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蓝印花布馆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1-12-28

.

纪实 | 赵丽宏:情系中国蓝——久保玛萨和她的中国蓝印花布情缘

原创 赵丽宏 夜光杯 2021-12-28 15:50
是什么原因,使一位日本老太太如此迷恋中国蓝印花布,并孜孜不倦为推广介绍蓝印花布呕心沥血?

久保玛萨
      在上海长乐路一条幽静的新式里弄中,有一个中国蓝印花布馆。这是一栋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隐藏在里弄深处。这里原本是私人住宅,成为蓝印花布博物馆后,这栋有着米黄色外墙的精致的小楼,成了广受关注的艺术和历史的景点。走进这栋小楼,可以了解中国蓝印花布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也能看到三百余年来各种风格的蓝印花布。然而人们难以想象的是,创办这个中国蓝印花布馆的人,竟然是一位来自日本的老太太,她的名字叫久保玛萨。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应久保玛萨的邀请去参观蓝印花布馆。久保玛萨站在小楼门口迎接我,一头银发,满脸微笑,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蓝印花布。那年,她已经年近八十。这位日本老太太,和中国的蓝印花布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蓝印花布馆里的展品,凝集着她几十年的心血和感情。从七十年代初开始,她把收集、研究、推广中国蓝印花布作为自己的事业,三十多年来,她无怨无悔地把所有心血、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在这个中国蓝印花布馆中,陈列着她从中国各地收集来的蓝印花布精品,它们代表着各个不同时代的蓝印花布艺术。这些展品,向人们展示着中国蓝印花布的美妙,也向人们叙述着一个日本老人对中国的一片深情。
长乐路637弄24号中国蓝印花布馆内景
摄影 杨晓晖(下同)
陪我参观时,久保玛萨仔细地向我介绍展馆里的蓝印花布,对那些她亲手从中国各地搜集来的蓝印花布作品,一件件如数家珍。她说,中国的蓝印花布,是世界上少有的美丽花布,她像著名的中国青花瓷器一样,以蓝白两色,表现着中国老百姓丰富而朴实的情感,也是中国民间艺术家极富想像力的创造。在蓝印花布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虫鱼飞鸟,那些点或线连缀而成的图案,荟萃了天地间的美妙精灵。在那一片纯蓝色中,包蕴着无穷无尽的丰富色彩。保玛萨对我说:“我喜欢中国的蓝印花布。在蓝印花布的图案中,凝结着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也表现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在日常使用的布类中,极少能像蓝印花布那样具有超越时代的特性和风采。中国人创造的蓝印花布不仅属于中国,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能为推广介绍中国的蓝印花布做一点事情,是我此生的荣幸。”
我很感动,也非常惊奇,是什么原因,使这位日本老太太如此迷恋中国的蓝印花布?是什么动力,使她如此孜孜不倦的为推广介绍蓝印花布而呕心沥血?在和久保玛萨多次交往叙谈后,我了解了她的身世和经历,也明白了她如何和中国蓝印花布结下不解之缘。

     久保麻纱1921年生于日本福岛白河市,她的原名为渡边。1940年,她在东京看了作家久保荣自编自导的话剧《火山灰城》,非常感动。此后便在久保荣先生身边当助手,成为他的养女,并改名为久保玛萨。久保荣是日本著名的进步剧作家,二次大战期间,他以鲜明的态度反对侵略战争,并在自己的剧作中公开表示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久保荣的观点,对久保玛萨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久保玛萨的心里,中国是古老博大而亲近的,中国人是善良聪明而亲切的。
对中国的蓝印花布,久保麻纱一见倾心。1955年,新中国商品展览会在东京举办,久保玛萨兴致勃勃赶去参观。在展览会上,有一个蓝印花布的展柜。也许是一种生命中的缘分,久保麻纱第一次看到中国的蓝印花布,只觉得眼睛发亮,这些朴素而美丽的土布,把她迷住了。她买回一匹,做成一件连衣裙。当她穿着这件蓝印花布连衣裙去上班时,引起周围人们的惊叹,人人都问她,这么美丽的布料,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蓝印花布,久保玛萨对她向往的中国有了美妙而具体的认识。她隐隐约约地感到,自己的生命,和来自中国的这种美丽的土布,有了一种难以分离的维系。
1958年,久保荣去世,那时久保玛萨在话剧团工作。1971年,久保玛萨辞去了在话剧团的工作,开始在东京经营中国蓝印花布,她决意用自己的下半辈子来推广中国蓝印花布。从前那种隐隐约约的愿望,现在变得非常明确。就在自己的家里,她开办了日本的第一家中国蓝印花布店。蓝印花布店开张前,久保麻纱亲手油印了五十张明信片,明信片上印着蓝印花布的图案。她把这五十张明信片分寄给五十位日本的作家、画家和艺术家,他们都是久保荣先生的朋友。收到请柬的日本艺术家和他们的夫人陆续来到了久保麻纱的店里。几乎所有踏进这家小店的人都对中国的蓝印花布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少人穿上了蓝印花布的服装。而久保麻纱自己,从五十岁之后,几乎只穿蓝印花布服装。她说,蓝印花布柔软舒适,而且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穿着比其他布料舒服。更重要的是,穿着蓝印花布服装,她感到遥远的中国和她贴得很近。

      中国蓝印花布店在久保玛萨的精心经营操持下,影响越来越大。她在东京一个高雅的地段租了房屋,扩大了中国蓝印花布店,新店有两开间门面,虽然店堂不大,但顾客盈门,成为东京的一家有特色的名店。在久保麻纱的店里,常常有人问她这样的问题:在中国,人们怎样制作、使用蓝印花布?因为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久保玛萨感到遗憾。她想到蓝印花布的故乡去看看,去实地考察中国人如何制作蓝印花布,去看看蓝印花布如何融合在中国人的生活中。
1972年,在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前夕,久保玛萨终于有了访问中国的机会。她参加一个日本妇女访华团,首次访问了中国。她发现,在那时的中国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无蓝印花布,这使她感到遗憾,也有些困惑。这么美的花布,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在湖南韶山冲的毛泽东故居中,她第一次发现了蓝印花布,毛泽东家人当年睡过的床上,堆叠着手工纺织的蓝印花布被褥。这使她深受感动。后来,在浙江绍兴的秋瑾故居和乌镇的茅盾故居,她又看到了蓝印花布的蚊帐。她发现,中国南北各地的蓝印花布,有着不同的色泽和花纹,蓝印花布在中国人从前的生活中,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但是,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手工纺织,手动工印染的蓝印花布制品已经越来越稀少,很多地方手工印制蓝印花布的工艺正在逐渐被人们淡忘。而前人创造的蓝印花布,在生活中早已被使用得千孔白疮,保存完好的难得一见。如果不及时收集,那些珍贵的蓝印花布艺术品最终会从世界上消失。于是,久保玛萨的心里生出一个念头,她要想办法收集中国的民间蓝印花布。这个念头,成为她下半辈子殚精竭力为之费心操劳的事业。

     此后,久保玛萨每年都要来中国一次,她开始在中国的乡村收集民间的蓝印花布。在华北,在江南,到处留下了这位日本老人的足迹。她一个小城一个小城,一个老镇一个老镇,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走着,哪里有蓝印花布,哪里就出现她的身影。她不仅收集旧的蓝印花布和床单、被面、包袱布、头巾、围兜、衣衫、裙子,对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只要听说哪里有生产蓝印花布的作坊,她总要想方设法去那里实地考察。一些农民开玩笑,称这位痴迷蓝印花布的日本老人是“东洋黄道婆”。
为了收集流散在乡间的蓝印花布,久保玛萨可谓历尽辛苦。有时,为了追寻一件旧蓝印花布作品,她可以奔波几天。蓝印花布馆中有一件用蓝印花布缝制的旧肚兜,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久保玛萨的收藏中,这件小肚兜来之不易。那年,久保玛萨在福建乡村寻找蓝印花布,她听说茶乡安溪曾是蓝印花布产地,便在泥泞的道路上驱车前往。然而寻访多地却一无所获。她的诚意和精神,感动了安溪人。久保玛萨离开后,当地的一些有心人主动为她去寻找民间残存的蓝印花布。她回到上海后,收到一封来自安溪的信,信中提供了这件晚清蓝印花布肚兜的信息,收藏这件肚兜的是一位畲族老人。久保玛萨听说后,辗转努力,花了一大笔钱收购了这件珍贵的旧肚兜。

     1980年,久保玛萨在东京举办了一个展览会,题为《中国蓝印花布的过去和现在》,展出了她多年来收集到的中国蓝印花布。这个展览,在日本引起很多人的兴趣,也回答了很多以前她难以回答的关于蓝印花布的问题。很多日本人是参观了她的展览会,才知道了中国蓝印花布,进而喜欢上了这种中国的民间艺术品。久保玛萨设计了各种各样印有蓝印花布图纹的明信片,共计八十余种,印制二十余万张,在日本广为散发。无数日本人正是通过这些明信片认识了中国蓝印花布的魅力。
看到东京街头穿蓝印花布服装的人越来越多,久保麻纱感到由衷的宽慰。这不仅是把中国人创造的一种美妙艺术带到了日本,也是用这些蓝色的花布在中日两国之间连接起一条友谊的纽带。
久保玛萨收集到的蓝印花布越来越多,她想让这些珍贵的艺术品有一个最合理的归宿。她觉得它们的归宿不应该在日本,而应该在中国。她几乎动用了一生的积蓄,在上海长乐路买下了一栋小楼,为她梦想中的中国蓝印花布馆准备了场所。经过多年的筹备,1990年9月15日,中国蓝印花布馆在上海正式开张,长乐路上的这栋小楼门前,挂上了“中国蓝印花布馆”的牌子。那一年,久保玛萨71岁。这是一个让久保玛萨永远难忘的日子。当她站在门口,把一批批前来参观的中国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迎进展厅时,当她看到参观者面对蓝印花布露出惊奇神往的目光时,她觉得自己的晚年生命活出了美丽的价值。

      在上海,久保玛萨也开了一家蓝印花布店,店堂就在香山路孙中山故居门口。香山路那家蓝印花布店离我家不远,我曾经多次去那家商店参观购物,有时久保玛萨在店堂里等我,亲自向我介绍她店里蓝印花布商品。在这家店,经营各种各样蓝印花布的服饰和布艺,其中很多东西是久保玛萨自己创意设计的。她说,在我的店里,必须为顾客提供真正的中国蓝印花布。久保麻纱不仅钟情于中国的蓝印花布,对中国的其他艺术,她也非常有兴趣。每看到新鲜的美术作品,她总是会想,能不能把画中的图案移植到蓝印花布上去?久保麻纱的中国蓝印花布商店里,不少蓝印花布上的图案,是她自己设计的。
在东京和上海同时开着两家蓝印花布店,而且对店里的业务,譬如手工蓝印花布的生产,服饰的制作,产品质量的检验,久保玛萨一定事必躬亲。因为,它们事关中国蓝印花布的声誉。在上海和东京的机场,人们常常能看到她满脸倦容地匆匆来去,有时候,每一个月她就要来回走几趟。对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这样的工作和生活,实在太辛苦太劳累了。然而久保玛萨一直乐此不疲。
久保玛萨成了一个常住上海的日本人。在上海的街头,很多人见过这位穿着蓝印花布服装的老太太。蓝印花布馆的楼上,就是她在上海的家。她的家里,也是一个蓝印花布的世界。久保玛萨常常在家里招待中国的朋友,来她的客厅聚会的朋友们,无不被这里那种蓝白相间、简朴而雅致的氛围陶醉。我曾经多次应邀去她家做客,一起喝茶,一起听艺术家弹古琴,一起回顾中日间的文学艺术交流史。她的客厅墙上,挂着曹禺送给她父亲的书法,这幅书法,也是用蓝印花布装裱的。

      在上海,只要听说哪里有艺术展览,她总是要赶去看。听说上海有一个“申窑”,聚集了一批画家,她也兴致勃勃地和我一起去看画家们在瓷器上作画,这些画家,都成了她的朋友。画家俞哓夫还在一个笔筒上为她画了一幅速写。
几十年来,久保玛萨到底收集了多少中国的蓝印花布,已经很难统计。她收集这些蓝印花布,是为了给世人留存一种古老艺术的历史和风貌,更是为了弘扬这种美妙的中国民间艺术。1995年,上海举办国际时装节,开幕式演出中,为了向人们展示中国古老的历史和民间艺术,导演设计让16位女演员身穿蓝印花布衣裙上台舞蹈,但却无法找到有质量的蓝印花布。久保玛萨听说后,立即将自己从中国各地收集来,保存了18年的一批手工印制的蓝印花布捐赠出来,供组委会赶制服装。在国际时装节的开幕式上,中国的时装模特穿着蓝印花布的服装走上T形舞台,使中外来宾都感到耳目一新。
久保玛萨经营的蓝印花布有一个好听的品牌:“红蜻蜓”。这个名字,来源于她喜欢的一首日本民歌,这首歌,她从童年时代一直唱到现在,歌里这样唱道:“晚霞中的红蜻蜓呀,请你告诉我,童年时代遇到你,是在哪一天……”人民创造的美妙艺术,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因为它们蕴涵着天地间的善良和美。就像中国的蓝印花布,就像日本的《红蜻蜓》。
1999年秋天,我访问日本,久保玛萨正好在东京,听说我来,她高兴极了。我们通电话时,她说:“我要请你看歌舞伎。你没有必要看全场,最后一场《镜狮子》,你可以看看。”那天晚上,她坐出租汽车赶到我住的宾馆,把我接到的东京最大的歌舞伎座。为了让我看得真切一点,她预购了两张价钱最高的票,每张1万5千日元,相当于一千多元人民币,座位在第四排的中间。那天的演出中,歌舞伎传统名剧《镜狮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久保玛萨告诉我,自从投身蓝印花布事业以来,她已经三十年没有进过歌舞伎座,如果不是陪我,她还是不会来。走进这个古老的剧场,也勾起她很多美好的记忆。
2001年,久保玛萨将在上海过她的八十岁生日。我想为这位对中国如此友好的日本老人表达敬意,留一点纪念,花时间写了一部记录她情系蓝印花布的纪实电视剧本,上海电视台名导演滕俊杰准备拍摄。就在纪实电视片开拍前几天,久保玛萨去南通的一个蓝印花布作坊考察,途中不慎摔倒,腿部骨折,再也无法走动。电视片的拍摄只能搁置。此后,她的生活质量大受影响,很少出门活动。她曾经多次和我商量,如何处理安置她花费大半生心血收集的珍贵的蓝印花布。日本有机构想收藏她的蓝印花布,并且答应为这些珍贵的中国民间艺术品提供固定展厅,久保玛萨考虑再三,婉拒了。她对我说:“这些蓝印花布,在中国创造,把它们留在中国吧。”
2011年5月,久保玛萨在东京病逝,那年她90岁。
最近,收到中国蓝印花布馆的请柬,为纪念久保玛萨百年诞辰,中国蓝印花布馆准备为她开一个纪念座谈会,蓝色的请柬上,印着五个字“情系中国蓝”。我很高兴,人们还记得久保玛萨,还记得这位为中国的蓝印花布追寻辛苦了一生的日本老人。

.

弄堂深处 蓝印花布悄然绽放

徐翌晟

蓝印花布馆内的展品 记者 王凯 摄

      在长乐路637弄门口,一块蓝色的招牌上印着“中国蓝印花布馆”,那是一幢两层的老房子,外墙浅色的黄已经斑斑驳驳。日前,正是“中国蓝印花布馆”创始人、日本友人久保麻纱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在这里进行。

走进圆形拱门,沿着铺满鹅卵石的小径进入弄堂深处,琳琅满目的蓝印花布顿时映入眼帘。服饰、桌布、垫子、挎包……所有陈列的商品全是蓝白相间的花饰,变幻无穷。房间家居的布置也全是这美丽无比的蓝印花布。人们仿佛置身于蓝色的梦中,这个梦是一种久违的温馨和静谧。

久保麻纱是日本著名剧作家、日中友好人士久保荣的养女。最早在1955年,久保麻纱在中国外贸企业于东京举办的商品展览会上第一次见到了蓝印花布。上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民间交流开启。久保麻纱多次来到中国,坐在吉普车、拖拉机或是牛车上一路颠簸,深入华南及西南一些省份的农村收集各式各样的蓝印花布。她的收获是十几箱的蓝印花服装、被单、包袱皮、桑皮纸刻镂的花版,甚至包括很少见的夹缬版。最后,她在上海买了幢两层小洋房,开了这家蓝印花布馆。开馆后,久保麻纱同时也在日本推广蓝印花布,在东京自由丘高档住宿区开了专卖店推广蓝印花布,出版了《中国蓝印花布》等各类书籍。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赵丽宏与久保麻纱交情笃深。赵丽宏回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城市生活中鲜少看见蓝印花布的踪迹,久保麻纱就在日本制作了20多万张含有蓝印花布元素的名片,在日本推广蓝印花布。“久保麻纱在30岁后,所做的事情都是在为蓝印花布推广而努力,中国没有一家博物馆收藏的蓝印花布超过她。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爱,通过简单的蓝印花布上的图案展现出来。”蓝印花布在久保麻纱的推动下,渐渐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它可以成为衣服的元素,可以成为开瓶器上的图案……可以成为点缀生活的点点滴滴。仔细欣赏蓝印花布的图案,从中可以感悟到百姓的质朴、健康的审美情趣。蓝印花布没有丝绸那么贵重,但在艺术的成就上并不逊色。它扎根于民间,散发着普通劳动者的淳风之美。

蓝印花布馆的藏品随着久保麻纱的努力,越来越丰富,久保麻纱想让这些档案留在中国,以此来推动这门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扬,久保麻纱曾经用中文对来访蓝印花布馆的参观者说:“世界上我最喜欢的颜色就是蓝白二色,蓝靛染成的花布给人一种神秘的内涵和格调,迷人!”

她专门请了律师立下遗嘱,将自己对蓝印花布馆的投资和收藏全部无偿移交给上海有关部门,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得改变房屋的使用功能。

      深藏在弄堂深处的这家蓝印花布馆已经存在了20多年,上世纪90年代曾经兴起过的蓝印花布热与久保麻纱的努力推广不无干系。然而,随着久保麻纱的过世,蓝印花布馆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淡出,蓝印花布最为传统的制作技艺传承也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蓝印花布馆馆长透露,如今蓝印花布制作最年轻的传承人,都已经58岁了。“今年是久保麻纱逝世十周年,我们不应该忘记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进蓝印花布馆,感受蓝印花布上的美。”赵丽宏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