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探春那一番流泪之语,暗藏曹家一段血腥内斗史

 少读红楼 2021-12-28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写抄检大观园,探春含泪说了一段震人心魄的警世之语: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可惜,彼时正闹嚷嚷忙着抄检大事的众人,谁也听不进探春这一番肺腑之语,所以只恨生来不是男儿身的探春,这一腔忧愤,终究是哭诉无路。

每次读到这节时,总是感慨良多,这凡俗之人,世间纷扰之事,无数外争内斗,如探春般眼明心清看透世事,却终究无能为力的,又岂止贾府这豪门大族深宅大院有,就是小门小户,又何尝不如是?

再往深层里一想,能写出探春这般洞明世事般见性之语的小说作者,想必亦是曾亲历过一番这般痛切之事,因此才不禁寄诸文字,与古今同命之人,共发一叹,同声一哭。

却说这曹家祖上曹寅,有一胞弟曰曹荃,原名曹宣的,这兄弟二人关系极好,兄友弟恭。

曹寅的《楝亭集》,在长达二十多年时间跨度的这本诗集里,每逢过年过节,总要在诗里提及弟弟曹荃,或者直接与弟弟诗歌唱和,一如苏东坡作中秋词,还要在词前小序里特意写上,“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除了写诗,逢年过节,曹寅还寄送礼物给弟弟。曹荃做了新诗,也是第一时间寄给哥哥曹寅过目,兄弟之情甚笃。

曹荃十六岁时,他的第一个孩子曹顺出生。等曹顺长到八岁时,曹荃就把他过继给了当时已经28岁的曹寅。曹寅对这个侄儿也是多方照拂,异常喜爱。

康熙四十五年五月,曹寅曹荃兄弟二人争取到了京师五关铜觔的采办权后,还把其时已经23岁的曹顺带在身边,让他帮忙料理生意场上的事务。当然,更多是借此锻炼他官场交际和办事能力。

不过,比较奇怪的是,原先好得蜜里调油的兄弟二人,自从合伙承办了这皇家京师五关铜觔采购生意之后,向来爱写诗的曹寅,在其后的诗作里,几乎没有一首诗提及或寄与曹荃。

要知道,在这前一年的康熙四十四年,他去白沙翠竹村游玩时,写了一首《留题香叶山堂》,在诗前小序里,还特意殷殷提及爱弟曹荃:芷园弟及刘晦庵常游于此。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在这之后的康熙四十七年,仅仅过了两年,五十岁不到的曹荃就意外去世了,而一向兄弟情深的曹寅,在这个面对亲人生离死别的重要特殊的一年里,同样没有片言只语提及曹荃。

因为曹寅一字不提,后人大胆猜测,自从合作采办五关铜觔之后,这原先关系极佳的兄弟二人,极大可能因为生意上的钱财纠葛生意纷争,导致兄弟反目成仇。

有人猜测在这个油水甚多的皇家采购铜觔事务中,曹荃暗中一再中饱私囊,导致曹家落了亏空,曹寅遭到康熙斥责,遂把曹荃贪污事向康熙和盘托出,因此兄弟翻脸,倒也可备一说。

而且,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猜测,这兄弟二人失和之后,曹荃不久就把原先过继给曹寅的大儿子曹顺给要了回来,因为在曹荃死后第二年内务府的一份奏折上,曹顺写道:我伯父曹寅,自四十五年五月起,接办铜事,至本年五月,八年期限始满。

同样是在这一年,曹寅在《奏为婿移居并报米价折》里也写道:臣有一子,今年即令上京当差,送女同往,则臣男女之事毕矣。

奏折里提到的儿子,是指曹寅20岁的孩子曹颙,曹寅送他到京当差,送二女儿上京出嫁蒙古王子为妃。在这份折子里,曹寅同样把曾经过继给自己的曹荃排除在外了。

康熙五十一年,担任了二十多年江宁织造的曹寅,身染疟疾死于织造任上,康熙异常悲痛,旋命曹寅独子曹颙继任织造之职,谁知康熙五十三年的寒冬时节,年仅25岁的曹颙又一病而亡。

曹颙早逝后,与曹寅从小便情深意重的康熙,眼见曹寅一族无子可继,于是特地下达口谕,要求内务府务必从曹荃诸子之中挑选一个能奉养曹颙母亲,如同生母之人,并让此人继任织造之职。

在康熙的这道口谕里,特别耐人寻味的是这一段话:他们弟兄原也不和,倘若使不和者去做其子,反而不好。汝等对此,应详细考察选择。钦此。

红学家冯其庸先生认为康熙的口谕里提及的兄弟不和,是指曹寅和曹荃两亲兄弟,因曹荃的中饱私囊和兄弟反目,还有曹荃的意外死亡,更多像是畏罪自杀,个中内幕,康熙心知肚明。

可是若细揣康熙这段话,感觉更多像是在说曹荃儿子们之间的兄弟不和。

最后,内务府选定的是为人忠厚老实的曹荃第四子曹頫为曹寅嗣子,并接任江宁织造之职。

雍正六年,失去了康熙爷这棵大树护佑的曹家,最终树倒猢狲散。这一年,曹頫因骚扰驿站、经济亏空及转移家产等罪名,被革职抄家,进京治罪。

关于转移财产一事,在《红楼梦》第75回,作者借甄家暗写这段曹家旧事:才来了几个女人,气色不成气色,慌慌张张的,想必有什么瞒人的事情也是有的。

转移家产这等机密事,竟也被雍正获知,有人认为是曹家内部有人告密,而这个告密者,更多指向的就是曹荃的第三子曹颀。

曹颀时任雍正二等侍卫兼茶房总领。曹荃早逝后,曹颀曹頫均由曹寅抚养成人,可是曹寅曹颙相继去世后,内务府最终选定的是曹頫,而不是身为三哥的曹颀,作为曹寅嗣子及继任江宁织造之职,曹颀内心肯定不平衡,因此他有告密的动机和机会。

其次,曹頫被抄家后,曹颀很快得到了雍正的很多赏赐,又被晋升为旗鼓佐领,更是把他告密者的身份直接坐实。最终,曹頫一族“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毫发无损、一路高升的曹颀,却对曹頫一家的悲惨遭遇袖手旁观,不闻不问。

曹頫被革职抄家,又遭枷号处罚之后,举家迁回北京,从此后,有关他的历史记载便彻底消失,以至于他死于何时,也无从考证。

不过,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刚刚接任曹颙江宁织造之职的曹頫,曾在一份奏折里写道: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

曹頫口中的马氏,就是早逝的曹颙之妻,后来,这个遗腹子,于这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出生于南京江宁织造府。

这个孩子,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所以,有人认为,曾耳闻和目睹曹家兄弟之间复杂残酷内斗的曹雪芹,才要借闺阁女子事,写这部浸满曹家兄弟内斗之悲的血泪之书。

从曹家兄弟之间的血腥内斗史,再来回看探春的那一番流泪肺腑之语,我们或许能更真切读懂探春那一双流泪的眼,作者那一颗泣血的心,还有甲戌本《红楼梦》第二回里的那一句脂批: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

这世间无数家庭,兄弟姐妹何其多也,无论贵富贫贱,如曹家兄弟这般反目成仇、落井下石者,亦比比也,静夜思之,不亦哀哉!

作者:午梦堂主,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