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商管理》学科--《管理学》知识点汇总8.1

 相国转角 2021-12-28

《工商管理》学科--《管理学》知识点汇总7.3【答案提示】:1、ABDE   

2、在日常管理实践中锻炼是培养管理人员的基本途径可以采用的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1)有计划的提升。2)职务轮换。3)委以助手职务。4)临时提升。

8章  激励

    企业组织的发展需要每一个成员长期的协作努力,如何激发、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是组织管理的一个基本课题。

    从大的方面着眼,激发、影响和改变个体的行为有两大途径。一是针对个体的需要、动机,提供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因素,满足个体的需要,以调动其积极性;二是设法影响和改变个体行为的动机。两种途径各有不同作用,实践中必须结合考虑。

激励主要是通过第一种途径改变个体行为的方法。

第1节  激励的作用机制

一. 激励的实质和功能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和促使员工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作出贡献。然而,员工加入企业的个人目的往往与企业目标不尽一致,工作的努力程度也经常与企业的预期要求有所差距。如何才能使员工把企业的任务目标变成自己的任务目标?怎样使他们为实现这种目标作出最大限度的努力?这就需要研究员工的工作动机。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人的激励

    激励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或状态,不具有可以直接观察的外部形态。但是,由于激励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导向作用,因此,通过行为的表现及效果可以对激励的程度加以推断和测定。例如,两个技能水平相同的员工,前者完成的工作定额大大超过后者,则可以推测这个员工受到了激励。激励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激励过程总是与人的行为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在行为过程中发生和进行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人的行为表现和行为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受到的激励程度或水平;激励水平越高,行为表现越积极,行为效果也就越大。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现代管理高度重视激励问题,将其视为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认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不懂得怎样激励员工,是无法胜任其工作的。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功:

    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性是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时一种能动的自觉的心理和行为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进员工智力和体力能量的充分释放,并导致一系列积极的行为后果,如提高劳动效率、超额完成任务、精湛的工作技能、良好的服务态度等。实验证明,未受激励的员工,其积极性只发挥20—30%;而受到激励的员工,由于思想和情绪处于高度激发状态,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可以达到80—90%,并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热情。

    2.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个人目标及个人利益是员工行动的基本动力。它们与企业的组织目标和总体利益之间既有一致性,又存在着诸多差异。当二者发生背离时,个人目标往往会干扰企业目标的实现。激励的功能就在于以个人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为基本作用力,诱导员工把个人目标统一于企业的整体目标,推动员工为完成工作任务作出贡献,从而促进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共同实现。

    3.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企业是由若干员工个体、工作群体及各种非正式群体组成的有机结构。为保证企业整体像一部机器一样协调运转,除用严密的组织结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外,还需要运用激励的方法,满足员工尊重、社交等多方面的心理需要,鼓舞员工士气,协调人际关系,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各个部门、群体、人员之间的密切协作。

二. 激励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无不具有目的性,而目的源于一定的动机,动机又产生于需要。由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并指向预定的目标,是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也是激励赖以发生作用的心理机制和基础。

(一) 需要

需要是指人对某种事物的渴求或欲望。当人们缺乏所需事物而引起生理或心理紧张时,就会产生需要,并为满足需要而采取行动。因此,需要是一切行为的最初原动力。但是需要并非纯主观的现象,而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即需要的形式和内容主要取决于所需对象物的存在。当给予、改变或剥夺对象物时,需要会发生相应变化,或因满足而消失,或因缺乏而增强。在管理中运用激励方法,正是利用需要对行为的原动力作用,通过提供外部诱因,满足员工需要,进而引发员工的积极性行为。

       一般而言,人的需要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1)多样性。由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极其广泛,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外,人们还有知识、交往、尊重、成就等社会和精神方面的需要。许多管理学者曾就人的需要进行过多种分类。例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五种。麦克莱兰认为人有权力、社交、成就等三方面需要。马列主义经典作家也曾提出人有生活、享受、发展三种需要。

      2)结构性。人的多种需要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由此构成复杂的结构体系。在需求结构体系中,各种需要处于不同的层次地位,从而对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需要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性支配作用,称为优势需要;其他需要则处于次要地位,对行为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不同个人在不同时期或环境条件下有着不同的优势需要,而优势需要与其他需要的不同组合结构又决定了人们行为方式的差异。

      3)社会制约性需要是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必然受到所处环境条件的制约。归根结底,人的需要是由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水平、社会关系性质及个人的社会角色地位决定的。尽管不同个人因主观感受的区别而存在需求差异,但任何人都无法超越所处历史阶段形成某种不存在客观可能性的需要。

      4)发展性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着人的需要。同样,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需要的内容范围以及满足方式的相应变化。人类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同一水平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某些旧的需要消失了,新的需要又相继产生,从而推动着人们不断寻求新的满足方式和手段。

(二) 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如前所述,在人的行为过程中,需要具有原动力作用。但是需要作为一种潜在的心理状态,并不能直接引起行为。只有当需要指向特定目标。并与某种客观事物建立起具体的心理联系时,才能由潜在状态转为激发状态,成为引发人们采取行动的内在力量。这种在需要与目标对象衔接基础上形成的、直接驱动行为的内在力量即是动机。由此可见,动机是引发行为的更为直接的原因和现实动力。它体现着客观事物对行为的激励作用,并把行为引向能满足需要的具体对象。动机的产生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个体的生理或心理需要,二是能够满足需要的客观事物,又称外部诱因。一般情况下,前者处于既定状态,后者则能够人为地予以改变,引起期望的行为。在企业中,员工的各种积极或消极行为同样受到各种动机的支配。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员工积极性,就是利用动机对行为的这种驱动和支配作用,通过外部诱因激发动机,直接引导员工产生积极行为。

       动机在激发行为过程中的具体功能:

    1)始发功能。即由动机唤起和驱动人们采取某种行动。

    2)导向和选择功能。动机总是具体指向某一目标,因而对行为具有定向作用。正确的动机指向积极的目标,可以引发良好的行为,产生有益的效果。在进行行为定向时,动机还指导人们对各种行为方式加以评价比较,从中选择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最佳行动方案。

    3)维持与强化功能。长久稳定的动机可以维持某种行为,使之持续进行。动机也可因行为结果而得到加强或抑制,对以后的行为产生强化作用。因良好结果而不断得到加强的动机,可以促使该行为重复出现;因不良结果而减弱的动机,会抑制行为的重复发生。

(三) 目标

目标是行为所要实现的结果。人们采取的一切行为,总是指向特定的目标。目标在行为过程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目标表现为行为的结果。目标达到,需要得到满足,行为即结束。另一方面,目标又表现为行为的诱因。构成目标内容的是能够满足需要的各种对象性事物,如职位、金钱、荣誉等。它们在行为过程中推动着动机的产生,引导和调节着行为的方式与方向,从而成为诱导行为的主动因素。在管理实践中利用目标对行为的诱导作用,通过合理选择和设置目标,可以有效地激励和改善员工的行为。

       由需要及动机指向的复杂性决定,员工的行为体系中存在着多种目标追求。某些较为复杂的行为,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目标。对目标进行合理选择和设置,是有效运用目标诱因进行激励的重要环节。

       除上述方面外,个性特征如兴趣、信念、价值观、气质、性格等也是激励赖以发生作用的重要心理因素。同一外部诱因会因员工的个性差异而导致完全不同的激励效果。

三. 激励过程

需要、动机和目标作为激励的主要心理机制分别处于行为的不同阶段。三者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并按照所处阶段密切连接,顺次对行为发挥激励功能,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激励过程,如图8—1所示。

8–1:激励过程

       处于过程起点的是人的各种需要。当需要萌发而未得到满足时,会引起生理或心理紧张,从而激发寻求满足的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人们采取行动,行动的结果达到预定目标,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进一步强化原有需要,或促进生成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导致新的激励过程的开始。可见,激励实质上是以未满足的需要为基础,利用各种目标诱因激发动机,驱动和诱导行为,促进实现目标,提高需要满足程度的连续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在企业管理中,根据激励的作用原理,对过程的不同阶段施以各种诱因或条件,可以达到有效激励员工行为的目的。

★★★总结:

    需要、动机和目标作为激励的主要心理机制分别处于行为的不同阶段。三者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并按照所处阶段密切连接,顺次对行为发挥激励功能,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激励过程。

【课后练习】

1、激发、影响和改变个体的行为有两大途径有(       )。

A、对管理岗位进行有计划的提升

B、满足个体的需要,以调动其积极性

C、满足群体的需要,以调动其积极性

D、影响和改变个体行为的动机

E、影响和改变个群体行为的动机

2、 激励主要是通过(       )途径来改变个体行为的。

A、满足个体的需要,以调动其积极性

B、满足群体的需要,以调动其积极性

C、影响和改变个体行为的动机

D、影响和改变个群体行为的动机

3、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功能主要包括(      )。

A、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B、在于设计和维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和提高企业组织的运转水平

C、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D、能够激发下属自动地把他们的才能和力量用于其工作目标

E、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

4、人的需要包括哪些基本特性(       )。

A 、多样性      B、结构性         C、强制性        D、发展性         E、社会制约性  

5、动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

A、始发功能     B、导向功能       C、选择功能      D、维持功能      E、强化功能

6、激励:

7、动机:

8、论述需要的特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