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教》里的”軍“字多了一横?

 攒菁堂 2021-12-28

图片

临《集王圣教序》,不知道你存在的疑问多不多,今天读帖,看到“怀仁集晋右将军”几个字以后,不免有些困惑,因为接触到的大量资料里都说,王羲之“拜右军将军”,但作为大唐皇家参与的书法集字杰作,难道此处的“右将军”是“右军将军”的简称?

不应该啊!

就算是官方的文本有简称,也不应该第一次出现就是简称,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图片

那么“右将军”和“右军将军”是一回事吗?王羲之到底官拜“右将军”,还是“右军将军”呢?

启功先生说:“因官曾至右军将军、右将军,人称王右军。”按大师的解释,那么“右军将军”和“右将军”则不是一码事了,也就是说,王羲之先后做过“右军将军”和”右将军“了?

然而,史书却并不是这么回事,唐人写得《晋书·王羲之传》里面讲,“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图片

可有趣的是,清代的《晋略》一书对王羲之的官职又是另外一套说法,云,“羲之既拜护军,苦求宣城,乃以为右将军,代王述为会稽内史”,这里又成了“右将军”!

你让我相信谁说的?同样是唐人参与的撰文,《圣教序》是“右将军”,房玄龄这样的大宰相写得《晋书》却成“右军将军”。相比之下,我更相信《圣教序》里的“右将军”。

查资料得知,西晋时期,就有“右将军”这样的职位,同时还有“前将军”、“后将军”以及“左将军”,据说王献之就曾官拜“左将军”,而大书法家索靖曾是“后将军”。专家说,右将军是保护皇帝的尊职。

再翻看《晋书》里面当过“右军将军”的人物历史,则知道“右军将军”其实是武将,如《郭默传》记录:

朝廷将征苏峻,惧其为乱,召默拜后将军,领屯骑校尉。初有功,及六军败绩,南奔。郗鉴议于曲阿北大业里作垒,以分贼势,使默之。峻遣韩晁等攻默甚急,垒中颇乏水,默惧,分人马出外,乃潜从南门荡出,留人坚守。会峻死,围解,征为右军将军

默乐为边将,不愿宿卫,及赴召,谓平南将军刘胤曰:“我能御胡而不见用。右军主禁兵,若疆场有虞,被使出征,方始配给,将卒无素,恩信不著,以此临敌,少有不败矣。

......

在任累年,征拜右军将军,以右军府千人自随,配护军府。卒,官赠右将军,加散骑常侍,谥曰烈。

图片

这么说来,风流才子王羲之也曾经是打仗的武官然后升格为陪皇上的尊职右将军了?我还是不相信!

查阅文献才知道,清代的大家姚鼐对此曾将做过考证,证明了历史存在的讹误,关于武将郭默成为“右将军”的史料,他认为:

咸和五年,召郭默入,而默不愿入,宿卫遂作乱,杀刘允,此则正是召为右军将军。《郭默传》内不误,而《成帝纪》误,书云“右将军”,不知此皆后之校书者不详审而误,损益其字耶。贞观执笔诸贤,已不达南朝官制,而本误书耶。

图片

图片

原来是校审出了问题,那么对于王羲之的官位,姚老师也是有独到的见地(键盘敲古文真累):

晋时有左右前后四将军,系因汉魏之旧尊职也,称为重号。将军又有左右前后军四将军,宿卫之职,每以武人居之,非尊职也。逸少之官,乃右将军,其官有军府,当辟召僚属,故逸少辟孙兴公为长史,孙承公为司马,带是官号而居会稽,若右军将军不得有辟召之事,亦不得居外矣。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很舒服,有没有?王羲之,官拜右将军,和右军将军没什么关系!

解开疑惑,继续读帖,说说这个“軍”字吧。

图片

有书友与我辩曰:“此'軍’字,'部方框之内,长竖上有一点,这一点在其中,乃为王羲之异笔也!”

我笑答曰:“君精察古迹,实在佩服,于我有醍醐灌顶之启示也,如此说来,想必'字周围之白点并非碑版斑驳所致,而是右军皴笔而为了?!”

如果你之迷信于碑,有时候会被“”,所以启功说“透过刀锋看笔锋”嘛,如果这个字有疑问,可以看看这个“軍”字:

图片

这个字有趣的地方,也是在于“車”字横划的排布,并非均匀,而是后三横密,与第一横甚至宝盖头的横拉开的空间,有一种弹簧的动势,很有意味。整个字的重心其实是往下放的,类似于这种“糖葫芦”形的字,王羲之往往会出人意料的安排,比如这个“中”字,更为明显:

图片

相比之下,欧阳询的“裤腰带”那可是提得很高的,看起来精神,但没有右军潇洒吧。

图片

当然这个字还可以写得宽博一些,比如王献之将此字的”田“部打开,竖划略收,字就显得更”肥“了些。

图片

颜真卿《祭侄文稿》则是对其进行草化,以三点(横)代之,是车的草法。结字略有险势,秃宝盖头有向左下垂落之势,而用厚重的竖向体干向右下而去,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感。

图片

米芾的”军队“众多,但最”带劲“的还是《乡石帖》中的“軍”字,极具爆发力,是因为中间部分极具收缩感,这是一种结字上的蓄势,待长线条一处,便是发力“亮剑”,且不做正局,若看全篇,整体上亦能体会到米元章的快活。

图片

图片

苏轼的“軍”俨然就是戴着大盖帽的军人啦,有精神,严肃,庄重。

图片

草书中的“军”字,也多是出彩之处,可以纵向拉开,也可以横向排布,全在于作者安排与心情了:

图片

矮个炮兵

图片

骑士佩剑

图片

长矛将军

附:”军“字流变图

图片

先讲这么多吧,

诸友慢慢消化,慢慢体会,

以上内容都是干货!

没明白的,

下方点赞、留言、提问

往事只能回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