

    早年,判断引进版一般是看引进号,那时的盗版商不那么细致,绝大多数提前拿不到封面,随便配个封面就上市了,没有引进号、版号,其内容一般是有两三首新专辑的歌再搭配几首老歌,这种盗版就是样带流出的音源。多数盗版都是一眼假。

     到90年代中期,盗版商们开始学聪明了,他们会买通工厂,拿到印刷版和音源,这样他们就能做高仿了,最早我买过一张周华健《有故事的人》和《小天堂》,外观上与正版一模一样,拆开后带子上的浮刻商标也有,但是磁带贴纸不对,上海声像正版贴纸是圆角的,而高仿是切角的,就这么一点点区别。

     各个音像公司和唱片公司的产品都有些特点,比如金旋律音像在1996年初更名金典音像的时候,唱片发行单位是没有“金旋律”和“金典”字样的,首版张学友《忘记你我做不到》的封底只有“辽宁文化音像出版社”的字样。宝丽金和华纳的引进版就是封面背面的白纸歌词,到了1995年,宝丽金才授权张学友的《拥友》给了彩页歌词。华纳到1998年才开始给彩页歌词;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宝丽金和华纳,像飞碟、福茂也都是这种情况。相对于上述公司,台湾滚石和科艺百代是比较好的,其引进版基本上保持原版的样貌。

     从时间上看,音像贴是引进版的特殊标记,大约出现在1996年中期。我第一次买的带音像贴的引进版磁带是上海音像公司1996年引进的张雨生《最爱的人伤我最深 再见女郎》,也就是双EP《两伊战争》的合订本,大约是1996年夏秋季发行的,此后的引进版磁带便都贴上音像贴了,大概到了2009年才取消。早年的盗版音像贴比较粗糙好辨认,后来工艺好一点了也还是达不到正版的水平,这种贴大约像印花税,应该是发行主管部门统一印刷分发的,确实具有防伪的作用。

     其实音像贴也有很多特点,比如1997年左右“A标”音像贴的背胶是红色的,2003年左右的“E标”背胶有正版水印。还有就是从A到G都是小标,但是这中间没有“D”和“F”。编码格式是大写字母+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但是A标后的罗马数字没有“AⅢ”。

     滚石贴也是经过了几次改变,最早的滚石贴上的字是“滚石授权 原版引进”,后来开始区分介质,调整为“授权卡带 原版引进”、“授权CD 原版引进”,VCD、DVD以此类推,其中卡带贴多数保留了黄色,个别有绿色、桔色、淡青色等,形状多为圆形,少数椭圆形;CD多为蓝紫色,颜色与形状与磁带贴大同小异。

     到2005年,磁带在中国大陆地区陆续停产,音像标换成大标,也没咋研究过,不过这其中发现的问题挺有意思,早年没有音像标的版本早,这几年有音像标的版本早,这些明显的时代产物是给音像制品断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晃,引进版磁带已经消失了十六年,在今天看来,磁带似乎没有继续存在的意义,但是人们还是靠着情怀将它回流,早年人们选择磁带是因为它体积小、价格低,但今天他不早有以前的功能了,留两盘磁带也就是为了留个原始资料,看看一张老专辑最早的模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