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味最浓是儿时

 昵称29787755 2021-12-28

过年,是四时节庆里最重要、最热闹、最盛大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独有的一个充满喜庆的节日。过年回家,尝一尝父母的手艺,见一见久不见面的亲人朋友,看一看故乡年间的变化。团圆、欢聚、热闹这就是中国春节最突出的标签。然而,2021年的春节,因为疫情,阻挡了回家的路,使得这个年,成为历史铭记的又一个特别的年。

以前总觉得年味越来越淡,吃的喝的玩的都与平常无异,可当今年真有可能回不去家的时候,才终于明白:家,是心底最放不下的远方。而年味最浓是儿时,你是否还记得儿时的年?

“廿一廿二扫庭尘,廿三廿四拜灶娘;廿五廿六宰猪肠,廿七廿八白粿飘香;廿九三十鸡公顿顿有;初一初二牙齿磨利;初三初四串亲戚;初五初六番薯米捞;初七初八上山下田......”这是小时候,村里的小伙伴唱了一遍又一遍的歌谣。

图片

廿一廿二扫庭尘,这时候永远都是最忙碌,需要准备“送旧”和“迎新”的仪式。送旧是打扫房子,从屋檐到地面,从房子到院子,整个屋子边边角角都要打扫干净,木头的墙壁、栏杆、地板都要刷洗出新鲜的木头本色。

图片

扫尘之后就是小年,也是灶神节,家家户户放鞭炮、清洗灶台、摆上灶糖灶饼,恭送灶王爷上天进美言说好话。糖和点心都很甜也很粘,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说家人的坏话!

图片

祭灶之后,过年的年味就越发浓郁,杀猪羊、宰鸡鸭、蒸年糕、捶白粿、打糍粑、祭天地、祭祖先、过大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时候家里穷,平时,饭桌上肉不常见,只有大过年才可以尽情吃肉。一般一年就养一头年猪,养10个月左右,一年到头要割猪草,煮猪食。年猪宰好后,父母便忙开了,把分到手的肉切成大小不一的片或块,分别用盐、糖腌起来,留到过年自家吃或走亲戚用。那时候,每年春节前后几天,天天都有香喷喷的肉吃。

图片
图片

廿九煮鸡鸭,煮肋条,其中煮鸡最讲究。祭祀用的大公鸡,内脏都要收好,以示全心全意。鸡心鸡肝要嫩,鸡肠鸡胗要老,鸡血要冷水文火,让它细腻结实,到时要夹在鸡脖子后;鸡身要全熟,不能太熟,太熟肉就柴,也不能破皮,影响美观。把整只鸡放在大锅里煮。煮熟后捞起来摆在盘子里,抹上盐巴,用牙签把鸡头固定在鸡背上,摆出一副仰天长啼的姿势。

图片

春联是过年时家家户户必贴的,那时,春联不是买现成的,也没有印刷好的春联,都是手写。那时,村里会写春联的老先生家里是最热闹的。老先生戴着一副老花镜,坐在厅堂里,身前放着一张大红方桌,裁好红纸、压出暗方格、研好磨,提笔、悬腕、屏息、落笔。一气呵成写完上联,下联、横批。联的内容丰富多样,“听毛主席话走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跟共产党走奔共产主义美好明天”、“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图片
图片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最丰富的。鸡鸭鱼肉,样样都有,寓意来年好年景。桌子上摆糖块,瓜子,花生,还有李干、柿饼,这一天最开心了,大人喜气洋洋,小孩有那么多零食吃。

图片
图片

年三十晚上,临睡那一刻最让人兴奋,新衣服会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我们的床头。那是妈妈亲自扯得布,脚踩缝纫机,做出的新衣服。平时都穿哥姐穿后改装的旧衣服,只有到了过年,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新衣服。

图片

大年初一早上,母亲会收拾好碗筷后,会用红色的木漆盒或者黄色的竹笸箩,先后端出一杯杯甜甜的糖水、糖果、爆米花、地瓜干等,聚到厅堂里,让满家满族的人及来串门的乡亲共同品尝,互道祝福。

图片

记忆中儿时的新年没有如今花团锦簇的漂亮衣服,也没有满桌子吃不完的美食,但那种无比浓郁的年味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却远比现在要厚实得多!岁月在流逝,但这记忆却历久而弥新,永不褪色!

图片
图片
(文章参考:永泰县档案馆馆藏《永泰风情》、《绽放》、《那一阵清香》及网络;文字审核:温昭增;视频来源:李统铨;图片来源:网络;技术编辑:吴凤娟,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