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听出男人的情绪!

 李静曦 2021-12-28

今天的这个故事来自《提问冷爱》,标题对应第一个故事:一个男人在聊天的过程中一直说“宝贝,你别复述了”、“宝贝,快睡”时,其实明显看出对方很烦了、只想结束这个对话。这时,就不要试图在没有真正理解对方的情绪体验情况下,表达所谓的共情。看完之后,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或者体会,欢迎留言讨论。

By冷爱

01

关键词:男友有抑郁症,怎么安抚?    

问:我和男朋友是异地恋,他因为前女友得了抑郁症,一直在服药。

男朋友容易因为工作或者生活的事情烦躁,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安抚他呢?

看过冷大的文章说不评价,多倾听,但是总感觉我共情共的不太好。

有男人有洞穴期的说法,我有时候会说“宝贝你不想说就自己待会,想说的时候找我,我随时都在”,但是都感觉效果一般呢。

希望冷大指点。再次感谢冷大大~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答:对待这样的故事,做到三条就行了:

第一,不要做专业人士的工作。

对方既然已经确诊了抑郁症,而且在服药,就需要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这一类的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好歹都是寒窗苦读,辛辛苦苦干的活,听从专业人士干专业的事,该吃药吃药、该休息休息。

不要试图做这一类事,一定要尊重对方的病情、尊重医生给到对方的建议。 

第二,学会感知对方的情绪。

如果作为家属、作为伴侣想做点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常识:学会感知对方的情绪,而不是在那里说教。

毕竟,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女生发的这些聊天记录内容都是对的,但不是对的就是有价值的。

就像我经常说的,一个人走在马路上鼻孔很痒,对方这时候想挖一下鼻子是很对的,但你不能走上去说:“你好,请问我能帮你挖一下鼻子吗?” 

即便这是一件正确的事,也不意味着这样做是正确的。

对的内容,表达方式如果错了,其实也不一定能得到最终的效果。

聊天记录里,在对方一直在说“宝贝,你别复述了”、“宝贝,快睡”等等,其实明显看出对方很烦了,只想结束这个对话。

所以,不要试图在没有真正理解对方的情绪体验情况下,表达所谓的共情。

第三,在未经许可的前提下,不要提建议。

一个人在倾诉的时候,不是都想寻求建议的。

直接给建议,也是一种自以为是的理解。

理解本来就是一种奢侈品,但未经他人苦,怎么能够知道别人的体验呢?

很多人的体验都是非常个体化的,就像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当代人似乎都有个常见的错误倾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被理解,倾向于每个人都应当得到一种理解、生活会越来越好,每个人都应该平安快乐。

但这种倾向,本来就是不恰当的。

真实的世界,是我们并不一定过得比以前更好,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平安喜乐。

所以,要接受每个人都不一定都能得到理解。

就好像这个故事,女生觉得自己一直在倾听,但其实看聊天记录完全就像在说教。

顺便说一句,有机会可能视频比电话好,电话又比微信好。

人跟人之间放下说教,需要从学会听见别人在说什么开始。

02

关键词:儿子恋上离异女

问:冷爱您好,我是您的忠实粉丝了,受益匪浅,现在有件事困扰我很久了,盼望能被抽中。

本人女,72年的,儿子97年的,从19年11月份发现儿子交往了85年的离异带娃女性。

我当面表示反对,儿子却对我们夫妇阳奉阴违,当面表示分开了,背地里又纠缠在一起。

我主要是考虑年龄差距太大,不适合结婚的。

这种情况怎样引导儿子正确面对现实,早点断掉不适合的感情?

图片

答:谢谢你作为我的忠实粉丝且受益匪浅,我非常理解你在孩子交往方面产生的这些担心和担忧。

我今天接下来讲的话,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良药苦口利于心。 

而且恕我直言,我不能满足你的要求,“引导儿子面对现实、早点断掉”这样的诉求是我没有办法帮助达成的。

但我可以告诉你:怎么样看待这件事情,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好、让孩子过得更好? 

第一,人作为一个个体,我们要学会尊重他。

首先,不要评判别人的想法,也不要评判别人的这种决定,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上。

作为母亲忧虑适合不适合结婚、考虑年龄差距可以理解,但要知道,每代人有每代人自己的想法。

作为一个24岁的成年人,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会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有自己的三观、有自己的看法。 

我们应当对他的人生决定予以尊重,千万不要越过孩子代替对方思考。

试想,你能替孩子写作业吗?

如果不能,就要知道也同样不能替孩子做结婚的选择。

更何况,人家八字没一撇,现在还在谈恋爱,这样的想法更不可能、也更不应该去做替代。

第二,作为一个妈妈,要学会不把孩子当作可以占有的对象。

提问里说到的“阳奉阴违”、“背地纠缠”等等,更像是在用一种命令式的方式跟孩子相处。

要知道,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需要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是不能被占有的。

如果以上级对待下级这种占有方式相处,只会引发更大的对抗。 

今天可能是暗地纠缠,明天对抗就会变成公然对抗。

这种冲突升级,会进一步的放大母子关系里的伤痕。

所以,一定要学会不要用占有的心态看待孩子,父母只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种通道,他们仍然是独立的个体。

第三,要学会活在当下。

你现在的焦虑,无非是对未来的焦虑,比如年龄差距大。

这,可能会让你浮想联翩他们以后结婚了会怎样、自己的生活会如何。

但要知道,这一切很有可能是不会发生的,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现在只是在经历、体验的过程当中。

还没发现就非得活到未来,能不焦虑吗?

人生的平安快乐,真正内心的宁静,来自于活在当下、不瞻前顾后。

既不要沉溺在过去中后悔,也不要活在未来的焦虑当中,只有在当下才能够体会到真正的宁静。

也只有活在当下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放手,让孩子真正地去体验这个世界。

以上三条建议语重心长,希望你能够采纳。

本期主创:冷爱  方赏 梁梦觉
图片
博主简介潘升,笔名冷爱,情感畅销书作者;二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副会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