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元泉·茶圣与越州茶(外一篇)

 新用户24030ygV 2021-12-28

被誉为“茶圣”的唐代陆羽,与越州茶有不解之缘。陆羽27岁隐居湖州后,潜心钻研茶文化,呕心沥血地写出了我国茶文化的奠基作《茶经》。在这期间,他曾到过会稽(今绍兴),监制过茶叶。为了亲自考察茶情与搜集茶史资料,曾游历到剡溪(今嵊州)写了《会稽小东山》一诗: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在这期间,他还和诗僧皎然讨论茶文化,成为至交。皎然也作诗称赞越州茶:

越人遗我苕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渚山玉蕊浆。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陆羽在《茶经》中屡次提到越州茶。如其八《茶之出》:“(茶叶)浙东以越州上”。其四《茶之器》“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对有人说瓷器邢州胜越州,茶圣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作者还说“青则益茶”。对越瓷这种茶器推崇备至。在其七《茶之事》中,作者转述了三例越人与茶的轶事,如东晋陆纳在任吴兴太守时,爱用清茶待客,对常去的卫将军谢安也不例外。有一次他不在,侄儿会稽内史陆椒代为招待谢安,便自作主张撤茶设盛宴招待谢安。事后,陆纳重责侄儿四十,并责骂他:“为何秽我素业?”

从《茶经》的记述中可知,早在唐代,越州茶文化在国内已经颇有影响,经过《茶经》的记述赞扬,使越茶更加名闻遐迩了。

会稽茶赞

    浙东会稽山因气候、土壤适宜植茶,又多高山云雾,所以盛产名茶。唐代时已名闻遐迩。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浙东茶以越州上”。诗僧皎然诗赞会稽茶:

越瓷雪花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会稽茶产区包括绍兴、嵊县和新昌的山区。古代以“日铸雪芽,龙山瑞草”并称双绝。宋·欧阳修认为“两浙之茶,日铸第一”。日铸茶产于平水日铸岭。具有“芽纤白而长,叶甘软而永”的特点,也叫“雪芽”。明末张岱把安徽名茶“松罗”的先进制法引入,生产了以日铸茶为原料的“兰雪茶”,其味香如兰,,色白如雪,身价倍增,风行千里。唐·杜牧在《茶山》诗中称赞龙山瑞草:“山实东吴地,茶称瑞草魁。”《嘉庆山阴县志》载:“卧龙山产佳茗。芽纤短,色紫,味芬,名瑞龙茶。”《会稽志》道:“会稽产茶极多,佳品惟卧龙名亦盛,与日铸相亚。”

明、清起,会稽茶就以平水珠茶为代表。该茶叶外形浑圆紧结,色泽绿润,身骨重实,宛如墨绿色的珍珠。珠茶的制作工艺也是极为精细,大致包括“杀青”、“烂青”、“甩烂青”、成形和“烩茶”等工序,最后筛选、分等。珠茶以清明前采制的“明前茶”最佳,用其泡茶,则茶叶舒展,香味浓郁,碧绿清莹,冲泡六七次,仍茶香留存。谷雨采摘的一芽二叶精制的“雨前茶”,也是珠茶的上品。清代曾在平水置“御茶园”,种植精制珠茶作为绍兴八大贡品之一,供皇帝享用。龚自珍《会稽茶》诗赞平水珠茶并在小序中指出:桐庭碧螺春天下第一,会稽茶则胜于龙井,名列第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会稽茶的种植面积与加工制作厂家激增,花色品种增加,除生产珠茶以外,还生产龙井、旗枪、花茶、越红茶等,产量与日俱增,声誉日高,在国内外优质产品评选中屡次获奖,如平水珠茶曾获国家质量金奖,并荣获过西班牙和巴黎国际食品展览会金奖;再如新昌的“新昌雪芽”与“望海云尖”在1995年全国农业博览会上双夺金冠;“大佛玉龙”则被评为浙江龙井极品。平水素有“珠茶之乡”的美誉;新昌则于1995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名茶之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