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十堰的春节习俗

 余闲书屋 2014-01-17

老十堰的春节习俗 你知道多少?

 
发表于 2014-1-17 08:10:19
  千百年来,十堰的先民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民俗,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十堰地区过春节的民俗特别多,从头年腊月到次年正月十五,几乎到处在忙年。
  【杀年猪】
  杀年猪是十堰人忙年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进九”开始。十堰民歌《十二月》里唱道:“腊月二十腊,家家把猪杀。砍上肉一吊,拎到姐的家。”
  杀猪的当天,猪主人起大早,在房头场地上垒起柴灶,架上大铁锅,劈柴烧水。再给要杀的猪喂好吃的食物,然后一请杀猪匠,二请帮手来,三请喝杀猪酒(猪血汤)的亲朋、邻居捧场。
  猪杀了,肉腌了,杀猪匠、帮忙的、亲朋邻居都围在场院中的大方桌上,喝酒吃肉,不醉不休。
  【过小年】
  十堰地区过小年是农历腊月二十四,也有腊月二十三日过的,俗称“军三民四霸王二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把灶前灶后的墙壁清洗干净,然后换上新灶神像,烧灶马图,让司命爷骑上花马,吃着灶糖、灶饼上天。新灶神像的两边贴对联,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下界保平安”。
  吃过晚饭,在灶头上摆上香炉、蜡烛、黄裱纸及八个灶饼、一盘灶糖等供物,燃香、点烛、烧裱,全家祭拜。祭完,全家吃灶饼、灶糖。
  【赶嫁娶】
  腊月二十四后,司命爷上天了,人间便无神管,全是“黄道吉日”,娶媳妇、嫁姑娘自然就不用再看日子,民俗叫“赶乱”。于是从小年以后直到腊月二十九,不论城里乡村,也不论江南江北,娶媳妇、嫁姑娘的赶堆。大街小巷,十里八村,四处都可听到锣鼓、喇叭、鞭炮响。
  【掸扬尘】
  十堰俗语云:“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大清早,全家人早早起床,一齐动手。男劳力换套旧衣服、戴上草帽,在长竹竿顶端捆上刷子或鸡毛掸子,依次掸掉房顶、楼顶、墙面的浮尘及蜘蛛网,然后把角角落落、边边沿沿清扫干净。
  除尘后全家人洗澡,换干净衣服,女主人及长女便抢阳光洗床上用品和衣服。等到腊月三十夜,趁守岁当口,把全家人的新衣分别放在各自床头。
  【闹年】
  闹年,就是每年除夕前祭祖,表示与祖先一同过年。《清·房县志》卷十一《风俗》记:“二十六日后,具酒脯荐祖,团栾合食,谓之‘闹年’。”这是说,农历腊月二十六后,家家户户都要带上酒菜到祖坟祭祖。祭祖时,在坟前大树下选块地方,铺上草席,摆上酒菜、果品、供馍,上坟人代表全家给祖宗拜年、敬酒,以示阴阳团聚,怀念之情。
  【写对子】
  十堰人过年,普遍贴春联、门画。春联又叫“对子”,起源于桃符。对子和门神是“兄弟”,十堰城乡、官民均有贴对子和门神的习俗。
  春联、门神是“栽”在各家门上的两对“迎春树”,上面落着吉祥和喜庆,烘托出一派春色和年景。
  【蒸年菜】
  十堰民谚云:“腊月二十九,蒸肉熬骨头。”旧时没超市,市场上无成品蒸菜,于是家家户户备蒸笼。大户备大蒸笼,小户用小蒸笼。平时蒸馍馍、蒸饭、蒸米酒,到了过年便蒸菜,叫做“笼沾荤”。
  蒸菜分荤、素两种。荤蒸菜有条子扣肉、粉蒸肉、蒸排骨等,鸡、鸭、牛、羊、鱼都可做蒸菜。蒸菜用中型土陶碗,因土陶碗出味。
  【团年】
  古时团年饭很讲究,比喜宴还丰盛。有凉拌菜、炒熟菜、蒸扣菜、炖汤菜,还有的上花生、瓜子等。凉菜有黄豆芽、猪肝、牛肉、香肠、腊鱼、鸡爪子(又名 “抓钱手”)、腌鸡鸭蛋及小青菜等。炒熟菜有鸡鸭肉块、猪肉块、猪腰花、糖醋溜鱼等,荤素搭配。蒸菜即各种蒸肉、八宝饭、红薯丸子、蒸酥卷等。汤菜以莲藕熬猪蹄、牛羊肉萝卜汤为主,汉江河边还有蒸盆鱼、翘嘴 鱼汤、黄桑鱼汤。竹溪县有腊、鲜混合的“竹溪蒸盆”等。
  菜上齐了,点燃一大挂鞭炮,炸得门前火花乱飞。全家拜神毕,在祝福声和欢笑声中,馋了一年的团年饭才开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