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古建筑:柱史传芳

 369蓝田书院 2021-12-28

 古建筑“柱史传芳”,是典型的传统客家民居,坐落在韩江中游西岸的小胜古渡口,由小胜创居始祖少溪李公衍下第十世裔孙李子添先生所建。古屋建于清文宗咸丰十年(即公元1860年),距今160年历史,依然保存完好。

图片

 “柱史传芳”背倚风景秀美的沙坪龙,坐西向东,面朝韩江。沙坪龙是莲花山脉的一个分支,从粤东最高峰铜鼓嶂分脉而来,经三十六,半天、尖山岽、风流门一路蜿然而东,山峦起伏,沉稳厚重,曲而有情,它与前方清澈透亮,舒缓流淌,浮光跃金的韩江河水,交织而成一幅山水美图,给古屋带来别样的灵动和生机。

图片

柱史传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72平方。采取“一正屋两横屋”的布局,总面宽28米,总进深24米,呈“8厅5井”状,共14间房。房屋为土、石、木结构,石柱、大门以及高约2米的条石墙基,均采用花岗岩石材,牢靠稳固。屋顶采取抬梁式架构,硬山顶,墙体承檩。

屋顶栋梁雕刻着两条长龙,制作精良,栩栩如生。屋橼瓦槽出水口的琉璃瓦当,采用高温烧成,其设计优美,图案精致,字体如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栋梁及屋檐墙体上,有各种木雕、石雕和灰雕,刻画着众多人物山水,精美别致,情节生动,意趣横生,表达了屋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据说,雕刻工匠足足花费了三年时间,坐烂了三件棕衣才终于大功告成。只可惜在文革期间,不少被红卫兵当作“四旧”而拆除损毁,包括门顶精美木雕及大门两侧“寿星公”雕像也被破坏殆尽,造成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

图片

作为建筑的主体的正屋,具有上下两个厅堂,其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横屋。这种“双堂两横屋”的建筑风格,是传统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整个建筑以上堂、天井、下堂为中轴线,呈对称的封闭式的结构。正屋的“上厅堂”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房间,称为“上正间”。正屋“下厅堂”左右两边,各有一房间,称为“下堂间”。上下两厅堂之间,设有天井。在“上正间”和“下堂间”之间,天井的左右两边,又各有一廊厅。这样,正屋就形成了以天井为中心,其上下左右各有一个厅堂的“四厅相见”格局。

正屋的廊厅,客家人称之为春手(伸手),因其在结构上形同向前伸出的一双手而得名。每个廊厅各设有两个小门与两个横屋连通。两个横屋各有5房2厅2天井。正屋与横屋通过桥廊相连,不受风雨所阻。

图片

这种结构布局,设计极为巧妙,房屋空间相互借景,显得格外宽敞。光线从天井透入,散布在厅、廊之中,并通过窗户透入房间。在天井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光与影的阴阳平衡,光线柔和舒适。天井还发挥着空气的吐纳作用,保持房屋的空气清新宜人。

大门外则有长方形的禾坪,是室外活动空间,又是晾晒谷物、衣物的地方。

建筑后面,辟有“化胎”。“化胎”是客家建筑的最典型之处,也是客家文化中最有仪式感,最有文化内涵的神圣之地。每有婴儿诞生,其胞衣(胎盘)便在此处掩埋。所以,“化胎”又称为“胞衣迹”,是非常神圣之地,是一个人的根本之所在。无论你漂泊何处,你的根依然根植故土,根植在你的老屋。当然这是题外话。

图片

    古建筑的大门采用大理石经精细雕琢而成,门梁上镌着“福”、“禄”两字。门楣上的堂号“柱史传芳”四个大字,笔势刚健,粗拙雄豪,遒劲有力,一看就知道出自某书法名家之手。


堂号“柱史传芳”典故久远。其中“柱史”即为御史,是'柱下史 '的省称,因御史必须负责每旬把需要办理的国家大事挂在宫中的柱上而得名。“柱史传芳”即是“把功勋记入史册,千古流芳”之意,表达着主人追求功名的美好愿望。


客家人讲究尊卑秩序,长幼内外等级森严。房屋的正间是过去主人的寝室;下堂间是过去主人书房和收藏室;两横屋各有6个房间,是其他家庭成员的寝室和厨房。这是客家儒家礼仪文化传统的一种体现。

“柱史传芳”是村中最大的民居建筑。房子的建设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光是开石,雕石就花了三年时间。有人统计过,在此置办酒席,可以摆放54桌的宴席。而一百多年来,众多的政治活动,如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村中许多大型集会,均在此举行。可以说,古屋见证了近代社会的沧桑变化。

图片

“柱史传芳”这座建筑保存完好,得益于村中众多有识之士的看护,得益于人们对古民居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相信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热潮的兴起,这座古建筑的价值会进一步凸显出来,也会为更多古民居的保护带来一种榜样的力量。

(昨日发稿时,误删掉了第四段,故特重发,抱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